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

    此书网购于2015年11月上旬,于今日才读完。全书读起来并非一气呵成,大至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拿到书之后,一口气看了大概三分之一,中间由于飞行训练原因,中断了两个星期。后来第一次本场训练回来之后又看了一部分,主要是怕时间间隔大久可能会忘记前面看的内容,不得不再重新看。因为闻隔太久不单会导致热情的消退,前面已看懂的人物线索,故事情节也有可能会衔接不上。所以第二次本场训练回来,也就立即开时了第三阶段的阅读,好在一鼓作气最终看完了,所以立刻拿起纸笔开始写这本的书评。

    首先谈谈自己读这本书的阅读感受,起初就像所有国外小说一样,有着一大堆乱七八糟的人名关系需要理顺,因为自己之前翻看过“圣经”,所以也就有些心理准备,毕竟外国人名看起来都差不多,就像西方人看到亚洲面孔一样。起初这本书的开始看的时候还是比较枯燥的,后面随着故事的发展自己也越来越被其中的故事所吸引。最为精彩的章节,当属奥德里亚诺.布思迪亚上校发动的32场战争,最后随着布思迪亚家族的第七代人刚刚降生便被蚂蚁吞噬,而结束了这个百年孤独的家族故事。梅尔基·亚德斯的羊皮卷的终极迷底也被揭晓,一个七代家族的兴衰预言,带有魔幻色彩又结合现实的精彩故事得一结束。

    可是此书自1967年问世以来,82年又获得了诺贝尔奖,想必有它的意义所在,而绝非我这个普通的读者所能一遍即看破的。单凭其书名“百年孤独”四字也不难联想作者创作的意义远远不止是一篇精彩的魔幻现实小说,文学上有它文学上的意义,而整个社会组成部分并非仅由文学构成。而它又赢得了全世界的赞美之声,所以在我自己还没动笔之前,带着余存的疑惑去豆瓣上找了一些读后感看看,结果一看,此书的意义果然非凡。只所以在拉丁美洲拥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还是它因拉丁美洲的社会背影而生,却服务于整个社会,整个20世纪。再此不在多加评论,因为每个读者的视角不同,可能看到的内容也就不一样。

    不过也正因为看了同一本书别人写的书评,自已也开始有所反思:今日我为什么去看一本书?为什么去看一部别人推荐的书?还是去看自己感兴趣的书?还是一直以来,自己都在追求着某种无形的东西但又却实存在。也或仅仅只是为了达到心目中的某个阅读数量而已?写书评自己又为何而写,我想自己虽然没有非常请晰的答案,但好在已经走在路上了。

    2016-01-12

    这又是一篇八年前的书评虽然现在会看感觉很多地方写的逻辑不通,语句不顺,但是毕竟是自己以前所写的内容,也许那会儿就这么点能耐与认知,现在看来很想更改更改再发上来,但又觉得那就不是以前的书评了,就好比看完别人写的读后感一样,会左右自己的读后感,所以还是原版本上传吧,就相当于遇见不同时期的自己一样,是阅读也是会议,这样感觉也挺好。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