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医者晚明 > 第五十七章 谈马色变

第五十七章 谈马色变

    张昶的笑声此时显得格外刺耳,他这不仅是在笑山东生,连京畿生一块笑了。

    陈实功也听说了那天之事,而且与大家都熟,张昶还跟着他当过几天学徒。此时说道:“小昶,少说两句,好好吃饭。”

    张昶只是稍稍降低了些声音,可依然笑个不停。

    大家也没办法真和他生气,此次招生中,年纪最小的两人,一个张介宾,另一个就是他张昶。一个十四岁,一个十五岁。

    虽然张昶要比张介宾大上一岁,可他没有张介宾的幸运,能拜周述学为师。

    众人面色难堪,这时一人走了进来,开口道:“张昶,食不语!”

    就这五个字,仿佛像是按了暂停键,笑声为之一绝。

    众人诧异,阎平之笑道:“还是马师弟说话管用。”

    马师弟说道:“阎师兄好,我只是恰好带他十二人,也给他们讲了规矩。”

    阎平之有些诧异,但也没再说什么。

    陈实功看着这人,也颇为吃惊。看年纪也就十七八,怎么会怎么有威望?

    张昶他是知道的,除了张介宾谁也不服,好歹更了他一周,在他开口后也不过是稍稍小声了点。为何这人一开口,张昶立刻就闭嘴了呢?

    “马师弟,名莳,年十七,去年刚升为医士,是我们医士中年纪最小之人。”

    阎平之介绍道,话语之间颇为羡慕。以往医丁大都选自十五至二十岁之间的少年,他入选时已经十九,三年考核没过,又考了一年,成为医士已经二十三,加上九年历练,如今已是三十二岁。

    马莳十六岁就成为了医士,即便历练九年,也能在二十五岁成为准吏目,足足比他提前七年,如何不让人羡慕。

    陈实功也很无奈,他已经二十二岁,还是准医生,一年预科,三年考核,还得至少四年才能成为医士,二十六岁的老医士,如何比得这十六岁的少医士。

    “各位师弟们好,请按秩序就餐吧!食不语,勿浪费!”

    马莳说完,自觉排队打饭去了。

    一时无话,众人都安安静静的就餐,直到马莳吃完离去,馔堂才恢复了活力,叽叽喳喳的聊起天来。全然不将包括阎平之在内的老师兄放在眼里。

    阎平之苦笑道:“亏我还是在院资历最老的医士,威望还不如小师弟。”

    陈实功奇怪的问道:“马师……马师兄,平日里很严肃?为何大家都怕他?”

    阎平之说道:“不是,他只是很自律,也很强势。”

    “自律?强势?那怎么感觉众人都怕他?”孙出声这时也接口道。

    “大家不是怕马师弟,是怕杨吏目。”阎平之提起杨济时,也忍不住一哆嗦。

    “杨吏目?杨继洲先生吗?”陈实功认识太医院一部分医官,出声问道。

    “正是,杨吏目执掌针灸科,常拉我们去针灸,大家都怕。”阎平之虽然一年有大半时间不在京,可每次回来述职,总会被拉去试验针灸,也有心理阴影了。

    赵凤翔说道:“莫非马师兄是针灸科的?专为杨吏目抓人?”

    阎平之摇了摇头说道:“不,他是大方脉科(内科),但针灸在所有医士、医生中无出其右者。”

    此言一出,众人都不敢置信,这得多天才,才能跨科仍力压众人啊!

    剩下的也无需阎平之说下去,也都能猜到七七八八。无非就是深得杨济时喜爱,谁惹他不痛快,谁就得挨针刺。

    “不止我们太医院,钦天监、国子监认识他的,没有一个不怕。”阎平之补充道。

    好嘛,众人都要麻木了,这还威名在外。

    “那武学呢?”张昶突然问道。

    “武学生倒不怕,只是一个个跑得快些罢了。”阎平之说道。

    众人无语,避之而不及,还不是怕呀!

    王廷辅这时问道:“张昶,你又为什么要怕马师兄?”

    张昶涨红了脸,急道:“谁说我怕了,我这是尊敬师长,长兄如父,我是待师兄如师傅。”

    这话没人相信,真实情况大家都能猜到,大概是马莳先前带队时,见张昶太过跳脱,给了个下马威。

    “哦,对了。”这时阎平之又想到了什么,补充道:“马师弟来自会稽。”

    话音未落,众人眼前都浮现出张介宾身影,好家伙,绍兴府尽出些什么怪才,一个个都这么妖孽。

    俞尧日大笑道:“好啊!吾道不孤!”

    这时隐约有人想到,先前这人似乎说过和张介宾一样,赵台鼎也说他是山阴人。

    俞尧日,正是山阴人,年二十,游历至京,听闻太医院入学考试,本是要砸场子,恰好遇到另一个砸场子之人赵台鼎。

    两人正想联手,力压群英,谁知院使徐伟视察,大手一挥,给予同等机会。这让他们怀有深深地失落感。

    孙出声奇怪道:“你个山阴人,跟人家会稽有啥关系?”

    “会稽山阴之兰亭没听过?”

    “你难道不知会稽山阴同为绍兴府治?”

    俞尧日一连问道,让孙出声喏喏不敢言。

    众人这才想到,确实很多地方都是一府两县,比如京城,也是一府两县,顺天府、宛平县、大兴县,都在京城之中。

    而绍兴同样如此,绍兴府、山阴县、会稽县也都在一城之中。关起门来或许会分你我,出门在外那都是老乡。

    其实也不怪众人,一府两县的情况毕竟少有。一府两县又叫双附郭县,甚至还有三附郭县的情况。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北周时,置万年县,与长安县分治长安城。开始了城市的双附郭县模式。

    到如今随着城市的发展,几乎所有大城市都存在这种情况。

    众人这时同时想到,他们是不是也有师兄老乡在此?

    一时间众人又热切起来,张昶急忙问道:“阎师兄,太医院也有豫地师兄吧?”

    “齐地师兄不知都有哪些?”周宗岳也问道。

    “京畿可有师兄在?”杨健干脆就在馔堂大声问了起来。

    只有山西医学生,默默地就餐,不参与讨论。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