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造反开局,老朱崩溃了 > 第四十五章 众侯请辞,太子的手段

第四十五章 众侯请辞,太子的手段

    只见詹徽出列,手中拿着一份奏折。

    “太子殿下,臣这里有一份奏折,事关重大,还请太子斟酌!”

    朱标心中已经大致明了,不在意的说道;“念!”

    只见詹徽缓缓的打开奏折,看着上面写的字,一字一顿的念道。

    “吏部于昨日夜晚和今日早朝收到多份侯爷的折子。”

    “其中包含了我大明的所有公侯,上至国公,下至侯爵!”

    闻听此言的大臣们,纷纷震动。

    心中更是暗自猜测,难道是朝中出现了什么众人所不知道的大事?

    要不然,何以解释,突然间那么多的侯爷一起上书?

    只是为何折子到了吏部?

    这就很让人奇怪。

    还没等众人多想,只听见詹徽朗声说道;

    “诸位侯爷上书,不为其他,都是统一的理由,,请求告老还乡!”

    “其中包括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辉祖,开国公常升,曹国公李景隆,宋国公冯胜,申国公邓镇,颖国公傅友德等七位国公!”

    “还有水平侯谢成,崇山侯李新,怀远侯曹兴,凤翔侯张龙,定远侯王弼,安庆侯仇正,武家侯郭英等所有侯爷。”

    “以及还在朝的诸位伯爵!”

    “吏部接到折子,不敢有丝毫耽搁,于早朝之前全部整理在册,以便太子查阅!”

    说完,詹徽静静地站立在一旁,不再言语。

    此时的他,表面上波澜不惊,其实内心也很是震动。

    此刻的满朝文官们,皆是不可置信。

    反观武将们,此刻却有些安静的反常。

    因为其中不乏有很多人都是有爵位在身。

    此次连伯爵都是波及到了。

    唯一好点的就是那些子爵。

    毕竟这个爵位属于最低级的,对于初建的大明来说,实在如过江之卿一样多。

    因此,反倒是没有必要。

    那些文官们,纷纷看向武将,今日连蓝玉都没有上朝。

    这本就是不寻常。

    可是如此大的消息,要是放在平时,这些人早就闹翻了天,今日却一动不动。

    甚至连彼此间的交流都没有。

    此事实在是太奇怪了。

    如今的大明,可是遍地的勋贵。

    那些跟着皇上打天下的,哪个身上没有爵位在身?

    只有这些文人,基本上都是建国之后,才做的大明的官。

    而且文官,向来都不好获得爵位。

    虽然文官武将向来看不对眼,但是突然间这么多人请辞,那问题可就大了。

    只见朱标眼神微眯,看着詹徽,随意的问道;

    “凉国公蓝玉有没有上折子?”

    虽然他答应过蓝玉,但是这个程序还是要走的。

    否则就是不给他太子这个面子。

    刚才听了一圈,好像没有听到蓝玉的名字。

    詹徽连忙仔细翻看,最终看到折子后面有一行小字。

    “还请太子责罚,凉国公蓝玉也是上了折子,请求还乡。”

    “由于是在早朝开始之前,因此被小字记录在了最后面,微臣刚才没有注意到。”

    朱标点了点头,对蓝玉的表现很是满意。

    “这些勋贵们都是对我大明有功之臣,既然都想要告老还乡,那本太子就依了他们!”

    “太子,万万不可!”

    朱标的话音刚落,礼部尚书李原名连忙出声劝阻。

    这也太儿戏了。

    如果这些侯爷们都回了家,那大明的军队谁来掌管?

    以后若有战事,又派何人去带兵奔赴前线?

    如今大明边境尚未完全平定,怎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一个朝廷需要文臣,也需要武将!

    这些侯爷们若是都走了,大明朝廷的军队将会变成一盘散沙。

    而太子你,将会成为大明的千古罪人!

    李原名毫不客气,上来就是一顿斥责。

    他是怎么都不敢相信,太子如此轻易的就同意了这个请求。

    户部尚书杨靖也站了出来。

    “太子,杨大人由于激动,言语过激了点,但是他说的可都是实话。”

    “万不能让这些勋贵们一起返乡!”

    文臣们此刻都急成了一团乱麻,纷纷进言劝谏。

    反观武将们,好像一个个都事不关己似的!

    实在是昨天的晚宴,他们都知道太子的心思,不敢冒头。

    而且如果求情有用的话,就不会发生这种集体请辞的事情了。

    看着大殿上众人激动的模样,朱标笑了。

    “诸位大臣,不用如此心急。”

    “朝廷此时正值用人之际,又怎么会做如此之事?”

    众人闻言都是望着太子,刚才可是你亲口同意的。

    武将们此刻也都抬起了头,难不成太子改变主意了?

    站在台阶上的朱标,望着众人的目光,悠悠的说道;

    “我是同意了请辞,但是他们的爵位还在身上。”

    “朝廷并不会剥夺他们的爵位。”

    “如若有战事,随时可以启用。”

    “只不过目前是朝廷宽慰这些有功之人,让他们能更好的休息。”

    “当然,为了朝廷的稳固,为了军队的稳固,本太子决定驳回一部分人的请求。”

    “比如凉国公蓝玉,正是为国效力的年纪,怎么能回家养老呢?岂不是浪费人才?”

    “还有一部分侯爷,也是如此。”

    “具体的名单,等咱细细思考之后,自然会公布!”

    听完太子的话,这些让你终于放下心了。

    只要留下一些人就行。

    如今大明勋贵的嚣张跋扈,众文官们都是看在眼里,往往有时候更是有苦难言。

    而如今这些人都只剩下爵位,没了官职,也没有了实权,想必会收敛许多。

    想到这里,众人不得不佩服太子,做事想的周到。

    不过众人忽然想起,这些勋贵们不会无缘无故的一起请辞。

    肯定是有原因的。

    联想到刚才太子随口就说出了对策。

    众人互相对视一眼,心中大惊。

    今日之事莫非是太子在背后主导?

    越想越觉得事实真的是如此。

    看着面色温和,连带笑意的太子,众人心底打了个寒颤。

    这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比之皇上都要高明很多。

    看来,大明的天,真的变了。

    众人明白,这些武将们经过这场事件,必定都会心向太子。

    那不管太子还是不是皇上,此时的他,已经和皇上无异了!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