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夭寿!老朱照着我小说抓人 > 第六十八章 大明第一任校长

第六十八章 大明第一任校长

    朱标万万是没有想到,父皇居然想让自己去当校长。

    如此煞费苦心,就是为了自己以后执政。

    朱标想到此,不由得百感交集。

    都说无情最是帝王家,可看看我大明,父慈子孝,几个弟弟虽然偶尔性格暴虐,但是却向来听自己这位大哥的话。

    相比较历朝历代,还是我大明皇室最有人情味。

    以后一定要让后辈子孙,明白这一点,大明才会流传百世。

    朱标看着面前的朱元璋,恭敬的说道;

    “儿臣遵旨!儿臣定不会辜负父皇对儿臣的期待,为我大明培养出一批批国之栋梁,而且是心系大明的国之栋梁!”

    朱元璋转过身,欣慰的看着朱标。

    这就是咱费尽心思培养的太子。

    有他在,大明接下来肯定会发展的更好。

    “至于这本小说,你现在明白怎么处理了么?”

    朱元璋话锋一转,说到了小说的事情上。

    朱标低头深思了一下,既然知道写这本小说的目的,那就要把它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才行。

    想到此,朱标开口说道;

    “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候掌握最重要。此事亦是如此。”

    “这本小说,不适合由朝廷拿出手,还得是放到民间才行。”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想法和他一样。

    看样子,标儿确实已经学会了很多。

    “既然你已经明白,那咱也就不多说了。这件事咱自会交给别人去做。”

    “标儿,你要记住,身为皇者,要堂堂正正。这种不入流的事情,要有专门的人来处理。”

    “这样,既不会损伤自己的龙气,还能彰显威望。”

    朱标点头,他明白,这就是锦衣卫存在的作用。

    “行了,今日咱也同你说了这许多,希望你能记在心上。至于那学校一事,回去之后要好生思量,拿个妥善的折子给咱。”

    朱标恭敬行礼,此事已经定下基调。

    父皇不会轻易改变心意。

    既然学校是重中之重,那自己还真的是需要好好谋划一下。

    想必等这件小说的风波结束,估计不会再有人反对学校所授课程内容之事。

    自己现在最为发愁的,应该就是如何找这些学校的老师了。

    想到此,朱标也是一阵头大,这可不是一个两个就能解决的问题。

    朱元璋看着远去的朱标,心里不知道在想着些什么。

    良久,朱元璋向着门外喊到;

    “喊毛骧过来见咱。”

    不多久,毛骧就出现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这是林然新写的小说,咱要这应天府无人不知,你明白了么?”

    毛骧只感觉两道锐利的目光,仿佛要穿透自己的身体,连忙答道;

    “微臣明白。”

    “行了,下去吧!”

    朱元璋今日已经和朱标说了太多话,此时坐在书房椅子上,不想在费口舌,毕竟面前还有一大堆奏折等着他批阅。

    时间不够用啊,咱这个皇帝当得比那些大臣可是累多了。

    朱元璋心里不免感慨。

    至于小说,朱元璋已经吩咐毛骧待会再送来一本。

    太子已经看过,朱元璋还是比较相信朱标的眼光的。

    这林然,不知道这次会给自己什么样的惊喜。

    且说毛骧拿了小说,立马就知道该如何去做。

    毕竟上次已经做过一次,轻车熟路。

    不过这次是皇上亲自交代的,毛骧恐怕做得不够极致,连夜悄悄出动锦衣卫,把应天府各大茶楼酒肆,又全部走访了一遍。

    而且毛骧知道既然皇上让自己出面办此事,还需隐秘才行。

    所以,毛骧调动的都是锦衣卫的暗卫,想必不会有人察觉,即使有所怀疑,也不会找到证据。

    雷厉风行,毛骧从拿到小说的那一刻开始,一点没敢耽搁。

    更是一夜未合眼。

    “指挥使大人,一切安排妥当!”

    暗处有声音响起,毛骧知道,所有部署已经全部到位。

    “此次乃是奉旨而为,随时监察动向,万不可出现纰漏。”

    “属下遵命!”

    看着即将泛白的天际,毛骧在听到回答后,终于放下了心。

    红日悄然跃出海面,出现在天际。

    此起彼伏的鸡鸣之声,让应天府的大街上开始逐渐有了身影。

    一切恍如昨日,大家接着忙着自己昨天未完之事。

    殊不知,一场风雨已经在暗处酝酿。

    百官正常上朝,皇上也并无异样,最近几日商议的都是一些普通之事,众官倒也乐得配合皇上,一身轻松。

    下朝之后,处理完公务,一些闲暇的官员开始向找些东西,消磨下时间。

    在这个年代,消遣的方式无外乎三样;

    一是夜聚秦淮楼,不过这个已经被皇上明令禁止,官员不得留宿,现在更是身处应天府,所以众人还是很低调,无人敢去。

    现在秦淮楼中来往的多是一些商贾子弟,或是一些自以为风流的读书人。

    二是勾栏听曲,这是相当一大部分人的爱好。

    皇宫之中,也是经常会搭起戏台,请这些梨园之人,表演一番。

    三就是茶楼说书。这个不同的地方在于,说书之人经常会有新的故事,会让人耳目一新,不像是听曲,耗费颇多,来回都是那些。

    御史中丞涂节恰好就是喜欢闲来无事,喜欢听书之人。

    今日来,朝中虽表面平静,可是却暗流涌动,涂节不免也心烦气躁。

    所以,今日下了早朝,也闲来无事,就来到了应天府中最大的一座茶楼——庭轩阁。

    涂节为什么喜欢来这里,很简单,这座茶楼容纳百川,各种人都有,而且面积够大,说书的老先生,那说起书来,更是大明顶尖的。

    涂节才刚到茶楼,已经看到茶楼之中已经坐满了人,不过涂节毕竟是官员,而且又经常来此,所以小二早早就给涂节留有位置。

    刚刚坐定,就见说书的老先生已经在中间台子上准备好了,浑厚的声音在整座茶楼中响起。

    “各位看官,小人不才,近日偶得一故事,感觉还不错,准备今日说与众人听听!”

    “又有新的故事了?”

    “这应天府中要论起说书的,还得是您!也不枉我经常来此听书。”

    毕竟大家都喜欢新鲜的故事。

    一个故事在喜欢,听了几遍之后,也会感觉到乏味。

    这次不知道是什么故事,众人坐着了身子,小二早已经给各桌续上了茶水。

    “砰!”

    只听一声惊堂木响,说书正是开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