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非战之罪

    宋军这时集合的人马不到五千,枪盾兵没什么变化,甚至比之前的还少,因为刚刚阵亡了不少。

    后面多了一千燧发枪手。

    陈国峻看着宋军阵形,指着后面道:“宋军以枪盾兵顶在前,那种兵器在后,根本冲不上。”

    陈英冷笑:“刚刚他们背河而立,现在你可以带骑兵冲他们后阵,我率兵营冲他们前阵?必能一战而下。”

    陈国峻微微犹豫了下。

    宋军燧发枪都在后面,刚刚是在岸边,他没办法,现在他可绕到宋军背后?

    但,能冲上去吗?

    他也算越军将来的名将,毕竟打退了蒙军三次进攻,脑子飞快盘旋,想了想,感觉刚刚冲上去时,宋军好像打了好几轮,但前面几轮打他们的人不多,后面被枪盾兵顶住之后,死伤就重了。

    “我们刚冲上去,宋军打了几轮?”他问部下。

    “好像三轮。”

    “四轮。”

    “八轮吧。”

    “我看有十几轮。”

    部下七嘴八舌,有说三轮的,有说十几轮的,陈国峻听的要吐血。

    陈国峻感觉还是冲不上去,但陈英道,可以帮他们吸引火力,宋军要么打步营,要么打骑兵,总有机会冲上去。

    陈国峻听完长叹,既不忍心用掉最后的骑兵,又想战胜宋军。

    越人向来坚韧,他犹豫之后,果断决定再冲一次。

    “呜呜”越军的号角声很快响起,陈英的一万七千人基本有九成到了现场,还有少量体能不行的还在后面。

    他也不管三七二十一,集合兵马就开始往前冲。

    “走。”陈国峻一声令下,带着余下一千骑不到的绕向宋军身后。

    他绕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想,现在岸边有没有宋军,要不直接往岸边去?

    他马上叫来一个部下:“去岸边看看。”同时放慢速度,全军缓缓的跑向宋军身后,一旦宋军岸边没有防守力量,他直接冲向岸边。

    但部下来去很快,毕竟这会距离岸边挺近的,部下回来说,宋军岸边还有一两千人,并用箱子什么挡着当障碍。

    陈国峻知道宋军防着他们,当下决定继续打眼前这股宋军。

    只要把这股宋军打崩了,岸边的人也不足为惧。

    陈国峻示意部下再慢点,等步营先吸引宋军火力。

    此时在他们侧后方,陈英的上万步营已经像蚂蚁似的往前冲。

    宋军才几千人在现场,陈英人数是宋军三倍,他信心相当足,丝毫没把宋军放在眼里。

    就在越军步营往前冲的同时,宋军前面枪盾兵看到越军骑兵在绕后,也开始往后绕。

    “该死的宋军。”陈国峻发现宋军真是阴毒,永远用枪盾兵放在他们骑兵这面,而且宋军移动起来很有次序,也不慌乱,明显纪律和训练相当好。

    宋军直接把枪盾兵往后移,最后前面只留了一排枪盾兵,后面全变成燧发枪手。

    越军步营密集往前冲。

    陈国峻不敢冲,还是先看着。

    陈英也不管他,想独自立功,下令全线冲锋。

    这片地方是红河平原上的广阔带,不远处是遍地的粮田,越军因为人马众多,阵形较宽,有十分之一都是从粮田中奔跑着过来。

    宋军不慌不忙的停下,站在原地。

    所有燧发枪手面对越军步营。

    陈国峻这时从宋军后面冲的话,还能帮陈英吸引一半燧发枪手,偏偏他又不敢先冲。

    他默默站在原地,看着越军步营和宋军的距离。

    三百步,两百五十步。

    砰砰砰,这时宋军在两百五十步就开打了。

    枪声一响,把陈国峻也吓了一跳。

    之前他们骑兵冲锋时,宋军约在两百步开打,没想到步营冲锋,宋军打的更早。

    敌军越密集,宋军打的越远?陈国峻似乎发现这个秘密,他赶紧道:“快,通知陈英,让他人马分散,不要太密集。”

    但这时候去通知显然太晚,也没什么意义,越军正在全面往前冲,陈英也不会听他的了。

    这么远的命中率当然不高,可能打中几百人,真正打倒也就两三百人。

    所以第一轮打中的不多,在一万五千余的步营前面,显的就微不足道。

    陈英在后面看着,脸露不屑,陈国峻把宋军兵器说的这么厉害,不就是火器吗?

    他看到冒白烟就知道是火器,刚刚火器响了很多,但命中率似乎不高,陈英有点不以为然。

    但等第三轮响起时,越军已经进入两百步。

    这时的伤亡就开始变大。

    关键前面越军为了保持体力,都是缓缓小跑,没有加速。

    等到他们发现对面燧发枪很厉害,想加速时,都进入燧发枪最有效的射程。

    现场越军喊杀声震天,宋军则枪声不断。

    陈英很快脸色就变了,只见越军前进的路上不停的倒下,不停的倒下。

    前面倒的还不多,在上万人中不起眼,后面距离宋军越近,倒下就越多。

    进入六十步左右时,宋军那边枪声一响,越军成片成片的倒下,并且越军的队形似乎上不去了,一直在六十步五十步之间来回。

    也就是说,越军是上一批倒一批。

    “该死的,陈国峻还不上?”陈英大怒,终于见识到宋军火器的厉害。

    另一侧的陈国峻一看不打不行,要不然陈英会迁怒于他,他硬着头皮再次下令,带着骑兵冲向宋军后阵。

    宋军中的燧发枪后立刻有一部份扭头,砰砰砰,对着他们就打。

    陈国峻的骑兵冲进一百步后就死伤惨重,眼看着再往前冲就得全军覆没。

    而另一侧少了大量燧发枪手后,陈英的人马也同样冲不上去。

    然后突然有股越军就被打崩了,冲到一半转身就跑。

    现场瞬息崩溃,越军全军掉头,场面就像崩塌了一样控制不住。

    这些人第一次和宋军交战,上一批死一批,直接被宋军打崩掉。

    陈英无奈的看着崩溃的场面,最后一跺脚:“走,非战之罪。”实在是宋军火器厉害。

    双方武器甚至有几百年的代差,这战越军是惨败,陈国峻回来时,还有五百不到的骑兵。

    陈英步营死伤三四千,回来一万出头。

    也是他们崩溃的早,要是再往上冲,能和八里桥僧格林沁冲英法联军一样,全军阵亡。

    好在经此一战,两人达成统一口径,非战之罪,实在是宋军火器厉害。

    当天天黑前,两人带残兵败将逃回升龙城,在他们口中,宋军火器五百步外就能击发,打中不死也残,铁甲也不能挡。

    一时间,升龙城中人心惶惶,国王陈煚开始惊恐,此时有人提出议和,但立刻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

    宋军前面有不好的习惯,早就传到大越这里,他们每占一城,必抢夺钱财和田地,议和是没有用的。

    那怎么办?当然是以空间换时间,迁都再说。

    十一月初八,宋军在升龙城外十里左右,和越军大战,越军惨败而回,没多久,陈煚立刻决定迁都,往后移,利用空间换时间,集合全***队,占据有利的山地特点和宋军周旋。

    朝臣们听完后,纷纷回家,城中一片慌乱,马车成为最抢手的物资,所有达官贵人们都要带着钱财逃命。

    但陈煚和陈氏家族还是比较有数,这个时候钱财仍身外物,他们只带了少量钱财,立刻带着王室成员赶紧跑路。

    宋军距离这里只有十里不到,还磨蹭什么。

    陈煚也是跑的快,陈氏家族带着一万多人马先跑了,他们王室坐了船走水路,部份人马走陆路,好多大臣和富商们都没来的及跑,正在运输钱财中,宋军前锋就到了升龙城外。

    宋军从几艘大船里凑了五百骑兵,先到升龙城,看到升龙城没什么人马出来,立刻开始堵门。

    部份守军想出来野战,宋军骑兵用蒙古人的战术,直接弓箭风筝,射的越人鬼哭狼嚎,赶紧回城。

    下一刻没人敢出城了,越人只能关闭城门。

    到天快黑的时候,宋军前锋五千步营到了升龙城外,先把几个城门一封,防止大规模的逃亡。

    升龙城有两个城门直接通水道,所以这时越人还能从水路坐船从西边逃,富人和贵族们就是想走水路。

    但宋军骑兵在两岸,不停用火箭对着经过的船射。

    除了开始跑的快的船走了,后面的船也不敢出来。

    一出来就是满天火箭,扑火都来不及。

    又过一个时辰,大概后世八点多的样子,宋军几门火炮也到了,直接架到岸边,对着西边唯一可逃的水道上。

    这下近距离的后装线膛炮,越人的船敢出来,一炮一个准。

    当天宋军主力到时,天已经黑了,宋军并没有攻城,而是先围堵起来,每二天一大早,李庭芝先派人射了劝降信,接着派人四处"征粮"。

    宋军征粮的首要目标就是升龙城附近的土豪地主们,宋军以一都为一队,其中十人左右为骑兵,分出去五十都。

    赵平为李庭芝部海南一军三将二营一都都头。

    看他名字为汉名,最早却是女真人。

    宋灭金后,他们全家先迁往大员,后迁驻海南,并改为汉姓,从此就变成了汉人。

    金国灭亡时,赵平才七岁。

    如今也不过二十出头,金人的记忆早在他脑海中消失不见,他所记下的,全是在宋朝的学习和训练。

    大宋军中,大员,海南,汉州等海外驻军中,包括更远的远东,海三威等地,像赵平这样的汉人非常多。

    金国被灭时,宋人得到女真族人最少几十万,如今快二十年过去了,很多人出生时就已经在宋朝,和北宋灭亡,在北方长大的汉人一样,他们都认为自己是(金人)宋人。

    赵平的人生轨迹也几乎和大多数人一样。

    他七岁时灭国,然后到大员,八岁时开始被集中上课,学汉语学汉字,并不准说女真语。

    十八岁时,赵平被征入伍,因为识字读过书,参与新兵集中三个月的训练后,分配到地方驻军时就是副伍长,比较高,然后朝廷对其家中进行了减税。

    大宋在其他海外的殖民地,包括波斯这边,征税都是三成,而大员海南等早期开荒的都是两成,家中有人当兵则再减一成,所以赵平家中税低,他当兵也是家中非常支持的。

    当兵之后,赵平参与过征服渤泥国的战役,驻守过渤泥,后又回海南,短短时间,在宋军于渤泥征兵扩军后,他也因功累积为都头。

    海南一军三将六个营三千多人里,像赵平这样的女真族人起码有几十个,而且基本都是基层武官,且只有二十出头,有的可能才十八岁十九岁,少量十八岁的新兵,出生时金国就没了。

    所以大伙对大宋的认同感很强,也都以宋人自居。

    这天一大早,赵平到营里开完会,立刻回到都中,集合人马。

    他们这都一百人出头,只有一个伍是骑兵,为哨骑。

    宋军一伍人数不一,可能十人,可能十一人,也可能十二人。

    主要看有没有副伍长,几个副伍长。

    像赵平这都哨骑里,有一个伍长,一个副伍长,共十一人。

    “收到上头命令,我们都往南征粮。”赵平集合各伍长大声道。

    他一边说一边看部下,他的部下里,除了几个伍长是宋军外,其余的兵士,由少量女真人,大量大员土著组成。

    他身为女真都头,下面有宋人伍长,他还是比较自豪的。

    “刘大头。”

    “在”

    “你们伍多带点燃烧弹,带弓箭。”

    “诺。”

    “齐小康。”

    “在”

    “你们伍多带手擂,带燧发枪。”

    “诺”

    赵平一一吩附,哨骑队一人一马,全伍多带两匹,以防战马损伤轮换,其余有一个伍专门带燃烧弹,一个伍带了燧发枪,其他带的冷兵器,有一个伍,每人带了条狗,然后先到附近征马和马车,接着往南征粮,下头下的命令,给他们两天时间,最少征一千石粮,征的越多越好。

    宋军坐船来的,没带多少战马,所以运输的马骡和马车都得靠他们从当地征。

    并且红河平原这带,水道纵横,也可以用船运,征到百姓的船也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