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重生飞扬年代,大医精诚 > 第二百四十五章迁户口没那么容易

第二百四十五章迁户口没那么容易

    妇人就是新任街道办主任赵主任。

    赵主任原来是在区政富工作的,还参与过街道办工作人员的挑选,最终名单她看过不知道多少次,上面有没有二大妈的名字她能不知道?

    “不能啊,你是不是没仔细看,我,我的名字应该在上面的!”二大妈有些不确信的说道:“要不,你帮我再找找?”

    赵主任摇了摇头。

    还要再找吗?

    她很确定上面没有眼前之人的名字。

    二大妈却是不死心,又找了一个人让人家寻找自己的名字。

    结果。

    依旧是没有。

    “不能啊,我,区政富的庞干事说将我从居委会调到街道办了,怎么,怎么可能没有?”二大妈自言自语的说道。

    “我原来就再区政富工作!”赵主任说道:“除了少数几个人是从区政富下来的,其他都是从军管时期街道政富那些人里面选的,新成立的街道办并没有从居委会那边抽调人手,至少我们这里的街道办没有!”

    “难道、难道是区政富的庞干事骗了我?”一大妈疑惑的说道:“他,他怎么能骗人呢?”

    “什么庞干事?”赵主任摇摇头说道:“我以前就在区政富工作,可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庞干事这个人?”

    没这个人?

    怎么可能?

    难道丈夫连送礼都会送错。

    找错人了?

    二大妈脸色更加难看,在街道办站了一会儿,她自己都觉得有些尴尬,离开了。

    回到四合院儿。

    三大妈正好带着小女儿阎解娣在外面晒太阳,还没有到做午饭的时候,悠闲的很,看见二大妈回来,立即问道:“她二大妈,你从街道办回来了?给你派了个什么活儿,轻松不?”

    这个称呼是随着女儿阎解娣叫的。

    二大妈阴沉着脸,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却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

    她能说什么?

    难道告诉三大妈自己鸡飞蛋打,居委会的差事没了,街道办那边也没捞到位子。

    工资。

    待遇。

    什么都没有,比原先还不如?

    原先在居委会的时候还有活儿做,四合院儿的邻居们都高看自己一眼。

    现在?

    让她怎么开口将实情说出来?

    二大妈从前院儿离开。

    从中院儿经过的时候轻手轻脚的,幸好贾张氏并没有看见她,没有从屋子里出来,要不她还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若是让贾张氏知道自己根本就没能进街道办,以她的大嘴巴,串门的时候怕是要对所有邻居都宣扬一番,甚至能传到其他四合院儿去。

    不可不防!

    从李家经过的时候徐氏也没有出来向她询问结果,二大妈长出一口气。

    该到做午饭的时候自然是要做午饭的。

    等到丈夫刘海中过来,她将自己在街道办遇到的事情都说了一遍。

    刘海中的笑容顿时凝固了。

    本来。

    他欢天喜地的回家想要知道妻子在街道办有工作的好消息。

    哪里知道。

    二大妈却是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区政富里根本就没有姓庞的干事?

    真是好大的胆子!

    姓庞的家伙穿的人模狗样的,还骑着自行车,谁知居然如此不堪。

    几十万块钱。

    二十斤粮票!

    他没本事给自己办事儿还敢收自己的礼?

    刘海中气急败坏的想要到区政富找这家伙拼命。

    “你到哪里找去?”二大妈摇摇头说道:“我在家里想了半天了,估摸着那个姓庞的家伙就是到区政富里办事儿的,碰巧你将他认做是区政富里的人,他就将计就计收了你的礼物,这家伙可能早就跑了,还能等你去找他?”

    妻子说的在理。

    可刘海中就是不甘心,稀里糊涂的就将几十万块钱送出去了,还有粮票!

    更重要的是事情没有办成。

    二大妈还是白丁。

    “我这就到扎钢厂请假,然后到区政富问问!”吃过午饭以后,刘海中心里这口气依旧没有出来他要去区政富寻找这个“庞干事”的线索,对二大妈说道:“我就不相信找不到这家伙,他是能飞天还是能遁地,一点儿线索都找不着吗?”

    二大妈叹息一声,没有阻止丈夫。

    他也对这个姓庞的恨之入骨。

    找到他以后至少要让他将丈夫送的那点儿礼退回来!

    刘海中先到扎钢厂请了假之后就去了区政富,本来以为找到“庞干事”的可能性不大。

    就像是妻子说的那样,也许这家伙根本就不是区政富的人,收了自己的礼物之后早就跑了。

    就算是能找到也只是找到一些线索,想要找到这个人也不容易,怎么着也要花费一些时日。

    “我就不信找不到你!”刘海中想道:“实在不行我就到派出所报案,就说你是个骗子,让派出所的同志帮着我找!”

    只是。

    他万万没有想到。

    刚到区政富就看到姓庞的家伙在区政富扫地呢。

    刘海中悄悄找人询问了一下,原来这家伙叫庞安,就是个临时工,平时负责区政富的卫生工作,还负责整理自行车,有时候区政富工作人员自行车摆放的乱了他就帮着整理一下。

    刘海中来送礼那天他正好将一个干事的自行车推过来,还没有放好呢就被刘海中看到了,又是请客又是送礼的。

    有便宜怎么能不占?

    庞安心里已经合计好了。

    事情是不会给刘海中办的。

    将来他要是问起来就说自己尽力了,事情没办成,他还能吃了自己?

    刘海中突然冲过去找庞安对质。

    庞安心里有些慌乱,但还是按照自己想好的计划行事,说是自己费了很大的劲儿可是没办成事儿,对不起。

    说完之后就想溜走。

    刘海中哪那么容易被骗?

    拉着他理论,指着庞安的鼻子说你一个扫地的,怎么可能帮我办事儿,办不了好特么的要钱,你就是骗子,当我是个傻子是吗?

    刘海中动手了,一拳打在他的鼻子上,庞安流鼻血了,哇哇大叫。

    刘海中冷笑着说叫也没用,必须将钱和粮票还回来。

    这件事情闹的很大。

    最后连区长都惊动了。

    庞安一个扫地的临时工还敢学人家受贿?真是岂有此理!

    围观的人还挺同情刘海中的,纷纷让庞安将收人家的钱和粮票都吐出来还给刘海中。

    庞安也很硬气,很光棍的说道:“我手里哪里还有钱,早就花了!”

    刘海中威胁说要是不吐出来就报警让他坐牢。

    庞安冷笑着说自己在区政富扫地一个月才拿多少钱?

    刘海中愿意去报案就去,就算是坐牢几个月也认了!

    这么久了。

    庞安早就将刘海中给的那点儿钱花完了。

    就他这个样子,亲戚朋友也不会一下子就借给他几十万啊!

    “你真行!”刘海中咬牙切齿的走了。

    他到派出所报案了。

    还真的判了庞安几个月,这家伙的工作也丢了。

    可是。

    刘海中送出去的那点儿东西却没有追回来。

    他只能自认倒霉。

    这件事情也怨不得二大妈。

    二大妈丢了差事他也不能埋怨。

    谁让他连送礼都会送错人呢!

    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夫妻两个是躲着四合院儿邻居们的。

    这种事情没法启齿啊!

    二大妈丢了差事居然是因为丈夫送礼送错人了?

    说出去怕邻居们笑话!

    周末的时候碰上阴天。

    徐氏就和李平安夫妻两个带着孩子一起到了地安门西街北面的集市。

    集市上卖家和顾客都不是很多。

    不过李家几人也不是冲着买东西来的。

    秦淮茹和徐氏说过。

    上回在集市上买凉鞋的时候李平安就想去吃那些小吃,秦淮茹却是急着将凉鞋拿回家去让徐氏试穿两人就没有吃成。

    徐氏专门带着李平安等人过来吃小吃的。

    天气并不是太热。

    偶尔也有微风吹过,甚至也不是太闷。

    秦淮茹抱着孩子。

    小家伙也不哭闹。

    徐氏领着几人在集市上穿梭着。

    她嫁到四合院儿二十多年,这边的集市也逛了几十年。

    小吃都集中在哪里卖,哪家的小吃最好她是很清楚的。

    徐氏带着李平安等人到了一家卖灌肠的摊子旁边,确切的说是卖炸灌肠的。

    灌肠是京城古老独特的传统小吃,已有很久远的历史。

    灌肠在明朝就有了。

    所谓灌肠就是往猪大肠内灌进各种带作料的内容物。

    灌肠分好几种:一种为大灌肠,是把猪肥肠洗净后,以优质面粉、碎肉、红曲水、丁香、豆蔻等10多种原料调料配制成糊,灌入肠内,煮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上盐水蒜汁,口味香脆咸辣。

    另一种为小灌肠,用绿豆淀粉加红曲水和豆腐渣调成稠糊灌进肠内,蒸熟后切小片块,用猪油煎焦,浇盐水蒜汁食用。

    灌肠外焦里嫩,用竹签扎着吃,颇显特色。

    卖灌肠的一般有自己固定的摊位,生着火炉子,随时可以加热。

    寻常的时候还有走街串巷挑担子卖灌肠的,不过比在集市上吃要贵上许多,而且还没在这里吃自在,随吃随热。

    灌肠要用小竹签吃,还要蘸上蒜汁儿才好吃,如果用筷子吃就没有情趣了。

    吃灌肠并不一定解饿,只是解馋,尝尝风味儿罢了。

    每人要了几块儿灌肠,就着摊主提供的蒜汁儿吃了。

    李平安付了钱,几人又到了一家卖拔鱼儿的摊位。

    拔鱼儿是一种面食.是把和好的面放在盘子里,用一根筷子或是铁棍之类的东西慢慢的从盘子边缘划向锅里,由于它形状像一条一条的小鱼,又是拔进锅里的.所以叫“拔鱼儿”。

    吃的时候放一点儿醋和辣椒,虽然里面没有放味精,但是吃起来也觉得味道相当不错。

    吃完饭差不多就到了中午,李平安刚说要回去,徐氏却说道:“咱们再转一会儿吧,我和你爸说了,午饭让他在扎钢厂食堂那边吃,不回来了!”

    李平安点点头,陪着徐氏买了一点儿葱姜蒜等厨房调味品,他拿着回家了。

    这回几人却是没有再碰到贾东旭,贾东旭根本就不在家,更别说到黑市上买粮食了。

    李平安夫妻两个带着孩子去了家属院小院儿,徐氏回了四合院儿。

    刘悦还没有坐完月子。

    贾东旭在母亲贾张氏的撺掇下已经开始着手给妻子迁户口了。

    六院周围、扎钢厂周围、电影院周围甚至什刹海那边都有许多饭馆儿。

    贾东旭连续问了好几家,终于遇上一家愿意帮他们忙的。

    店主说可以帮忙写一封证明信说是刘悦在他的饭店打工,帮着刘悦将户口迁到城里来,纯粹是帮忙,人家也不要贾家什么。

    遇到好人了。

    贾东旭连连感谢。

    店主开了证明信。

    周末贾东旭到对门儿何雨柱家借了自行车到秦家屯了。

    等到了秦家屯。

    贾东旭满怀希望的将证明信给了老村长。

    老村长却是摇摇头说道:“你来晚了,我们刚刚接到通知,说是为了确保京城不发生什么吸血虫等传染病,最近一段时间禁止迁移户口,甚至还要求没事儿尽量少进城!”

    老村长对刘家人并不敌视,可总要按照规矩办事儿,不可能给贾东旭开后门儿。

    要是提前几天也就给他办了。

    现在却是不成。

    贾东旭脸色陡变,越来越不好看,苦苦哀求想让老村长网开一面。

    刘悦的户口要是不迁到城里贾家麻烦可就大了。

    老村长拒绝道:“就算是我给你开了证明信也没有用,你们城里当地的派出所也不会给她落户口的,你别为难我!”

    无论怎么说老村长都不同意。

    最后。

    贾东旭有些发狠的问道:“如果城里派处所愿意接受呢,他们愿意给我妻子落户口,你们愿意不愿意帮我的忙让我把刘悦的户口迁走!”

    老村长答应道:“只要那边和我们打个招呼,我也不为难你,立即就帮你们办手续,证明信什么的也给你们开!”

    贾东旭冷冰冰的点了点头,离开了。

    早上走的早,在秦家屯啥事儿也没干。

    回到四合院儿的时候才一两点。

    贾张氏见儿子回来很是高兴,急忙询问事情办的如何,是不是将刘悦的户口给迁回来了。

    贾东旭一面让母亲将她们吃剩下的午饭热了热,一面和两人说了到秦家屯办事儿遇挫折的经过。

    “这是什么事儿啊!”贾张氏开口说道:“凭什么李平安能将他岳父、岳母的户口迁过来,咱们家就不行?”

    “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贾东旭说道:“我这就到派出所问问情况,要是政策允许,也许还是能尽快将刘悦的户口迁回来的!”

    “这。”刘悦迟疑着说道:“你要到派出所去?我和你一起去吧,以前钱明和李平安到秦家屯去过,我是认识他的,看在我的面子上没准儿事情能好办一些!”

    刘悦可不敢说自己以前追求过钱明,虽然贾东旭对她不错,但是将这件事情捅出去之后难保丈夫心里不会不舒服,只能随意说几句应付过去。

    只是。

    她忘记了。

    为了户口和口粮指标的事情她去找过钱明一回,钱明根本就没帮她。

    上次不行。

    这次就会看她的面子?

    贾东旭不疑有他,带着刘悦过去了。

    自行车还没还给何雨柱呢。

    两人骑着自行车到了交道口派出所。

    他们还真的找到了钱明。

    钱明听了刘悦的要求以后直摇头。

    这个时候迁徙自由,原则上来说到什么地方居住都可以。

    只是。

    派出所还真的接到通知了。

    出于防疫等目的,暂停户口迁徙,特别是从南方受灾地区过来的灾民也不能迁移户口。

    贾东旭傻眼了。

    看来秦家屯的老村长没骗自己,似乎是真的不能随便迁移户口。

    妻子可能和钱明认识,可是根本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啊,人家就是不答应帮忙。

    “钱明,你一点儿小忙都不帮我是吧!”刘悦开口说道:“为什么,为什么李平安能将他岳父、岳母的户口迁过来,我的户口就不能迁过来吗?你这不是区别对待,偏袒李平安吗?”

    “我怎么就偏袒他了?”钱明立即否决道:“你别胡搅蛮缠,我可没帮李平安办这件事情,他岳父、岳母的户口可不在交道口派出所的管辖范围,要不然李平安也不会不和我打招呼,人家迁户口的时间早,能迁过来也正常,现在晚了!”

    钱明说话的时候根本就没看刘悦一眼。

    刘悦心中黯然。

    钱明这家伙是真的没将自己放在心上,说拒绝就拒绝,一点儿也不客气!

    眼见事不可为。

    贾东旭带着妻子离开了。

    回到四合院儿贾家,一家几口人商量起来。

    李平安岳父、岳母是在草药市场那边落的户口。

    刘驼子一家人也是将户口迁到那边了,难道是那边的民警好说话不成?

    贾张氏又撺掇着儿子、儿媳到保安堂那边找刘驼子询问一下。

    刘驼子却是摇了摇头说道:“都是按照规定办事儿吧,既然现在不让随便迁户口了,我们这边应该也不会帮你办,不过放心,这个规定应该是暂时的,一年半载之后肯定会恢复如初到时候就能将户口迁回来了!”

    还要一年半载?

    那不是说自己还要继续到黑市买粮食?

    贾东旭脸色相当不好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