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朱标悟了

    林府庭院中

    朱标和林然分坐在石桌的一旁。

    桌子上摆放着一本书。

    “这是小先生新写的小说?”

    朱标问道。

    他的心中不免好奇,这就是林然体会的圣意?

    “然也!公子一观便知!”

    朱标闻言,倒也不客气,拿起小说就看了起来。

    初入眼,无甚稀奇。

    不过朱标知道,如此着急让管家喊自己过来,林然必定不会写一本普通的小说。

    此举定有深意。

    接着向下看去,还是一个清苦书生的故事。

    虽故事动人,可相比较前两本小说来,不免有些平平无奇了。

    朱标不由地抬头看了林然两眼,难道真只是一本普通的小说?

    “公子不必如此着急。”

    “读书人看书,最忌心浮气躁。”

    林然老神在在的说道。

    朱标心想也是,最近自己和林然接触多了,确实做起事情来有点毛毛躁躁的,有失沉稳。

    于是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调整了一下,才继续向下看去。

    林然也不着急,就在一旁一边品茶,一边等待。

    许久之后,朱标终于翻完了最后一页,不由的叹道;

    “小先生的小说,真是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

    “乍一看,不过是寻常故事,无甚出彩。”

    “可是结局突然峰回路转,与前文交相辉映,顿时一个立体的形象就出现在了脑海之中。”

    “古人说得好,看文一定要看完全部,才好下定论,不能仅凭前文的只言片语,就给此文下定义。”

    “要不然,那会错过多少好书。”

    “小先生的这篇小说就是完美诠释了这句话!”

    “撇开其中故事不谈,小先生今日也算是给我上了一课。”

    朱标站起,深深一礼。

    这却是真心实意。

    毕竟他最近确实做事有点过于急迫了点,也不然也不会没有看透父皇带给林然的话中含义。

    刚才看完小说,他已经豁然开朗。

    再想着自己身为当朝太子,想事如此不周,刚才初看小说更是急躁,只求结果。

    这有背于自己初心,不利于自己对事情的清晰判断。

    “公子不必客气,小说本来就是见仁见智。有些人喜欢过程,有些人只想知道结果,所谓众口难调,就是这个道理。”

    “如今公子自己可以静心,这是你自己所悟,却和我毫无关系,我自不敢贪功。”

    这并不是林然谦虚,而是他认为事情确实如此。

    一篇文章,每个人都可以体会出不同的含义。

    用流行的话说,那就是一千个人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朱标没有再客气,有些事情自己明白就好,出言道;

    “既然小先生已经写完小说,我想我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了,那我就不多做打扰了。”

    “下次,我必当专门请教小先生!”

    朱标行礼,待林然回礼之后,施施然的走出了林府。

    林然怡然自得,这就是和聪明人打交道的好处。

    话不用明说,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做什么。

    省了许多麻烦,也省了许多口舌。

    而且,这种人还能时刻反省自身,这才是最难得的。

    林然望着已经没了人影的院门,不由的感叹道;

    “这位公子,不是久居人下之人啊,日后定会有所作为。”

    管家站立在一侧,内心白眼几乎翻到了天际,只想揪着他的脖子告诉他,

    这位就是当朝太子,百官信服,朱元璋是他爹,你说,这些还用你说么?

    不过他却不能,毕竟不能暴露朱标的身份。

    因此,留给了林然一个大大的后脑勺,忙于其他事了。

    留下林然一人,独自感慨。

    ……

    皇宫御书房内

    朱元璋看着在桌面上的小说,没有立即翻开去看。

    “标儿,小说看过了么?”

    “禀父皇,儿臣已经看过。”

    朱标恭敬的回答道。

    “你认为如何?”

    “甚好!”

    朱标言简意赅。

    朱元璋闻言,不由的多看了朱标两眼。

    这孩子怎么今日如此寡言少语。

    “你对这本小说怎么看?”

    “儿臣认为,小说的故事并不重要,直到看到这本小说,儿臣才明白父皇的用意。这个才是让儿臣获益匪浅的原因。”

    “哦?那你说说看。”

    朱元璋来了兴致,朱标今日一反常态,少了几分急躁,自己倒想要听听朱标会说出些什么。

    毕竟从朱标出生的那一刻起,朱元璋就在不遗余力的培养朱标。

    待到他刚刚能识字,就给他配备了大明最顶尖的文武力量,

    如今朝中之事,他更是让太子协助处理,就是为了培养他能独当一面。

    日后做个盛名的帝王。

    不过朱标生性宽厚,如今看事情的眼光还不够长远,无法站在一个帝王的角度处理事情。

    这也是朱元璋唯一对朱标不满意的地方。

    朱标没有考虑那么多,心中略微沉吟,就直接开口道;

    “这本小说,其中所讲的是一个书生成名的故事。这样的例子很多。”

    “不过父皇既然让林然所写,那其中的深意就很明显。”

    “这小说的中的故事原型是谁?想必看了此书的人,都会思考。”

    “如果有心之人,按照小说中所写,和现实一一对应,那此人的身份必将呼之欲出。”

    “想必小说中所写之事,有些偏差,但是那官职定然不保。”

    “而这个,恐怕才是父皇,想要达到的目的。”

    “毕竟无罪而责,非明君所为。“

    朱标没有隐瞒,把心中所想都说了出来。

    要知道,这些话,也就他敢在朱元璋面前说,换成了其他任何一位皇子,都不敢说此话。

    毕竟此话,深究的话,确实是有些大逆不道。

    不过朱元璋听来,却甚是欣慰,咱的标儿长大了,想事情越来越成熟了,这可是咱一手培养出来的大明太子啊。

    朱元璋心中喜欢,却不表露,只是淡淡的接着问道;

    “那你可知咱为什么这么做?”

    这个问题,朱标本来没有想过,不过当静下心来,想通了前面,这个问题也就有了答案。

    “儿臣以为,父皇如此做的原因,无外乎一个,那就是即将建立的学校!”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样子,朱标确实是明白了自己做这些事情的原因。

    自己这么些年,没有白白教导啊。

    朱元璋不由的感叹道;

    “标儿,你能想到这里,咱很欣慰。“

    “那咱就给你说说咱为什么要这么做,咱今天就要好好给你上一课。”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