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仙武大明:求求你们别秀了 > 第二十一章 闭关锁国

第二十一章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

    大内义隆等人互相面面相觑。

    藤野俊龙一本正经的点了点头。

    但是内心已经爽到了极致。

    这种历史的违和感实在是让他在这一刻感到无比是荒诞和兴奋。

    给瀛洲人推荐游击战。

    给瀛洲人推荐闭关锁国。

    要知道虽然在后世顾千秋那个维度。

    他的母国东面的那位邻国确实也实行了闭关锁国。

    但是那是在德川幕府时期。

    而现在。

    顾千秋仔细的想了想。

    德川幕府的老祖宗,德川家康都没有登上历史的舞台。

    连那位织田信长都还没有提出天下布武的宏愿。

    自己却抢先一步。

    提出这等战略政策。

    要是后世的历史学家看到今日的篇章,不知道应该如何描述。

    给瀛洲开万事太平的藤野剑圣?

    真把顾千秋给乐死了。

    只不过虽然顾千秋心里波涛汹涌,但是面上却纹丝不动。

    “诸君,知道大明帝国之九边吗?”

    殿内众人都点了点头。

    对于瀛洲的执政者们来说,你可以不知道瀛洲的历史,但是你必须要学会西面大国的历史。

    你可以不懂瀛洲的地方特色,但是你必须要知道西面大国的地方特色。

    不然的话,你在宴席之上如果被人问得哑口无言,会得到一个不思进取的评价。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瀛洲人要去大明帝国留学的原因。

    九边。

    是大明帝国的边防要塞。九边的完成,要追溯到是大明帝国的弘治天子期间。但是如果真的要细数的话,其实九边的原型,早在大明帝国建国,洪武大帝设十三大塞王的时候就有了。

    最初十三大塞王统辖漠南诸卫所,拥有庞大的军事实力以及经济力量。

    但是随着诸子夺嫡时永乐内徒东胜镇、大宁镇。仁宣时期漠南诸卫所逐渐废除或内迁。等到弘治天子时期,九边重镇就已经成为东起鸭绿江,西抵JYG,在绵亘万万里的北部边防线上相继设立了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偏头关(也称山西镇或三关镇)、延绥镇(也称榆林镇)、宁夏镇、固原镇(也称陕西镇)、甘肃镇九个边防重镇。

    这九个边防重镇屹立在大明帝国北方。

    固守中原大地。

    保卫了数千载的平安。

    而每一位边镇大将,可以说得上是一方诸侯,对于这等存在,瀛洲上下,又如何不知。

    藤野俊龙又问了一句。

    “九边之守,重在何处?”

    听到这里,石川右大臣更是激动的手舞足蹈。

    “原来是这样!”

    一些大臣也是眉飞色舞。

    其实藤野俊龙说到这里,对于他们这些明学深厚之人,已经相当于把谜底都揭露了出来。

    所谓九边,只是九个军事重镇。

    但是它却能镇守大明北边数千载。

    要知道,大明北部边境线,可是有着万万里的距离。

    而对于修士来说。

    哪怕是数千米的明城墙,也不是特别难以翻阅的存在。

    但是数千载以来。

    少有北贼南渡。

    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长城。

    这座数十万年以来,神州大陆最大的术法结晶——长城。

    每朝每代。

    都会将本朝本代极大的力量汇聚于此。

    无论是关山难越之术。

    亦还是电磁隔离之网。

    或者量子空间炮。

    还是巡游者激光无人机。

    等等等等。

    长城早就已经成为天底下最有名的防御工具了。

    而利用着关山难度之术的长城。

    就有一个堪称耍赖的功能。

    那就是任何人。

    想要不经过允许踏过长城。

    就必须要攻破这座长城的节点。

    而大明帝国万万里长的节点,就是那九座边镇要塞。

    哪怕顾千秋时隔多年,再次想起当年知道这个堪称天才设计的惊艳之感。

    而对于这点。

    瀛洲的这些人更是熟记在心。

    比如石川右大臣已经开始问身后官员,让他们开始统计精通术法之辈。

    而竹内左大臣虽然闭目不语,但是熟识他的人都知道。

    当他左手轻轻敲打桌子的时候,就证明他正在计算这件事情的耗费。

    能够让一向政见不和的二人,有同样的举动,这也可以侧面的说明藤野俊龙的计策多么的打动人。

    大内义隆身为一国之主,此刻也是喜笑颜开。

    他眉间悬挂的多日的阴霾终于淡去了很多。

    对着这次的最大功臣。

    他更是态度好到了极致。

    “藤野先生,您这次,真的是解了大内国的燃眉之急了。”

    “只不过,只不过......”

    但是刚刚说了几句,他又有点难以启齿了。

    藤野俊龙皱了皱眉头。

    “国主大人,只不过什么?”

    大内义隆叹了一口气,“只不过站在国主的立场上,我觉得藤野先生的上中下三策得调个顺序。”

    他看了看藤野俊龙,发现他并没有说什么,继续说道:“作为一国之主,哪怕局势再危险,也不能轻言放弃国土。”

    “先祖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作为子孙,如何能不珍惜呢!”

    说到最后,不知道是不是情深意切,也不知道是不是把自己感动了,大内义隆甚至眼眶有点微红。

    这样的作为也让殿内的文武官员仓皇失措。

    石川右大臣更是老泪纵横,哭着说:“是下臣们无用,让国主大人受辱了。”

    一时之间,在右大臣的带领之下,殿内哭成了一片,甚至有几个须发全白的老家伙,直接哭晕了过去。

    当然,藤野俊龙这时候也能仔细的看一看大内国的全貌了。

    比如一些老家伙,大多数都演技好,颤抖,眼泪,脸红等等等,每个人在微表情上面都足够称作大师。

    而一些随着长辈前来的少年们,则显得稚嫩了很多,有的干脆呆若木鸡,有的稍微好点,挤出了几滴眼泪,但是却东张西望,一副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

    藤野俊龙心中默默给他们下了一个还需要历练的定义。

    只不过正在君臣融洽之时。

    突然有一位武将站了起来。

    他拔出长剑,怒指藤野俊龙。

    “败军之将,竟敢妖言惑众,气煞我也!”

    竟然试图走上来砍杀藤野俊龙。

    倒是身旁的几位将军见势不妙,直接按住了他。

    “侍将军不可!”

    “侍将军糊涂!”

    几人一边按着他,一边在那进行劝说。

    那位将军挣扎起身,对着藤野俊龙目眦尽裂,“面对强敌,君死国辱,不以死报国,竟然大放厥词,此等奸佞之辈,是欺我大内国无人吗?”

    藤野俊龙倒是仔细看了一下这位将军。

    这位将军虽然怒气上冲,整个人的五官都有一丝扭曲。

    但是却掩盖不了他俊朗的容颜。

    三十多岁的样貌,面如凝脂,配上那一尺髯长,端的是一副好相貌。

    这也让藤野俊龙在那边赞叹道。

    “好汉子,好汉子。”

    转身向大内义隆求问道。

    “国主大人,这等好汉子是谁,能否给我介绍一下。”

    大内义隆看着被按在那边不停挣扎的武将,一脸尴尬,但是听到藤野俊龙的问话,还是将这丝尴尬抛之脑后。

    “藤野先生,这位是我西国无双的侍大将——陶隆房,是我大内军的总大将。”

    大内军是以大内国的国名作为军名的一只部队,可想而知它的程度。

    藤野俊龙恍然大悟道:“原来是这般好汉子,那快给好汉子松手。”

    一旁的几位将军看着大内义隆,看到大内义隆也是连连抬手,赶紧松开了双手。

    要知道,这位陶隆房是大内义隆的真正心腹。他们家族,一直都是大内氏的重要家臣。陶隆房的父亲陶兴房更是大内氏堪称顶梁柱一般的存在。在石川右大臣还在玩泥巴的时候,陶兴房就已经是大内国的右大臣了。与此同时,陶兴房还是一位以智谋闻名的智将,他兼任大内军的总大将,在大内义隆大败少贰氏的战争中,发挥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陶氏与大内氏的先祖都是出自多多良家族,因此家纹也同为大内菱,又称花菱),历代陶氏家督都担任了大内国的重要岗位。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