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扯一下

    众所周知,无论多长的假期一转眼就会过去,李飒这边已经开始上课,所以说一下他们平时学什么。

    首先,高数线代英语政治体育肯定少不了。

    至于关于宝可梦的学科嘛

    当然不是什么进化方式属性树果能量方块一类的基本常识了,那玩意不是一个宝可梦粉必备知识吗?

    哪有上大学还在学习加减乘除的?这脑子去工地都没人要。

    有问题上神百,没问题写神百,神百上还是有些许错误的不能全信,一个智力水平合格的宝可梦粉要学会自己查问题改错误。

    李飒他们虽然是PVP专业,但和走科研路学的东西很多是一样的,只不过没他们学的深,生物学运动学力学热学电学等等一类的学科都要搞,学的很杂很广但不精,所以这个学科的人毕业考研考博之后干什么的都有,但因为各个大学的水平侧重点等不一样,教出来的学生水平也不一样,人称干啥都行干啥都不行。

    至于宝可梦学到底学什么,emmm直接举例子吧。

    比如饭勺蛇的牙,乍一看像我们熟悉的“剑齿虎”(其实影视作品里的几乎都是刃齿虎,实际用途说法不一,目前主流认为是捕杀大型猎物)。

    这里不多BB,还是说饭勺蛇,饭匙蛇的剑齿分管牙和沟牙。

    沟牙是毒牙有槽,毒液从牙侧面的槽中流出,沟牙又分前沟牙后沟牙,这里不用多说,饭匙蛇前沟牙无疑。这种牙齿有个特点是你自身硬件够的话可以喷毒(能喷毒的都是沟牙)

    现实世界能喷毒的蛇基本分两团。

    东南亚那边:中南半岛喷毒眼镜蛇,萨玛喷毒眼镜蛇,苏门答腊喷毒眼镜蛇,菲律宾喷毒眼镜蛇。

    非洲的:阿氏喷毒眼镜蛇,黑颈喷毒眼镜蛇,红喷毒眼镜蛇,莫桑比克喷毒眼镜蛇,西非喷毒眼镜蛇,斑纹喷毒眼镜蛇。

    需要注意,两个地方的喷法也不一样,非洲的喷毒眼镜蛇是射出两条精准的线,东南亚的则是喷雾。

    造成这情况的原因是非洲的喷毒蛇有着圆润的头部,毒腺周围满头大汉(一白五黑),东南亚则是尖脑袋,肌肉不多,压强不够。

    另外还有两个玩“溅射”的,由于舟山眼镜蛇和孟加拉眼镜蛇的特殊性,他们俩在攻击的时候会溅出毒液,虽然准头不如中南半岛喷毒眼镜蛇,但是仍然会对人造成损伤,毒液进入眼睛,可能会导致失明,如果喷到脸,脸上有伤,那么毒液会进入伤口,导致中毒。

    (眼镜蛇的喷毒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是人类刺激的。用肌肉挤压毒腺令毒液从牙管中喷射出去,以此来威吓靠近的潜在掠食者。需要说明“喷毒眼镜蛇”实际上是好几个不同的类群,这是一种演化上的趋同。人类的活动(农耕、狩猎)很大程度的和蛇类发生了冲突,人可以远距离投掷武器来杀伤蛇,而蛇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提前给人造成巨大的痛苦以做好防卫的准备。人类700万年前从猿类分离,而最早的喷毒眼镜蛇则在670万年前出现,亚洲的类群则在250万年前出现,与人类到达亚洲地区基本吻合)

    饭勺蛇的头部比起其他蛇类宝可梦,明显的高挺强壮,像个大椰子,毒囊附近满是肌肉,能射,但咬合力就一般般了,那种长牙本来就是以牺牲一部分咬合力为代价换取更大的上下颌开颌角度,蛇类也不是靠咬合力的,但饭勺蛇的咬合商确实是蛇类宝可梦里最大的。

    毒液冲击、喷出、毒液陷阱那几个技能多了种发射方式,被钳住脖子时可以反打。不过沟牙不能收缩隐藏,只能含嘴里,所以一般都是不太长,沟牙饭匙蛇直接简单粗暴玩露出play,宝可梦真是神奇的生物啊。

    管牙是牙齿中空,也就是像注射器一样的牙齿,连接蛇的毒腺。毒液从牙齿末端小洞流入猎物体内,管牙可以收缩隐藏,但不能喷毒,所以区分饭勺蛇是沟是管,看能不能缩牙会不会喷毒就行了。

    学到了

    但为啥它要长那么大?

    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了。

    关于这种事学术上说法不一。

    合弓纲历史上多次出现过这种潮流,一些剑齿动物在恐龙之前就已经出现,这肯定是一个趋势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天赋异禀神之血脉。

    有种说法是为了捕食棉花鸡特定进化,就是那个套着白乎乎羽绒服的小蓝胖子青绵鸟,它那令人闻风丧胆的成名绝技——纸尿裤侠变身

    呸

    棉花防守

    让特殊进化而来的羽毛蓬松变硬,防震抗压效果一级棒,吸水性超强可以用来当纸尿裤,但在饭勺蛇长而锐利的剧毒牙下效果很差,经常被人家一口破开“护甲”,体型悬殊或者蛇蛇力量大口活比较好的时候会被直接咬穿,慢慢吞下肚,这两种宝可梦的栖息地是重合的,所以一部分学者们认为这种特异甚至可以说是畸形的牙齿是饭勺蛇长期捕食青绵鸟进化而来的。

    不知怎搞的mega七夕青鸟给了个妖精系,本来鸟龙那代谢就对毒很难受,属性上弱毒进一步加快死亡,饭匙蛇一脸懵逼地吃饭。

    但七夕青鸟青绵鸟一家子也因此进化出了多种方案来对付毒蛇(不然早变濒危物种进阶准神了),特性:自然回复,技能:焕然一新,神秘守护,睡觉,治愈铃声。这货真的狗,你是有多怕饭匙蛇啊?

    那种写作棉花鸡读作洞主余小c的宝可梦,只要能逃掉一般可以活命,嗯,从擀面杖大小的毒牙外加几排倒勾状牙里逃走......

    也有说是为了对付老对头猫鼬斩的,猫鼬斩,人称敏捷版圈圈熊,T0级宝可梦,这家伙一身浓密刚毛,皮厚且松弛,被人咬住后脖子都能扭头反打,蛇类必须咬穿皮才能注射毒液使其生效,一部分猫鼬斩在世代争斗中进化成专门针对饭勺蛇的毒免疫和中毒激升之后,穿甲长牙和粗壮身型就更重要了,像大多数剑齿动物一样,常年和猫鼬斩对抗的饭勺蛇,它们的牙更宽更坚固,类似刀子而且刃面甚至还带细密锯齿,对大型猎物伤害更高,也愣是给它憋出来个穿透特性......

    侧面突出猫鼬斩恐怖如斯

    真打起来还是难办,没办法那鬼东西太猛了,只要体型相差不是很大,拿君主蛇当辣条吃,阿柏蛇气得吐血,美纳斯窝水沟里一溜烟就跑难抓,沙螺蟒移动快餐,蛇类宝可梦里只有饭勺蛇能与它碰一碰(大钢蛇大岩蛇那种鬼屎玩意谁能干它,自动忽略),饭匙蛇虽然有一身硬件,可蛇嘴太软,遇到个强的,随便一个猫鼬斩都能把它嘴给咬坏,经常见蛇满头血淋淋的,嘴巴歪掉着。

    哦对了,别担心人家牙脆易断,某化石显示刃齿虎被自己的同类用刃齿刺穿天灵盖,当场毙命。类似有很多,比如美洲虎活生生咬裂雕齿兽脑袋,巨颏虎爆头猿人,硕鬣狗从脸部开始活吃直立人......要是真那么脆弱他们要这牙有何用。

    扯远了

    回到原来的问题,万能答案:吸引异性

    男人喜欢大圆挺,女人喜欢又大长粗,蛇蛇喜欢大长牙,有漂亮威武的剑齿会受到雌性青睐,同时也能威慑雄性同类(他家伙大,溜了溜了),得以留下更多后代。

    在动物界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凶狠器官,其中最夸张、最夺目的莫过于长牙、利爪、尖角。然而这些器官的演进并不是为了抵御、反击凶猛的掠食者。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推动这些器官演化得更大、更强、更威猛的动力只有一个,性。

    来自米苏拉市蒙大拿大学的生物学专家道格·埃姆伦(DougEmlen)专门研究动物身上的攻击**官,对此他指出:“无论你是不是动物学家,其实任何人对长牙、尖角都有相同的直觉判断——只有雄性动物才拥有这类炫目的器官,它们又像武器,又像是展品。”

    在动物世界中,这种为了交配应运而生的攻击**官极为常见,在昆虫、鱼类、甲壳类、爬行类、哺乳类中比比皆是。就拿哺乳类来说,即使是独角鲸、犀牛、麋鹿这些相差很大的动物也都拥有类似的攻击**官。甚至包括已经灭绝的动物,比如三叶虫和恐龙,在远古时期它们都曾经炫耀着身体上精致的凸起。

    无论是案例的数量还是多样性,所有这些物种都可以证明一点:为了快速而顺利地繁殖后代,雄性动物的进化之路已经变成了一场军备竞赛。

    十几年后的今天,科学家们仍然被两个问题困扰,争论不休。其一,对于这些雄性攻击**官的演化,雌性的选择具体可以带来怎样的影响?其二,目前已知这些攻击**官的外貌千差万别,即使是在基因极为相近的两个物种之间也存在巨大差异,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差异?

    但目前科学家们至少确认了一件事,所有这些千差万别的攻击**官全部都是为了成功交配才进化成如今这个样子的。

    这些攻击**官的外型千差万别,武斗的方式以及场面同样相去甚远。

    比如因为雄性长有类似犀牛角的长角而得名的犀牛甲虫,其雄性个体的发情期打斗就相当特别。

    首先,雄性个体会在树枝上占领某些分叉的低处,因为在这些树枝的更高处分泌有对于雌性至关重要的树汁,而树汁则是雌性产卵前必不可少的营养来源。争斗的目标就是争夺这条雌性犀牛甲虫的必经之路。

    每当犀牛甲虫的雄性个体狭路相逢都会比较双方长角的尺寸,如果相差不多打斗就一触即发,双方都会使用自己的长角试图把对手或掀翻或挑翻,甚至从高高的树枝直接抛落到地面。

    绝大多数的雄性招潮蟹都会守护自己为交配准备的洞穴,决斗中的雄性会用巨大的蟹钳互相推搡或者拍打——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打斗进一步升级,两只雄性个体会夹住对方的蟹钳比试力气,看上去像某种握手暗号。如果其中一方确信自己的力量处于上风,就可以将对手从洞穴的洞口处赶走。

    蛇类大多是两个雄性高高昂起头部缠在一起玩摔♂跤,用高超的技术闪躲、快速上位,骑在对手头上,看谁先压垮对方。根据关系亲疏远近争夺交配权的行为还会有所不同。

    埃姆伦提出,只要满足三个先决条件,这些攻击**官就会开始进化。其一,雄性个体之间必须为了生存资源而打斗,比如食物或者雌性。其二,雄性有可能成功保卫自己对这些资源的占有地位。其三,该物种的雄性争斗方式是一对一争斗。

    但这种打斗几乎不会出现致命伤,甚至极少出现重伤。科学家们认为,这一现象可以支撑目前对攻击**官用途的猜测——它们的设计、优化初衷就是用来更好地进行权力斗争,而非带来破坏与灭亡。

    埃姆伦还指出:事实上,攻击**官在尺寸方面的差异相当悬殊。他以麋鹿举例,成年雄性个体的体长最多可以相差2倍,然而它们的鹿角尺寸可能相差超过30倍之多。而且这些美观的攻击**官通常都只能起到威慑作用,只有在两个雄性个体尺寸相当接近的时候才会爆发肢体冲突。

    惊角鹿:对面太大了,我害怕

    随着攻击**官向更大更夺目的方向进化,它们会迫使雄性个体付出不小的代价,不仅要支付巨大的能量长出这样巨大的器官,还要在举手投足之间都负担器官的重量。

    有时候付出的代价是非常多样化的,比如雄性招潮蟹一生只能用一只小钳子进食海藻。

    大钳蟹: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谁愿意当舔狗呢

    科学家们对这些攻击**官进行研究后发现,无论是对营养均衡、寄生虫危害、身体结构压力负荷,或者整体健康程度而言,这些器官的尺寸的轻微改变都会给生物个体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只有最健康、最强壮的生物个体才会长着最令人叹为观止的巨型器官。

    因此,研究者认为夸张的攻击**官首先可以释放可信度极高的性信号,准确地显示了个体的健康程度。研究者还发现,这种性信号还不仅仅是体现了身体的健康程度。

    一项研究调查了将近200头伊比利亚马鹿鹿角的尺寸以及鹿角结构的复杂程度,并且发现鹿角越大、越复杂的雄性个体往往拥有更大的睾丸,以及游动速度更快的精子。根据大量类似的研究证据,很多生物学家都相信越大的攻击**官就越能把个体的生殖优势广而告之。

    当埃姆伦确信这些大型器官的进化目的主要是雄性之间的斗争,来自华盛顿州斯波坎的冈萨加大学的比较生理学家布鲁克·斯旺森(BrookSwanson)指出,几乎可以肯定地说,雌性个体在选择雄性交配对象时,就是在评估这些大型器官传递的信号。他提出:“绝大多数情况下,就算一只雄性个体打败了所有的雄性竞争者,雌性个体仍然拥有选择交配对象的权力。”

    仍然以招潮蟹举例,招潮蟹属中超过100多个种类的雄性个体都拥有巨大的蟹钳,研究者发现,那些雌性个体对交配对象相当挑剔。有些雌性个体会在多个雄性招潮蟹的洞穴之间游荡,比较那些雄性的蟹钳尺寸,观察雄性挥舞蟹钳的动作,最终才会选择一只雄性进行交配。斯旺森说:“我们当然不知道这些雌性在想些什么,但很明显地,当时的它们的确在处理相当数量的复杂信息。”

    尽管科学家们相信这些攻击**官主要是在繁殖行为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在一些案例中,它们也可以用来震慑并反击掠食者,这就好像进化带来的一个附加优势。麋鹿的鹿角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像其他北美洲的鹿科动物(Cervidae),麋鹿的鹿角从上一年8月的交配季节就已经长成至最大尺寸,最晚直到次年的3月才会自然脱落,期间它们比其他鹿科动物保有鹿角的时间要长得多。来自蒙大拿大学的博士生马特·梅茨(MattMetz)及其团队在黄石国家公园进行的研究发现,从上一年8月到次年3月,野生狼群在捕食麋鹿时攻击有鹿角雄鹿的可能性要比攻击无鹿角雄鹿的可能性低3到4倍。

    梅茨指出,由于目前的野外观测极少发现麋鹿会主动利用鹿角进行自卫,而是更倾向于扬起前蹄并踢打掠食者,因此可推断这些巨型的鹿角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他还补充道,认为鹿角属于自卫性质武器的推断站不住脚,因为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鹿科动物没有必要季节性脱落鹿角,而且无论雄性和雌性都应该拥有这种武器。

    至于为什么自然界中的动物器官会出现如此复杂繁多的形状和形态,这仍然是个谜题。斯旺森指出,进化过程具备一个普遍适用的规则,就是进化倾向于增强或夸大已经存在的器官和结构。比如螃蟹和龙虾的钳、螯结构就在进化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大。至于其他的节肢动物,比如蜘蛛、昆虫或者甲壳类动物,它们的外骨骼会慢慢进化出巨大的突出结构,比如在昆虫界常见的钳子、长角或者巨大的下颚。

    进化生物学家艾琳·麦卡洛(ErinMcCullough)在研究不同犀牛甲虫与它们长角的形状时发现,攻击**官的外型还与打斗的方式及地点有关。当她还是埃姆伦的学生时,曾经连续两年夏天在台湾省研究日本有角甲虫,并留下大量雄性打斗的视频素材,这种甲虫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头部前端类似干草叉形状的长角。

    麦卡洛又将这些甲虫的视频与大力神长戟大兜虫(DynastesHercules)、竖角兜虫属(Golofa)雄性的打斗视频进行比较,前者的长角非常巨大呈现镊子形状,而后者的长角更细,更像短剑。虽然每一种兜虫的战斗方式略有不同,但总体来说打斗的输赢都是以将对手掀翻或推落树枝、竹节为准。

    麦卡洛仍然在推进她的研究,她目前是纽约州雪城大学的一位博士后研究员。首先,麦卡洛测量了将中等大小的雄性从树枝上推开需要多少大的力。第二步,她对这种小动物的角进行了CT扫描,在计算机中建立了三维模型,并使用模拟工具计算当这样的力施加在长角上会造成怎样的压力与磨损,以及长角的结构是否能够经受这样的力道。

    这一项研究的最终结论是,她发现每一种兜虫独特的长角结构都恰好适用于其独特的战斗方式。麦卡洛认为:“这一研究结果也许已经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生物的攻击**官相差如此悬殊。”

    赫拉克勒斯:懂了

    无论是白垩纪晚期装备着长矛厚盾的远古巨兽,还是今天挥舞着精致长角的现代昆虫,生长并终生携带这些华丽的武器注定要消耗巨大的能量。一头成年雄性麋鹿与其鹿角的关系,大致相当于一名体重180磅(81.6公斤)的男子在脖子上挂一条12磅(5.44公斤)的金项链。

    不过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斯旺森指出:“根据大量物种的交配机制,如果个体无法生长出适合的攻击**官,那么其成功率只能是零。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份子,除了强行被卷入这场游戏以外,你根本毫无选择。”

    你再骂!

    总之呢,生物是一直把繁衍生息放在第一位的。

    再就是地区差异

    宝可梦世界和地球融合二百年了,宝可梦本身情况特殊,适应能力非常强,本来在宝可梦世界不同地区的就有差异,现在更是逐渐变大,有几个都已经专门划分了亚种。

    举个例子,眼镜王蛇,因为环境气候食性等原因,国内的眼镜王蛇体型比国外的小,一般都是2米到2米五,国内最长的3米8,好像是云南那边发现的。国外有很多3米的,最长4米7。

    但国内眼镜王蛇的吃饭率(人一躺布一盖全村老小来吃饭)却比国外强一些。

    蛇的毒性高低跟食物有很大关系,国内的爬虫没有国外丰富,再加上可能是因为国人抓眼镜王蛇的情况比较多,还有人类活动间接改变了眼镜王蛇的食性,从主食爬行动物到主食哺乳动物,国内眼镜王蛇就对毒液进行了强化,对哺乳动物可以更加有效的杀伤,甚至对人都是强致死,搞的国内的眼王对人致死率致命率世界第一......

    广东人:先说好,这锅我们不背

    (不过肯定会有SB说:我大天朝XXXXX,天朝的什么都要世界第一,你mmp的nt玩意争个P啊,闲死的不够多?)

    再举个身边的例子,按生活水域的盐度,可将鱼分淡水、海水、咸淡水、过河口(又分溯河鱼类、降海鱼类)四种,虽然宝可梦身体素质比较强,但乍一下换环境肯定受不了,李飒这边已经发生过白痴云玩家为了装逼吸引妹子,把淡水生的闪光鲤鱼王闪光丑丑鱼扔海水里,虽然没给他俩活活腌成鱼干,但也双双送进医院。

    除了对水的需求,体型、鳞片、鸡鸡等等都有出入,对,你没听错,不同地区的鲤鱼王,它们的生殖器也是不一样的,到时候有专门的解剖课让大家近距离接触宝可梦的鸡鸡,一般都是用小拉达那种家门鼠。

    小拉达:妈的快跑

    ┏((= ̄㉨ ̄=))┛

    所以啊,别以为这玩意好学,你是真的不知道人家本专业学生的痛苦,就单单宝可梦的问题,多丽米亚还好说,形态少,李飒这种玩狗的勉强能答出来,像那个霜奶仙、晃晃斑,几十种上百种颜色外形的鬼玩意,要你写出原产地、现有分布以及各种差异,还tm是每年必考题?!

    外行:啊啊啊啊好可爱啊

    本专业学生:N—M—S—L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