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聊斋道缘 > 第八章 闻道

第八章 闻道

    李宅院内满园翠绿,更有红花朵朵,芳香四溢。这香味并不浓厚,却聚而不散,透着清甜之意,回荡在口鼻之间,让人好像在炎热的夏天中,吃了冰淇淋一样,甜甜的,冰冰的,驱除了浑身的热意。只是可惜,如此美景,却无人欣赏。

    一个人的读书声,有着让人宁静的力量,把市井巷弄的嘈杂喧嚣之声,纷纷压下。这读书声如空谷之风,缓缓而来,不刮劲草,却清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荡漾心田,令人心生敬畏。

    有一群原本打闹玩耍的小孩童,却被这朗读声吸引了过来,怔怔望着李宅,目光像是越过了高高的墙头,看向院落深处,在那抑扬顿挫的读书声里,在早就看过的书卷里,在那不识真面目的公子身上,似乎有着某种能吸引人心的东西,无形无质,却如星辰般璀璨,在他们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不灭的痕迹。

    不知道为何,这些原本在老夫子口中枯燥乏味的文字,现在认真听起来,却是如此的动听、高雅、庄严。有一种在老夫子口中都比不上的韵味,仿若音乐的旋律,虽不懂其文意,却紧紧抓住了他们的心弦,深深地吸引,思绪如同飞蛾一般不顾一切地扑了过去,前仆后继。

    其实小孩子的心灵最为纯粹敏锐,赤子童心,更容易感受到许多不为人知的东西。比如说,此时在这抑扬顿挫的读书声中,圣人的微言大义以一种美妙的方式展现出来,仿若一道悦耳动听的乐曲,光是感受其韵律,也能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意境,让人仿若重回上古,与圣贤同游于文海,扫除蒙昧,得见智慧。

    那些大人们的神情也严肃了起来,只是他们经历了太多人间的沧桑,心灵沾满风尘而变得迟钝麻木,倒也听不出什么,只是见到自家孩子如此好学的异样,有些感到吃惊。

    他们朝着院内遥遥拱手鞠躬,识趣地退开,生怕打扰了这美好的一幕。毕竟自家孩子如此好学,倒是美事一桩。

    而此时的娇娜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听得更是如痴如醉,沉迷其中不能自拔,脸上的表情更是不停地变幻着……

    李子荣从小就被爷爷奶奶带大的,在爷爷的陶冶下,他喜欢上了古文,也是在那时,他感受到了语言之美,特别的古文,读起来有一种特别的韵味。

    所以他读大学的时候,学的就是中文。

    慢慢地,等他的古文读得多了,背的也多了,越来越觉得每个词,每个句的声调,韵母,在朗诵的时候就像一首诗一样,充满了当时作者写作的全部情感。

    每当李子荣全身心都注入到读书时,心情也会跟着书中的情节,大悲大喜或大哭大笑。不过他只敢在没人的时候,才能全身心读书。平常有人的地方是不敢的,怕被人笑话。

    其实读书读到他这种程度,也可以说是已经走火入魔了。

    华夏的文化精髓都在这些古文当中,古代圣贤作书时,不像现在随随便便就写了一本书。那时候,他们都是要走遍大江南北,三山五岳,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请教不同的人群,士,农,工,商。观自然之变化,察四时之演变。付于自已的精神,一生才成就一本书的。

    在书中可以看到古代圣贤的一言一行,那种博大的心怀。当一个人全身心读进去的时候,怎能不感动呢?!

    语言之美就在于此,可惜知音难觅。

    “朝闻道,夕死可矣!”

    院中,李子荣悠悠放下书本,经义诵读下来,不但没有半点疲惫,反而只觉得神清气爽,浑身毛孔都打开了,内外通透。

    他站起身来,长长伸了一个懒腰,舒展筋骨,活动手脚,便走出门站在庭院的走廊上,向外望去。

    一轮明日高挂当空,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花园里的空气清新,枣花幽香,似在风中摇曳。

    李子荣怡然若醉,深深呼吸,气息如长鲸吐水般悠长……

    “咦?”他心中一动,感觉到自己与以前有一些不同了。读书的效果这么大,怎么不见以前有过这种感觉呢?

    难道说现代真像各位网友说的一样,末法时代,没有一点灵气。而这个世界就像那个老大爷说的是聊斋世界,到处充满灵气,妖魔鬼怪并存的古代,所以自己读书才有如此神效。

    李子荣感受到四周似乎有一种莫名的东西,无形无质,肉眼不可见,如云如雾般伴随着呼吸纳入了自己的体内。

    随后识海大亮,全身发出淡淡的光晕,仿若心脏般跳动,缓慢地扩展收缩着……

    仿佛有一缕缕无形的气机全部落到了自己的头顶上,仿若星光一寸寸的钻入,如沐清风,全身毛孔之中都呼吸着清气,整个人飘飘欲仙,无比舒畅。

    早在李子荣读书的时候,那读书声中蕴含的韵律和意境传播了出去……

    而此时此刻,县城正中央一座香火鼎盛的大庙,正是阳信县城隍庙所在,庙宇中金身震动。

    在常人看不见的表象之下,阳信县城隍已然伫立高堂之上,传来威严的沉喝声:“日游神,安在?”

    “城隍老爷,小神在此!”

    “速去探查城东周家枣院,查明来报!”

    “领命!”

    庙门口掀起一阵阴风,两名阴差一身黑色役袍,一个带长柄离钩,一个腰间佩刀,化为两道带着飘忽感的游离黑影,离开城隍庙范围,朝着青华坊呼啸而去。

    ……

    沉迷于读书中的李子荣,却没有发现他的宅邸中,飘来了两位不请自来的客人。

    阴风呼啸中有两道人影成型,远远望来,却不敢靠近,两道惊疑不定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周家枣院内充盈正气,令我等无法靠近!”

    “嗯嗯,周家宅邸现在换了一个主人,听说是一位李姓的少朗君,没想到,却是一位读书人。”

    “依我看,应该不是普通的读书人,读书竟有如此异象,必为儒家高人。“

    ”速速回报城隍大人!!”

    ……

    两道模糊人影重新化作阴风,呼啸而去。

    不一会,庙宇中就有金钟大吕的声音回荡,赫赫威严。

    “将此事记于县志·搜神卷,以待后观!”

    ……

    自从李子荣发现读书有如此神效之后,反而更加地痴迷其中。他越读书就越发现自己得到的好处就更多。

    比如说,自己从书中领略到智者的思想,他在读书的过程,就是和智者交流的过程,可以让自己的思维变得开阔起来,而精神状态更加饱满。甚至通过读书可以感受到,人世间更多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让自己从更多角度的看清自身的不足。

    随着李子荣全身心的投入,脑海里闪现出成千上万个古老的文字,如漫天的群星,璀璨无比,相互组合,衍化出千千万万、不可数尽的篇章。

    其中蕴含的大道至理,清晰地呈现在心头,让人身临其境,心灵上一片澄清。这种真理的冲刷,又如高山流水一般冲刷而下,是如此地浩瀚。这让他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却又似乎什么都不明白,只能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微言大义,伴随着抑扬顿挫的声音,让每一个字符都化成世界上最美妙动人的音符,在心灵中跳跃,奏响,如此悦耳,回音不绝,留下清晰的痕迹,久久不忘,自然而然体会到了圣人经言的大义,领悟真谛。

    无穷变化,尽在一心一念之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