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圣使流年 > 六、善洲七景

六、善洲七景

    山顶天池。

    鱼际山顶有一座天池,夏季雨水旺盛,天池水波荡漾,池畔蝴蝶飞舞,鲜花五彩斑斓。善洲南部多山,而哀月和墨杉摆上两只蒲团,坐在鱼际山的制高点,观看五更天的太阳从万山中喷薄而出,景象壮观。朝阳、山花、蜂蜜、蝴蝶相映成趣,更显得鱼际山幽深秀丽,气象万千。

    喝着高山茶,渐渐到了中午,哀月坐到岸边去,挽起裤脚,双脚泡在天池里,轻轻鱼拥上来亲啄她的肌肤。

    悠悠然到了紫霞遍天的傍晚,两人吃一串腥香的鲳鱼后,在两棵树间挂了网床,被蚊虫叮了一夜。

    不等到太阳上山,哀月和墨杉跟着一位热心的老爷爷到了西南面的南望峰。

    南望峰中有一座山峰像一把蒲扇一样,老爷爷带他们登顶。墨杉在此停留七年,以一人之力修建了纪念师姐的纪念碑和纪念塔。

    老爷爷又来南望峰采药,碰巧见到他们在这里,问道:“你们一直待在这里吗?”

    墨杉:“是的,现在准备走了。”

    老爷爷说:“正好你们帮我背两筐草药,我给你们讲青鸾的故事。”

    传闻在南丘峰上很早以前长满了树木,是一片广袤的原始森林,也有不少珍贵的树种,其中有一棵三千年的甘棠树,夏天开白色的花,先叶开放,呈伞房花序,招来一只鸾鸟,落在甘棠树上。鸾鸟是祥瑞的神兽,善洲人非常惊喜,将南丘峰改为鸾山。

    为了纪念这只鸾鸟,便修建了一座亭子,叫青鸾亭,认为这是一片祥瑞之地。

    三人下山到老爷爷居所,放下药材,哀月和墨杉向秋皇庙走去,只见秋皇庙飞檐叠瓦,紫金铜墙,一首《鸾鸣叶舞》刻在石碑上:“鸾台何日鸾来临,鸾自高飞叶自留,低琴一曲抚不尽,皎皎满月夜影投。”如今鸾已离去,叶自繁茂,低琴悠悠,未能应和那一轮满月,只在叶间见到一朵朵棠梨花。

    北上是水晶龙宫,一汪清泉淌在池中,晶莹剔透的岸石围绕,池水碧绿深不见底,站在岸边能隐约看见彼岸。

    墨杉给哀月施下不湿法,向池底游去,约三千米处有一座水晶建成的龙宫,只惜龙已离去,空剩断壁残垣,墨杉在完整的宝座上取下一颗暗淡的红宝石,也不做停留,游到了对岸。

    乘龙卷风向东移动,到了一处山谷之外,步行在河边上,子河又名紫河,每当春夏之季子河水上游冰雪消融,河面高涨后水呈紫红色,一道河水如长虹卧波,岸柳倒映,公路如砥,高楼似林,良田漠漠,渠道纵横。夜里万空灯火,映入清波,如抖落一天星斗,万斛明珠,风景煞是宜人。

    向北到达五指山,夏季的阳光下,树林,杨树林,桦树林,郁郁葱葱,繁盛遍野,到了秋季松青,杨黄,桦叶红,层林尽染,各具特色。山洞内露冷苔苍,灯火长明。泉水经石雕龙口喷吐,沿七级石壁泻下,形成瀑布,水涧山径。两人住在周围住下十多年,留下的亭台楼阁、绘饰新彩引人注目。

    再向北是峭壁洞窟,峭壁高三百多尺,有若削成,见悬崖峭壁中有层层洞窟,上载危岩,下临深谷,里面住着土楼居民。

    今天下着微微雨,哀月走到峭壁之底,曲山上薄烟层层缭绕飘浮,全山隐于云雾之中,山形似有似无,忽隐忽现,树丛模糊,如同一幅水墨丹青画。

    土楼居民自称望乡人,热情的招待了哀月和墨杉,讲了半月神开山凿洞窟的故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