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汉祚昌 > 第一章 初临

第一章 初临

    “你父皇简直过分,都病成了那个样子了,还念念不忘那些贱人,居然要我日后好生对待!我呸!”

    “两年多了,根本没有把我们母子放在心上,这次要不是怕自己病不起了,恐怕怎么着也不会想着要去废掉薄家那个女人吧!”

    “现在想起要把皇后的位子给我了,还不是为了让我承诺好好照顾他的其他那些儿子,哼,如今老娘我不稀罕了。”

    刘荣感觉自己的脑袋晕乎乎,模模糊糊的听到似乎有暴躁的女声不断在耳边咆哮,穿插着器物与地面碰触发出的巨响。

    浑浑噩噩之间,刘荣茫然的抬起头。

    眼前,是一个貌美如花的女子,慵懒的垂着头,丰满的身子靠在塌上,使人感觉到分外惊艳,但慢慢出现在额角的皱纹,似乎也在昭示着岁月带来的痕迹,告诉着众人,时间是女人美丽的最大杀手。

    此刻尖锐的声音,急促的语速,紧促的眉头,都在昭示着她心情很不好。

    “荣儿你在想什么,”女子看着眼前沉默的刘荣,不免有些不高兴,她正生气着,偏生这个儿子,一点也不会哄人。

    “我......”

    没想到会被突然问道,刘荣有些不知所措。

    他强撑着摇了摇头,想让自己清醒些,但大脑及身体都透露出抗拒,只觉得脑海中,无数记忆的碎片,无数的画面好像从四面八方涌来,潮水一般要将他整个都淹没,意识似乎要沉于黑暗中。

    “母妃。”刘荣用力的站直身体,感觉头一阵剧痛。

    脑海中不断出现的信息更是让他感觉有些惶恐。

    他穿越了,从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二十一世纪考古系大学生变成了一个公元前世界强国大汉帝国的皇太子殿下!

    但是!这个太子也叫刘荣。

    作为一名穿越前还正在跟导师报备,准备毕业论文就写关于刚刚出消息的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的考古系学生。

    他的脑海中瞬间涌现出刘荣的生平。

    刘荣,汉孝景帝庶长子,汉孝武帝刘彻的兄长,曾被册立为皇太子。后被废为临江王,弟弟胶东王刘彻为皇太子。两年后,因擅自在宗庙土地修建宫室而被召还长安,受到郅都严格审讯,自杀。

    没错,就是那个被称为废栗太子,废了之后还被郅都逼到上吊得窝囊皇太子!

    就是那个在历史上被名垂千古的汉武大帝刘彻当做踏脚石迈向最高权利巅峰的对照组!

    而这就是现在的他。

    “荣儿,荣儿,你怎么了。”女子似乎也发现他有些不对,神色有些慌乱的问道。

    想到刚刚才听到的话语,刘荣的脸色更加苍白,看向说话的人,这是他现在的生母栗姬。

    而他被废的一大导火索,就是今日当今天子托孤,她母妃栗姬的表现。

    刘荣脑海中浮现着史书的记载:“景帝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於栗姬,曰:“百岁後,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

    这说的就是他的父皇景帝偶然健康不佳,心情也不好,便告诉栗姬:“我百年以后,希望你能善待其他的妃子与她们的儿子。”其实,孝景帝此言已有托孤和立栗姬为后的打算,但栗姬听完这话,反而更加暴怒起来,她非但不愿意照顾其他有宠的姬妾子女,甚至对景帝出言不逊。景帝对她的态度也相当不满,却还是忍耐下来,只差没有发作而已。

    刘荣感觉眼前一黑,没错,只是现在还没发作,但他的被废已经近在咫尺了。

    历史书上白纸黑字写的明明白白:当今天子刘启,历史上的汉孝景皇帝,足足统治了这个大汉帝国十几年,而不是现在的区区六七年,这场大病并没有带走他。

    而相反的,历史上的刘荣很快就被废掉,贬为临江王,而他被废后,当今天子再也不愿见到他的母妃栗姬,其后栗姬郁郁而死,不久他的整个后族被他的父亲彻底的抹杀,然后就连支持他的周亚夫也因此惹上麻烦,导致罢相。

    更甚至说,离他上吊自杀也不过区区三年了,向来对待子女还算仁慈的天子,三年后亲手向刘荣挥起了屠刀,从而彻底的为刘彻的上位扫清了道路,留下史书中一句:吾不爱一人以谢天下。

    刘荣不断的回忆着,满头的虚汗,眼神中还带着丝丝惊惧。

    “荣儿,你怎么了,身体不适么。”栗姬神色紧张的看着他。

    毋庸置疑,栗姬虽然脾气不怎么好,没有任何政治敏感度,但确实是个疼爱儿子的母亲,特别是令她骄傲的长子太子刘荣。记忆中,她对刘荣一直很好。

    刘荣稳了稳神,深呼一口气,让自己慢慢冷静下来。

    “母妃,您刚刚在说什么糊涂话呢。”

    栗姬看着这个脸上才恢复一丝血色的儿子,居然立刻质问自己,还没消去的火气又上涌起来。

    “我才没糊涂!”只见她冷哼一声,固执的说道。

    当今天子的身体每况愈下,现在已经在未央宫修养,起不来身了,就连太医都已经委婉的告诉众人,宜早做准备,她的儿子注定将是大汉的天子,她也注定将是下一任太后。

    刘荣默默的叹了一口气,沉默少许,再次道:“母妃,儿臣唯愿父皇千秋万岁,儿臣能在父皇母妃身边,享受天伦之乐。”

    栗姬有些惊讶的看着这个平日在她面前几乎从不顶嘴的儿子,她的爱子似乎长大了,懂得思考问题了,但她自认为自己做的没错,很显然,当着天子的面,她也已经这么说了,并不对方才的话有什么后悔和害怕。

    “好了,你别想那么多了,”栗姬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到底还是记挂着他刚刚苍白的脸色,道“快些回宫休息吧。”

    “诺。”刘荣有些绝望的看着眼前的人,他现在的生母,偏生他的大脑也一片混乱,根本找不到好的理由来劝说。

    走出长秋殿,刘荣停下脚步,抬头看向前方。

    眼前的汉室宫廷,没有明清紫禁城的金碧辉煌,朴素中带着点厚重。

    据说当初,萧何奉命主持修建‘未央’‘长乐’两宫,曾对高祖言道:非壮丽无以重威。

    然汉初的社会经济不好,他的祖父文帝生性节俭,以秦亡为鉴,深知百姓生活之苦乐对政权安定的意义,故在位时奉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政策,轻徭薄赋。

    当初,他想修一个露台,但想到要花费百金,就说:“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于是作罢。此外,他常穿绨衣,并命自己宠爱的慎夫人所穿衣服不得拖到地上,帏帐不得绣花纹,给天下人做榜样。自己的陵墓霸陵都用瓦器,不用金银铜锡作为装饰。

    刘荣的父亲景帝,在位期间也继续推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将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这才有了中华文明迈入帝国时代后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

    望着眼前的巍峨汉室,刘荣忽然之间有些明白了。

    他的父皇,如今的大汉天子无疑是个合格的帝王。他或许好色,或许易怒,但他在所有重大问题上,几乎完全做到了一个皇帝应该具有的冷静和理性,凡事都从功效和目的出发,几乎不考虑人之常情。如果与目标违背,即便是他所爱的人和信赖的人,也可以弃如草芥毫不犹豫!

    如晁错,如周亚夫,也如他刘荣。无论是挚爱的长子,还是曾经最信赖倚重的大臣,都比不上这大汉天下。

    冬日的阳光照在身上,是柔和的,但此刻的他没有感觉到一丝暖意,一缕冷冷的风吹向刘荣的脸庞,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殿下,娘娘只是心情不太好,听说在陛下那里吃了些斥责。”一个恭敬的声音传来。

    刘荣转过头去,是一直贴身伺候他的小黄门,近侍张平。记忆中,这个张平从他懂事起就一直跟着他,对他非常忠心。

    当然,这个时代,近侍本就完全依靠着主子,特别是这种贴身伺候的,若是刘荣倒了,他们也都没什么好下场。

    张平常年察言观色,看着主君明显有些心情不太好,还以为他是在栗姬娘娘那里没有讨着好,小心翼翼的安慰着。

    “去太庙,孤要给父皇祷告,祈福。”刘荣看着已经渐渐变黑的天空,深吸一口气,转身开口道。

    “现在?”张平有些疑虑道:“殿下,天色已晚,您今日已经在太庙祈福了好一段时间了,不如先回太子宫,好好休息,明日再去。”

    “孤说了,去太庙,父皇龙体欠安,孤何以安眠。”刘荣坚定的走在青石砖上,脚步发出清脆的声响。

    夜晚的太庙,依然还是庄严而肃穆。

    其实这几日,刘荣一直都秉承老师魏其侯窦婴的教导,每日白天都规规矩矩的按照先孝文皇帝侍奉薄太后的事迹,每天给父皇请安,然后去太庙祷告,祈福,自省其身。这在道德上,无疑给刘荣加了不少分。

    在大汉朝,孝娣为天下先。忠孝仁义信,不仅仅是儒家的专利,更是这个时代深入人心的道德的标准。

    就如汉朝皇帝的谥号,他的祖父孝文帝,他的父亲孝景帝,还有之后的汉武大帝,他的谥号是孝武帝。汉室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身为太子,在孝道上,绝对不能马虎。

    静下心来,刘荣默默跪拜在蒲团上,开始祷告,祈福。

    他深知自己如今的处境。暴风雨已然成型,自古无情帝王家,无论如何唯有应对。他绝不会坐以待毙,谁都可以输,唯独他这个太子不行。

    汉祚昌!汉祚昌!

    只能是他刘荣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