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返80:从黄大仙开始致富 > 第一百四十七章谁都喜欢赢两次啊(求订阅月票)

第一百四十七章谁都喜欢赢两次啊(求订阅月票)

    等车子停稳,秦军立即向前凑,他还真想看看,他们拉来的是什么东西。

    笑呵呵的来到那辆车跟前,而此时那辆车也已经停在办公室门口。

    现在的钢厂办公室,可不是原来的草棚子、地窝子了,而是窗明几净的钢混结构的小二楼。

    这一批房子是刘长志建筑队,第一批试验房。

    就起了两层,而且就是那种长方形,如同后世门头房一样的普通小二层。

    就是这样,也算是他们这边的创举。

    加上装修还算可以,所以看着还能拿得出手。

    果然,随着车一块过来的一位文质彬彬的眼镜男,下来一看,就满意的点头。

    有楼房,就有实力。

    不要说这个时代没有狗眼看人低,哪个时期都有。

    人家过来做生意,如果一看就是一个家庭小作坊,那肯定心里没底。

    “秦厂长,这位是省城机械制造厂的采购科李科长。”

    “这位是李司机。”

    楚玉一介绍,秦军就知道,这是叔侄关系?最少也是亲戚关系。

    “您好,您好!”

    打过招呼之后,秦军的神色就变得十分怪异。

    因为车上的篷布被拉开之后,秦军发现上面垛的老高的不是什么原材料,而像是酒坛子。

    特别是在看到楚玉那得意的样子之后,他都想要踹他一脚。

    他是想要原材料,可没有说什么都要啊!

    秦军是真没想到,这一次那李平居然给他们拉来了一车酒。

    他一座钢铁厂,要酒有什么用?用来炼钢啊?

    “秦厂长,这可不是普通的酒。”

    “这算是我们齐鲁的名酒,琅琊台!”

    “也许你没听说过,但是打听一下就知道,琅琊台可是古代名酒。”

    秦军赶紧转头看了看周围,除了他们厂里的保卫科人员,其他就是秦风和楚玉。

    没有外人,要不然他就丢人了。

    这才办厂多长时间,居然就酒名远扬?

    这得多喜欢喝酒,才能让人直接送一车酒过来?

    “秦厂长,买酒很正常。”

    “上面下来领导检查,你总不可能用农村出产的地瓜烧、高粱酒招待吧?”

    “办厂时间长了,都是人情世故,不可避免的!”

    “要不然今天中午我们尝尝?这琅琊台真是好酒!”

    “为了弄到这一批原酒,我可没少费心思。”

    “看看,这是七十度的原酒,窖藏五年,真不是谁都能得到的。”

    说着,这位李科长还掀开车上的篷布,特意搬出一坛,让他仔细看。

    那意思,要是不相信,他都有立即打开一坛子,让秦军尝尝的冲动。

    看着一车的黑酒坛子,秦军感觉十分新奇。

    琅琊台他当然知道,不过,相比后世的精包装,此时的包装就显得太过粗犷。

    圆圆的大肚子酒坛,一坛子最多也就装二十斤酒,这么一百坛就是一吨。

    这车上最少装了一顿酒,而且是琅琊台七十度原酒。

    现在已经窖藏五年,也就是说,这一批酒最少是七五年酿造的。

    琅琊台啊!秦军还真知道。

    因为他原来也好酒,只不过却不贪杯。

    喜欢喝二两,自然就对酒有所了解。

    特别是齐鲁大地上的酒,他们本地的金斗山、泰山,省城的趵突泉、冠群芳。

    再就是世界的岛城,他们的酒就是啤酒和琅琊台。

    啤酒什么的,喝着都没有酒味了,所以秦军还是喜欢小酌两杯白酒。

    后世知名的孔府家、秦池什么的,都弄得烂糟糟的。

    反而是不太出名,不太做广告的琅琊台,很受人追捧。

    他在外地打工的时候,有些小领导都知道。

    有时候他回家过年的时候,都会让他捎一些。

    可是他们家距离琅琊台镇可不近,也不可能绕远去稍几十斤酒。

    虽然这样得罪了不少小领导,但是这种酒,却是让他印象深刻。

    这是一种齐鲁少有的,具有两千年以上历史底蕴的名酒,而且是起自吴越勾践之手。

    所以,这种酒虽然不太出名,但是它确实是源起于两千年前的“宫廷专用酒”。

    这绝对的是好酒,但是他要这么多好酒干什么?

    “你们想要什么?”

    秦军也不能打击别人的积极性,所以,如果要的东西不重要,给一些也就换了。

    “我听说,你们这里生产电机?我们想要一批电机!”

    李科长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提出要求。

    他弄到这一批七十度的琅琊台原酒,还真是不容易,价格也不便宜,每斤能达到一块五毛钱呢!

    而这里面还没算上人情,要不然价格更贵。

    一吨七十度原酒,总价才三千块钱,已经算是很便宜。

    要知道这种酒,一般人就算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就不要说一次买一吨了。

    所以,李科长这要求提的,也是十分的理直气壮。

    “要一批?总数是多少?”

    虽然急需原材料,但是秦军也不是不能卖出一批电机,只要数量不是太多就可以。

    “一千台可以吧?”

    说完之后,李科长有点忐忑的看着秦军,深怕他会嫌弃太多。

    “可以,要多大功率的?”

    秦军根本就没有任何犹豫,而是继续问道。

    李科长的脸上顿时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他立即道:“不用太太大功率。”

    “一百瓦到二百瓦的都可以,我们主要做平车缝纫机,没问题吧?”

    秦军自然是没问题,不过价格是个问题。

    装在机器上直接卖,显不出电机的价格贵。

    但是单独卖,它的出厂价,肯定不能低了。

    因为现在正好是两伊战争期间,铜价提升的很快,刚开始国际铜价是一千六百美元一吨。

    现在呢?已经升高到三千多美元一吨了,合人民币四千五百块。

    也就是说已经两块多,一台电机使用几斤铜线,就是七八块钱。

    “电动机的功率越大,价格也越贵!”秦军提醒道。

    “没事,你们能卖给我们,就算是给面子!”李科长十分豪气的道。

    秦军不再多说,这个需要去跟财务对接。

    只要他们对价格没问题,卖出一批电机才多大点事?

    “你们还会生产平车缝纫机?”

    谈好买卖,秦军好奇的问道。

    “对,现在南方急需大批这种缝纫机,很多人都已经付了钱,可我们生产不了。”

    “缺电机?”秦军问道。

    李科长也没有隐瞒,就直接道:“对,就缺电机。”

    “全国各地,现在哪里都缺电机,您这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

    “原来我们做的都是老式缝纫机,谁知道现在那种不受欢迎了呢!”

    “没办法只能转产平车,没想到一经推出,立即很多人下单。”

    “这一下我们傻眼了,没有那么多电机啊!”

    秦军点头,这种情况可以预见。

    毕竟现在的服装厂也是最红火的时候,可以说产多少都可以卖掉。

    既然这样,平缝机还不就越来越受欢迎?

    就像是喇叭裤、风衣,只要有平缝机,弄来布,那还不是做多少卖多少?

    秦军也想要一些平缝机,因为他也需要做衣服,只不过他做的是工作服。

    之前没办法,他都想着弄一些老式缝纫机凑合,现在看来是不用了。

    “现在的市场变化太大,谁能想到,原来那么受人追捧的缝纫机,现在都没人要了!”

    这时的李科长,是真的有点感慨。

    他最感慨的还是,自家仓库里压着的那一批小功率电机。

    现在的老式缝纫机用的电机,功率都很小,一般使用七八十瓦的电机。

    当然,也有不用电机的,但是稍微高级点的缝纫机,还是需要电机的。

    跟这位李科长交流了一下,秦军还真是学到一些东西。

    比如,在他的印象当中,老式缝纫机都是没有电机的。

    但是,事情可不是这样的。

    大多数老式缝纫机,是没有电机的,需要手动操作。

    这些缝纫机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流行的,那时候还没有普遍意义上的电力系统。

    即使后来出现了电力系统,那时候的缝纫机用电机的方式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并不普及。

    只有到了20世纪60年代,电动缝纫机才逐渐开始在家庭中普及。

    可是,他们这里到八十年代,也没有普及啊!

    就算是老式缝纫机,也很少有家庭有。

    这就是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

    如果没有秦军重生回来,他们村子也许到九十年代,才会有一些人家,买一些不用电机的老式缝纫机。

    也是现在秦军才知道,原来在六十年代,人家城里就用上电动缝纫机了。

    “放心,你们的规矩,我们知道,先钱后货,我们带钱来了。”

    看着秦军的表情不对,这位李科长还以为,他害怕没钱呢!

    秦军直接摇头:“我......”

    “没事,我们真带钱来了,我这就过去付钱!”

    反正现在都是公对公,还真不怕被骗,所以先付钱一点问题都没有。

    秦军摇了摇头,感觉这位李科长有点急躁。

    这位李科长要两百瓦的电机,价格是稍微贵一些。

    但是,价格贵却生产的少,这才是问题。

    这也是时代特色,毕竟现在电机还算是高科技产品。

    比如大功率的榨蔗糖用电机,在年被称之为扁担电机,做出来的魔都电机厂,还登上报纸,被使劲宣传了一把。

    这一时期,大功率电机的制作,还真是不容易。

    就像是现在,只是两百瓦的电机,就需要这位采购科长,满世界的乱找。

    等付过钱,拿到出货单,看着上面的财务章,李科长一脸高兴。

    秦军也很高兴,做成一笔买卖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又有一个来货渠道。

    “李科长,如果你们那边要是做出多余的平车缝纫机,能不能卖给我们一些?”

    看到李科长那么自信,一下付出那么多钱,秦军心中一动。

    所以,他也就想着购买一批平车缝纫机。

    “你们也要?”李科长好奇的问道。

    秦军苦笑道:“我们这也是没办法,搞重工业,耗费衣服太快,哪能全靠买?”

    李科长了然,买能买多少?需要布票不说,价格还贵。

    如果有机器,还不如自己制作省事。

    “只要有足够的电机,帮你们生产一些平车,完全没问题。”

    秦军立即表示感谢,这样一来,双方的关系更加融洽。

    这一次过来,肯定是双赢的局面。

    秦军也很高兴,得到平车,他就可以弄个三产服装公司。

    平车,也就是平缝机,主要用于服装厂等大规模生产场所中的衣服生产线上。

    它能够快速高效地缝制各种类型的衣物,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定制服装生产。

    而老式脚踏缝纫机则主要用于家庭缝纫,能够完成各种缝纫任务,包括修补和衣物制作等。

    这两种机器,可是完全不同的。

    平车采用电动驱动,只需按下脚踏板就能自动缝制,不需要手动转动机轮。

    而老式脚踏缝纫机,则需要手动踩踏脚踏板,来转动机轮,驱动缝纫针和缝纫布料。

    一种方便,一种麻烦,选择什么就不用说。

    秦军提供电机,李科长他们厂制造一些小配件,再组装,双方可不就是双赢?谁都喜欢赢两次啊!

    应付过去李科长,回到办公室,秦军擦了擦头上的汗水。

    这李科长太热情,这大早上的就要请他喝酒。

    秦军又不是酒蒙子,肯定不去。

    所以,楚玉又一次出马。

    没有继续去车间巡视,秦军难得的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一样的清漆办公桌椅,坐着虽然不舒服,但是感觉很好。

    拿出一张白纸,秦军在其上做设计。

    电机这东西,不要感觉很容易生产,其内的一些设计,还真就不简单。

    比如,电机的功率问题。

    怎么样才能让电机的功率,越来越大呢?

    这个肯定跟电压、电流、转速、扭矩、频率等有关,但是这些跟电机的结构没关系。

    电机的功率想要做的更大,肯定跟定子、转子、线圈等有关系。

    特别是线圈,它是电机中,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设计和工作状态,会直接影响电机的运行效率和输出功率。

    一般情况下,电机线圈会被绕制成多个线圈。

    这些线圈相互漏磁,产生一个旋转的磁场,从而驱动电机转动。

    因此,电机线圈对于电机的运行,非常重要。

    电机线圈和转速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首先,电机线圈的设计,本身就是基于电机输出的力矩和转速来确定的。

    因此,在电机线圈设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电机转速的要求,并对电机线圈进行合理的设计。

    其次,电机线圈的工作状态也直接影响电机的转速。

    如果电机线圈存在短路、开路或者过热等问题,都会导致电机转速异常,从而影响电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所以,缠电机也是个技术活。

    现在麦收已经过去,公社那边负责的打麦机生产,已经不太着急。

    所以,那种大型电机秦军打算减产,准备转型生产小型电机。

    他之前就设计过不少小型电机型号,现在正好先试验一次。

    在办公室完善了一下电机设计,秦军终归是不放心车间的产量。

    全手工铸造电机,速度肯定起不来。

    刚开始的时候,一天最多生产三十台电机。

    那个时候,只是为了应付公社打麦机的生产任务。

    所以,每天三十台的产量,肯定是够了,还绰绰有余。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不同,随着他们这边的电机扬名,很多人会找上门来。

    那样一来,每天三十台的产量,就有点太低。

    所以,小型压铸生产线,还是要尽快完成。

    来到电机生产车间,秦军感觉个头越小的电机配件,铸造起来反而越是麻烦。

    这个生产车间,带头干活的是秦汉,这种重复性的工作,他学起来很快。

    看着熟练的捣鼓模具的秦汉,秦军皱起眉头。

    “秦汉,那些机床卸完了?”

    秦汉头都没抬:“你大嫂在那呢!”

    秦军无语,这小子也是个技术宅啊!

    “怎么就你们几个人?没带几个学徒?”

    秦军看着现场,模具虽然越来越多,但是干活的人却没有增加,这效率还是有点低。

    “就增加了那边的几个,刚来没几天!”

    秦军还真看到几个陌生人,都是年轻人,看样子最多十五六岁。

    走到秦汉跟前,秦军问道:“谁找来的?”

    秦汉道:“我同学,当然是我找来的。”

    “他们在家里闲着没事,重活不相干,轻松活捞不着,就让我拉来这里了!”

    秦汉还是没抬头,他一边摆弄手中的分型砂,一边回答问题。

    “既然有这种同学,就多找一些来啊!”

    “我接了每月一千台电动机的单子,你们要努力啊!”

    秦汉终于抬起头,他看着秦军。

    “我们努力干活,你明年是不是打算给我取个嫂子?”

    秦军一听就笑了,这句话原来他说过吗?怎么好像谁都知道一样?

    “好好干,争取明年哥给你取个嫂子!”

    “听明白了没有?这句话应该这么说。”

    “一千台,一个月的产量,公社那边的用量也不能缩减。”

    “能不能完成?”

    秦汉喃喃自语了好一会儿,才道:“工作量翻一倍呗?”

    “从原来的每天三十多台,增加到六十多台,资本家啊你?”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