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穿越我为纣王之我命由我不由天 > 第二十四章 西伯侯姬昌来访

第二十四章 西伯侯姬昌来访

    紫色的真气,贵不可言,在白辰周身环绕,奔腾不休。

    随着商朝国力日盛,各项变革初见成效,百姓安乐,无不称讼帝王贤名。这冲天的气运加身,白辰的真龙诀快速精进,直到大成。

    帝王本就受万灵庇护,仙神,甚至圣人,皆不可伤。否则,因果缠身,必遭天道不容。

    缓缓收功,白辰吐出一口浊气,起身站起。

    如今的商朝,在他治理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纣王本身的命运,也在他的努力下,发生了变化。

    妲己被迫逃离朝歌,已经不能兴风作浪。后续,很多商朝重臣,也保住了性命,比如,商容比干之流。

    最幸运的是,后世周朝军师姜尚也成了白辰的臣子。

    有一些事情,因为白辰的干涉,发生了变化。有一些事情,却依然沒有改变。比如,姜尚还是被赐下了封神榜。只是不知,上了这榜的,是不是还是大部分是截教弟子。

    思绪万千,化成了白辰一声长啸,指天大声道:“天,朕即然贵为帝王,就会让大商昌盛万万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周天之物,王来分配。朕立誓,大商必千秋万代,仙佛圣,妖魔鬼,皆不可欺。”

    一席话,风云变色,天空迅速阴暗下来,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白辰无所畏惧,一步步,向前而去。

    朝堂上,白辰端坐王座之上,扫视群臣,朗声道:“众臣,有事早奏。”

    文臣班中,闪出商容,道:“大王,您命令施行的各项政令,皆成效显然,朝歌城中,百姓安乐,一片详和。臣请求,将各项举措,发布大商全境,及各诸侯国,请大王准许。”

    “此乃利国利民之举,准奏。”

    “谢大王,臣遵旨。”

    商容言罢退下。

    随后,文臣们纷纷上奏,多是一些民生琐事。

    白辰不厌其烦,一一准奏。

    少时,比干行礼启奏:“大王,一个月后,西伯候姬昌,携二子伯邑考、姬发,联同十八路诸候,来朝歌拜,祝大王洪福齐天,即康且泰。”

    听得姬昌之名,白辰心中一动。历史的进程还是来到了这里,只是不知,这一世,这位周文王,是否还能取商立周。

    “西岐在姬昌治理下,倒还不错。那就先将朕的几项变革,先在西岐试行吧!记住,言明是朕的意思,派驻使臣,监督执行。这件事,就劳商容爱卿和比干爱卿了。”

    “臣等遵旨。”

    一个月的时间,飞快过去,白辰的意思也早已传到了西岐。一切出乎意料的顺利,西岐,从上到下,全力支持。

    商容和比干,趁热打铁,带领一众文臣,四处奔波,推行新政。

    一时间,帝王声名,广为传播。

    气运加身,白辰第一时间,感受到了,真龙诀也在此刻,进入圆满。紫气东来,冲入神海,白辰的万般念头,福至心灵,通透无比。

    这一日,晴空万里,朝歌城门处,热闹非凡。

    鼓乐齐奏,仪仗队分列两边,迎接西伯侯及十八路诸侯进入城中。

    大殿上,白辰身着黑色龙袍,端座龙椅上,接受姬昌及十八路诸侯参拜。

    “诸位一路奔波劳苦,平身,赐座。”

    “谢大王。”

    众人走到两边,各自坐下。

    “大王,姬昌这次来,特別准备了几件奇珍,献给大王,请允许下人带上殿来。”

    “准奏。”

    不多时,上来十几个人,抬着几只木箱,放到了大殿上。

    “这第一件,乃是一块天外奇石,坚硬无比,刀枪难破,被我取名天石。”

    姬昌打开第一只箱子,介绍道。

    “这第二件,乃是一把七彩宝刀,大王武艺高强,正是宝刀配英雄。”

    “第三件,是一幅万寿无疆图,祝大商江山永铸,福运绵延。”

    “第四件,是一只千年白猿,通人性,识人言,善音律,已经送往御兽园,由专人饲养。”

    “余下的,都是一些普通珠宝财物,不值一提。”

    白辰看着这位西伯侯,心中揣测着对方的忠奸。

    “西伯侯的忠诚,朕收到了。西岐在你治理下,民生史治皆不错,汝实乃有功之臣。这样吧,朕看你两个儿子皆不错,可愿意留在朝歌为官,朕自当重用。”

    姬昌心头一惊,暗道,大王这是不放心自己,要留质子的意思吗?

    “微臣先谢过大王厚恩,小儿才浅,怕耽误大事。另外,可否也问下他们自己的意思。”

    “人之常情,朕准了。”

    随后,各路诸侯也送上了各自的礼物名单。

    白辰下令,就在大殿上,大开宴席,款待众人。

    一场酒宴,一直到深夜才结束。

    回到官驿,姬昌没有着急,而是将两个儿子叫到了自己房中,将白辰意思讲了一遍。

    姬昌在西岐声望很高,民间敬称周文王,又加之他文卜星算,天时地理,无一不精。他施政仁慈,爱民如子,曾在民间收养过不少义子,故又称“文王百子”。

    而这次随他来朝歌的伯邑考,就是他收养的第一个儿子,也是义子中,他最为倚重的。

    伯邑考其人,性格温和善良,心思单纯,好诗词,善音律,尤其弹的一手好琴。

    “父亲,我们来朝歌后,听到看到的,都是一片赞美之声,证明大王的确是一个贤明君主。如果是这样,儿子愿意在朝歌,不论官职大小,为百姓做一些好事,实事。”

    “邑考我儿,为父知道你生性纯良,但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生为君王,统御四方,对我等各路诸侯,岂能永远那么放心。我担心的是,你留在此,是要被做为质子的。如此,你还愿意吗?”

    伯邑考微微一笑,道:“父亲,您大概多心了。想我西岐,年年纳贡,岁岁朝贺,从无践越之举,大王怎会作此想。君子坦荡荡,邑考行事,但求无愧于君王,无愧于百姓。”

    “唉,就知道你会这么说。”

    姬昌了解伯邑考,从来就是这么一个人。说完,他看向了自己亲子姬发。

    相比伯邑考,姬发的城府就极深了,他的野心从来不止在西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