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神奇马良 > 第6章 留侯故事

第6章 留侯故事

    “只可惜斯人已逝,而今天下大事还是需由生者谋断。”

    马良眼见铺垫的差不过了,便开始真正进入正题。

    天下人才何其之多,这个时代的人又格外重视名声,哪怕是像马良这种小地方出来的人,身上都保不齐顶着几个佳评,若是一个个分析点评,那马良后半辈子也就基本不用干别的了。

    所以从一开始决定接下这单开始,马良便想好了以排出天下前十谋士的方式来完成。只是碍于许多大事还没有发生,难免会陷入关公战秦琼的尴尬局面,甚至可能导致甲方逃单的情况。

    为了能确保这笔巨款顺利入账,马良方才会花大心思提及这些基本已经完成自己历史使命的谋士,以此增加自己所排榜单的可信度。

    “放眼天下九州,众多谋士之中,我认为十甲乃是以下几位英杰。”

    众人本就听的津津有味,听闻此言更是精神一振,全都屏气凝神期待起来。

    就连原本只当这是饭后消遣的刘备,也是不由得正襟危坐。

    直觉告诉他,此人接下来所排的榜单之中,很有可能就有自己所梦寐以求的入梦飞熊!

    “第十便是这许攸许子远,荆州南阳人士,及冠效仿留侯张良旧事,谋刺昏君。曹袁之争中另投旧友,计焚乌巢,一举扭转强弱形势,奠定曹操北方霸主之位。后续围邺城久攻不下,也是依照此人之计,决漳水破城,可谓是立下了不世之功!”

    众人闻言,皆是不由点点头,既是表达对许攸入选此名单的认可,更是对马良见多识广的认可。

    传闻灵帝驾崩之前,曾临时起意回往河间故居游玩,冀州刺史王芬纠集人手意欲谋刺这位无道昏君,却不想提前走漏消息,被灵帝无情镇压,波及甚广,险些引起又一次党锢之祸。

    许攸虽没有因此丧命,也没有狂妄到公然承认此事,但却也是突然辞官不做,数年未有消息,再加上其与王芬等人交好,曾经参与此事谋划乃是大概率事件。

    世所瞩目的曹袁之战中,此人更是曹操得以反败为胜的关键。

    至于最后一件决水溃城,听上去应当是发生在近两年曹操攻打袁绍几个儿子期间。由于北方已经基本被瓜分完毕,恢复了基础秩序,人口外流也重新受到有效管控,反而导致众人对此了解不多。

    即便是贵为州牧客卿的刘备,所知晓的情况也不过如此,这也更让刘备确信马良能通过某个荆楚望族获取情报,是值得笼络的人才。

    所以对于在场大多数人而言,马良此番讲述着实让他们增长了见识,对于马良所言内容也是更为信服。

    但马良心中所想却是:许攸虽然能力出众,但倒霉就倒霉在那张破嘴上了,本来起码能充当曹操招揽人才的吉祥物,哪怕什么都不做都能一路平步青云,仕途亨通。但却非要当众拂领导面子,逼曹操在自己威信和许攸脑袋上做单选题,结果自然也自然是毫无疑问。

    许攸现在听上去好像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可能已经身处牢狱之中,不久怕是就要身首异处。

    不过这种消息曹操也绝对不会大肆传扬,等传到襄阳怕是还需要好几年,眼下将其排在这个位置也不会有什么争议。

    许多人反而因为许攸的名气,更为期待接下来九人,想知道是何人能排在这般不世功绩之前。

    “第九则是张昭张子布,徐州彭城人士,忠正老成,直言劝谏。青年穷究学问,数拒州郡长官征辟。后南下辅佐孙策,小霸王视其为己之管仲,治下政事皆由此人掌管,方能一统江东诸郡。孙伯符病重之际,更是托孤此人,言说君便自取,足见信任。

    而后孙权一意孤行屡犯荆州,以致江东内乱四起,也是此人督统诸将,先平黄巾,后讨豫章贼众,亦是文武兼备。”

    江东毗邻荆州,相关消息自然也是了解最多。张昭作为江东第一重臣,生平事迹众人也都有所耳闻,自然对其能力毫无置疑。

    并且如此君臣相得的一段佳话,早已是许多人心中的梦想,张昭能够位列此榜的确是实至名归。

    “鼎定江东的张子布竟然只能排到第九,这让我是越发期待排名前八是何等英才了。”

    马良所讲实在太对刘备胃口,让刘备不由低声轻叹。随后更是目光紧紧盯着前方,生怕自己错过马良所讲的任何细节。

    马良看着众人一片叹服,心中却是有些苦笑不得。

    截至到目前,张昭的确看起来是为人臣子的典范,学问政事军备都卓有建树,并且深得两代主君信赖,辅佐幼君,不越雷池半步,哪怕说是流芳百世都会有不少人认同。

    但可惜的是,不久之后就要发生的赤壁一战中,这位江东二把手却是变成了带投大哥,不仅错判了形势,与孙权的君臣关系也是因此产生嫌隙,在东吴的权势地位也迅速被战功卓著的周瑜鲁肃等人瓜分。

    虽然不至于晚节不保,但却与如此完美的前半生显得如此割裂,再加之几乎同时代另一对更为人称道的君臣出现,这位名满江东的忠正志士也就此隐没于历史长河之中。

    “第八位,庞统庞士元,荆州襄阳人士。为人质朴,心怀天下,虽然方才踏入仕途,但隐士庞德公称其为凤雏,名士司马德操盛赞其为南州士之冠冕,怀橘陆郎、慧眼顾邵皆以与此人相谈为荣,足见其鸿鹄之志。”

    南州便是泛指南方,冠绝南方士人,司马徽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原本岌岌无名的庞统也是因此而名扬荆楚。

    但问题是,称其为凤雏的庞德公是其叔父,司马徽也是庞德公的至交好友,庞统出仕将满一年,也未曾听说做出什么功绩,让人难免觉得这些名士的称赞有自吹自擂的意思,庞统本人也成了许多人批驳名士望族推举庸才的枚举案例。

    将此人排在此榜单,毫无疑问是极具争议的。

    不过有此前铺垫,马良在众人心中已经初步建立了权威,外加庞统又是襄阳人士,也算是为家乡争光,众人也并未对此有过多纠结,纷纷期待接下来的名士。

    “此人似乎是与庞德公有旧?”刘备则是暗自猜测到。

    名士品评天下士人,夹带私货是常有之事,庞统虽然名声不小,但出现在这个榜单之中还有太过突兀。

    不过刘备也并没有产生太多杂念,即便庞统真的是庸碌之辈,但光是庞德公在荆襄士人之间的名望,就值得他去交好。

    但问题是,庞统已然出仕,而且还是在与荆州势同水火的江东为官,此生多半是无法产生交集,只得将此念头暂压心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