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夜话资治通鉴 > 英雄莫问出处

英雄莫问出处

    就在诸侯相继复国、大咖纷纷称王的时候,有两个此时还毫不显山露水的小角色也加入了反抗暴秦的队伍。虽然这两个人的力量此时还弱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光环却始终萦绕在他们头顶。这两个人就是在这场内卷中坚持到底并且最终脱颖而出的刘邦和项羽。

    刘邦,小名刘季,这个人鼻梁高挺,眉骨圆起,天生一幅富贵相,更奇特的是,左大腿上还长了七十二颗黑痣。这个人乐善好施,却又游手好闲,不乐意去干家里那些琐碎的农活。

    刘邦在泗上干比芝麻还小的官——亭长的时候,单父有个擅长看相的吕公,认为刘邦长了一张天生富贵的脸,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

    公元前209年,刘邦以亭长的身份为县里送一批囚徒到骊山去出苦力。当然,这些囚徒深知,到了骊山也没有什么好差事,于是就一边走一边逃。眼瞅着还没到地方人就要跑光了,到达丰县安顿的时候,刘邦半夜就跟那些还没来得及逃走的人说:你们都跑吧,我也从此消失了。当场就有十几个人要跟刘邦一起消失。

    刘邦逃到芒县与砀县之间的大山里。有一次,酒喝多了,在山中上遇到了一条大蛇挡住了去路,刘邦手起剑落麻利的砍死了不识相的大蛇。

    恍惚间,又看到一个老妇人在前面哭: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因为挡路被赤帝的儿子砍死了。也只是揉了个眼睛,这个老妇人又突然不见了。

    此后,这种奇奇怪怪的事就经常发生,沛县那些同样游手好闲的青年听说后,都纷纷前去投靠刘邦。

    等到陈胜揭竿而起的时候,沛县的县令准备起义响应,秘书萧何、曹参就说:您是秦国任命的官员,现在却要跟自己的政府对着干,恐怕也不会有人买你的账。不如先招揽一批亡命之徒,拳头硬了才不怕别人不听。

    于是,就让樊哙去招抚刘邦。刘邦这个时候,手下已经有数十百人了(与那些动辙成千上万的队伍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县令一看这架势,后悔了,生怕这帮人进城后,不服从管理,又搞出其他的乱子,不但给刘邦吃了个闭门羹,还觉得萧曹出个了馊主意准备治罪。

    萧曹眼见大事不妙,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翻出城墙投靠刘邦了。

    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刘邦既然来了,当然不愿空手回去,硬拼又有点势单力薄,怎么办?发动舆论战。把传单绑在弓箭上射进城内,详细的分析了一番利害关系。

    在事关生死存亡的大事上,沛县的父老乡亲一点都不含糊,毅然决然杀死了县令,大开城门迎接了刘邦,共同拥立他为沛公。萧何、曹参利用当秘书时的人脉关系,又招揽了一批沛县的人马,刘邦总算拉起了一支两三千人的反秦队伍。

    项羽,本名项籍。项羽有个叔叔叫项梁,是楚国将领项燕的儿子,因为杀了人,就带着项羽一起逃到吴中地区,躲避仇家的追杀。

    话说项梁毕竟是将门之后,一到吴中马上就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当地那些有本事的士丈夫,才能都比不过项梁。而少年项羽则有点“眼高手低”,先是学识字,没学几天就坐不住了;再是学剑法,同样没学几天就撂挑子了。

    项梁很生气:你到底想干嘛?

    项羽不服气:读书识字,只不过能记记人名而已;剑法,也不过用来单打独斗,我想学一种可以横扫千军的本领。

    于是,项梁开始教导项羽学习兵法。项羽大喜过望,然而依旧浅尝辄止,不肯下功夫往深里研究。

    尽管如此,因为项羽这个人海拔高,身材魁梧,又有一身腱子肉,一般人都不敢轻易招惹他。

    与刘邦的起步类似,等到陈胜揭竿而起的时候,会稽的郡守殷通也准备起义响应,就安排项梁和桓楚为起义军的首领。

    是时,桓楚还不知躲在哪个旮旯角落里。项梁这边假装听从殷通的指挥,表示:桓楚逃亡在外,只有项羽知道他的所在。

    这边又跟项羽策划了一场无耻的夺权阴谋。于是就在殷通客客气气给项羽安排工作的时候,项羽见项梁的眼色行事,一剑就砍下了殷通的人头。然后,项梁一手提着殷通的人头,一手拿着郡守的印绶,开始发号施令。

    事情来的太突然,郡守府一下子乱成了一锅粥。这个时候,项羽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一敌百,又砍杀了几十号人。郡守府终于安静下来,侥幸留住小命的都老老实实跪在地上,接受命运的安排。

    于是,项梁召集过去结交的乡坤豪杰,共商大计。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快就在吴中征集了八千人马。项梁自封为会稽郡守,任命项羽为副将,领兵攻打会稽管辖的各个县城。

    这一年,项羽24岁,刘邦48岁。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