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科幻灵异 > 长安异闻录 > 第十五章 物灵1

第十五章 物灵1

    天顺元年秋,怀化大将军周远槐奉命率领十万大军,赶赴边境抵御来势汹汹的大食军队,却在出征的前几日突染风寒,本以为这只是场小病,甚至连周远槐自己也没在意。

    却不想这一场小病在服用了几日的药物后不仅没有痊愈,反而愈加严重,以至后来精神不振,浑身无力,行军队伍还没出北方就停滞不前。

    当周远槐的病情回报至朝廷时,他本人已在西北边陲卧床不起,精神也愈见萎靡。

    前线战事紧急,居庸关守将武士德正率部奋力抵抗。

    此关位于甘肃嘉裕西南一隅,地处峡谷,地形极为险要,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是西域诸邦进入中原的一道极其重要的关卡,一旦居庸关失守,大食将会起兵长驱直入,直捣长安,燕国岌岌可危。

    朝廷权衡利弊,命高闻远前去应敌,周远槐所率领的神策军皆归由高闻远统领。

    战事还在进行,周远槐被送至长安医治,却始终难见痊愈之像,不能为国尽忠的遗憾和疾病交加的痛苦令周远槐心灰意冷,自向朝廷请命回乡养病。

    对于此次战事的遗憾,皇上并未苛责于他,反劝他留在长安治病。

    或许是周远槐年事已高,又横遭变故,人生暮年,垂垂老矣,顿生落叶归根之念,皇上见他执意如此,也便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派人将他送出长安。

    周远槐的家乡位于山西吕梁岚州的一个小镇,皇上也盼望他能回到家乡后,能够大病痊愈。

    谁也没料到,周远槐在回到家中的数月后,竟然瘫痪中风,口不能言。

    郎中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说他这是年轻时受过的战伤过多,现下年事已高所致。

    高闻远在前线凯旋归来后不久,周远槐便溘然长逝。

    上至朝堂,下至民间,无不为这位曾经骁勇善战、戎马一生的大将军透骨酸心。

    时隔四年,竟偶然发现周远槐的死是遭小人暗害,一时之间,令人瞠目结舌。

    朝堂之上窃语纷纷,有怀疑书信的内容真假者,也有直言此事太过荒谬者。

    刑部尚书冯成濡殿前进言,无论此事是否真假,既然有书信为凭,就正好借此将此案查个水落石出。

    若通敌卖国确有其事,便借机在朝内揪出同党;若是虚惊一场,也好安抚臣民。

    皇上也正有此意,只是还在心中盘算该选何人来担任主审。

    朝中大臣也知此案关系重大,牵连甚广,加之已时隔四年,许多物证已无从查起,霎时间,朝堂上鸦雀无声。

    曹丞相心知此事的一些内幕,尤其是赵同的死,更加不同寻常。

    他作为燕国的丞相,心中甚为清楚,周远槐可是官居二品的怀化大将军,连他都能被暗害于无形,若不能借此案揪出背后的那双陷害周远槐的黑手,燕国将永无宁日。

    因此,曹丞相请命,自己亲自来查此案。皇上才点了头,高闻远担心曹丞相再次向皇上建议加大对自己的惩治,即上前禀道:“此事发生在兵部,微臣万死难辞其咎,臣愿同丞相大人一同审理此案,这一来,赵同与夏书恩都曾是臣的部下,微臣对于他们平时的处事还存有些许印象,查起来会比其他大人更加熟络;二来,微臣也可将功赎罪。万望皇上应允。”

    曹丞相冷笑一声,道:“高大人说出这话也不嫌脸红?你兵部接二连三的出事,圣上不处置你已是仁慈,你还想自己查自己?”

    高闻远道:“出此奇事,下官也实难预测,难道为朝廷尽一份力,丞相大人这也不答应吗?”

    曹丞相道:“你若对赵同和夏书恩二人的情况知道些什么,主动从旁配合接受调查即可,何须你亲自来查问!”

    皇上看这二人又在朝堂上争执起来,左思右想,在朝中扫视一眼,叹道:“两位爱卿无须再争执下去了,朕想了想,丞相的话在理,高大人的建议也并非全无道理,毕竟他也曾精忠报国,赤胆忠心。这样吧,为确保公平起见,此案交由刑部尚书冯成濡查办,曹丞相督办,高闻远从旁协助,必要时接受刑部调查。”

    对于皇上的诏令,曹丞相有些大失所望,可君无戏言,事已至此,他也不能够再反驳什么。

    众臣皆称颂皇上乃明智之举。

    这时,朝中有一官员忽然说道:“对于夏书恩这个人的名字,下官似乎有些印象,听闻高大人的爱子前一阵子被这个夏书恩打成重伤,高大人不仅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反而在全城悬赏寻找对令郎有恩的女子,此等胸襟是在令人佩服。”

    皇上听了,顿时眼前一亮,忙问高闻远是否有此事。

    高闻远告诉皇上,确有此事。

    彼时,又有一官员说道:“这个叫夏书恩的人,不仅通敌卖国,害死了周将军,现在仗着无人知晓他的过去,又打伤了高大人的儿子,此人心肠歹毒,可见一斑!”

    一时间,无论是皇上,还是其他大臣,都对高闻远不计前嫌、隐忍不发的胸襟称赞连连,唯独曹丞相双眉紧蹙,心中愤懑,个中缘由难以当众言明。

    回府后,曹丞相即命人叫来折冲都尉薛天辰来府上问话。

    薛天辰为长安折冲都尉,下辖兵士一千二百人,掌管府兵的操演、调度和宿卫京师等事务。

    他武艺超群,却性子桀骜,与朝中官员来往甚少,曹丞相又有惜才之心,数次上表皇上,务必将他留在朝中。

    薛天辰对官场仕途毫无留念之意,只是感念曹丞相的几番相求和知遇之恩,才勉强做了与朝中官员甚少相交的折冲都尉一职。

    不上一炷香的时间,一个相貌轩昂的男子快步走入书房,见丞相满脸忧容焦急之色,还未来得及询问,曹丞相便先发制人,急问他道:“今早,你查到赵同的死因后,可否去过他家中盘查?”

    薛天辰回道:“丞相让我留意这个人的时候,我就已知他家住何处,心想他晚间回家歇息应该不会出什么事,就没派人跟着,可没想到,今早有人来报他的死讯,我也正纳闷,他怎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失足落水。

    于是去了他的家中,他家里没什么亲眷,居所也甚为朴素,并未查到什么异常和有用的线索。

    不过我倒是问过他周围的邻居,赵同只在逢年过节才小酌几杯,平时并无酗酒的恶习。”

    曹丞相想起早朝时,程寅分明说的是他在军营里染上了酗酒的习惯,不禁心下起疑:“京兆尹发现命案,向来是只通报案情,即使赵同真有酗酒的习惯,他却为何要刻意强调是在军营里染上的毛病?薛天辰的调查与他所言大相径庭,天辰跟在我身边久了,自是不会撒谎,那就是程寅在故意扰乱视听了,不知他又为何要这么做。”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