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古代缔造商业帝国 > 第24章 完美解决冲突

第24章 完美解决冲突

    “不能打,不能打!”只是一瞬间,就有一对老夫妻冲了出来,老头哀求不断。“武少爷,不能打呀!我妹妹家就这一个独苗,打坏了怎么办呀?我没法向妹妹交代呀!”

    “你是?”武舟装着不知道的问,实际上则是拖延时间。

    杀鸡儆猴重在威能,你说停就停呀,我多没面子!

    “小人胡广民恳请武少爷放过俺外甥,俺外甥不知大夏法令,多有冒犯,请少爷开恩呀!”说着忙不迭地磕头赔不是。

    按照大夏律令,当事人有权代请诉讼人,只需提交书面承诺即可。

    幸好古代人识字甚少,哪有人专读律法。所以这才被武舟钻了空子。

    “有道是不知者无罪!既然这样,就不打了。”武舟回头故意问了一下执刑者,“官爷,还有几下没打?”

    “武少爷,二十大板一个没差,全打完了!”

    “哎哟喂!胡老头,看来我说迟了,已经打完了。要不你把人领回去看看大夫,医药费,我来出。”

    “哎哟喂……我的苦命的外甥,是舅舅对不起你呀!”夫妻俩哭号着去领人。

    至于人被领哪去了,武舟才不会关心。现在,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来吧!现在我们来处理一下养鸭子的事。有谁出来说道说道。”

    闻听此言,众人一致向后退去,没有一个人敢上前说话的。废话,有陈二被打一事,谁还敢当这出头鸟。

    看来杀鸡儆猴的作用生效了!如此,事情就好办多了。

    暗处,城主林长空正微微点头,心中已对武舟略有赞扬。

    “既然大家不愿出来说话,那么就由我说了。”武舟故意停顿了一下,看看有没有人出来反对,结果真没一个人敢的。

    武舟说道:“我在此养鸭子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此地人烟稀少远离尘嚣,适合养殖。我知道此地居民祖辈都生活在这里,有道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家早有谋生的手段。鸭子吵闹势必影响此地居民生活,我这里有几个方案供你们选择。①搬离此处,所需费用按城建规定办理,该付多少钱,我武舟一文钱不会少你们。②留于此地,继续生活。我聘你们养鸭子。鸭苗由我来供,出栏时以市价来收。除此之外,每收回一只补偿10文钱。你们觉得哪个方案可行,就选哪个。”

    话音未落,场中已议论纷纷。不久终于有人鼓足勇气开口说话。

    “武少爷,您刚才所说每收回一只就补偿10文钱,是不是真的?”

    “我武舟说话算话,当然是真的。”

    “若是我们交出去的鸭子比领苗时多,这种情况可以吗?”

    “可以,当然可以。我只收鸭子,不论你如何来的。哪怕是蛋孵鸭,还是临时借来的,我都算,无论事价如何,我都给你们10文一只补贴。”

    话音已落,场中再次议论纷纷。心中没有顾虑,这回大家应该知道怎么选了。

    没给众人开口的机会,武舟再开口道:“东耳山占地万亩有余,山中村户寥寥数家而已。此间我早已做了登记,若有人胆敢冒领者,按大夏律法,当以重罚!现在场中……”武舟站起来故意在人群中点了点人数,“如今在场有56人,断然不可能全是山中居民。所以我想问一下,这多出来的你们是在此看热闹,还是滥竽充数想冒领拆迁费用的?”

    “武少爷,我们是来看热闹的。”

    “对,我们是来看热闹的,绝没有冒领的意思。”

    “我也是来看热闹的。”

    场中澄清之声络绎不绝,看来想借此闹事的人再无理由生事了。武舟你真是个人才!城主大人不禁暗暗称赞。

    “好!既然大家都是看热闹的,那么我问一下,我兄弟,还有他们的仆人是被谁打的?”

    话音落地,鸦雀无声。

    废话,多说两句都会挨上两板子,这打人之事若是承认了,还不是往死里打呀!

    “看来没有人承认呀!要不我请官爷带你们统统去衙门里喝喝茶?你们觉得如何?”

    “别!武少爷,我家中上有80岁的老母,下有2岁的孩儿都需要照顾。若是进了衙门,指不定哪天能被放出来!就算出来,也得褪下一层皮吧!”

    “那我问你,人是不是你打的?”

    “不是,不是。我只是来看热闹的,并没有出手打人呀!”

    “是你?”

    “不,不是!”

    “那就是你?”

    “冤枉呀!武少爷。小女子弱不禁风,哪里敢出手打人呀!都是别人打的,小女子只是看看热闹而已。”

    “好呀!既然打人的人死不承认,我这兄弟和仆人也不能白挨打。这么着,在场的每一人算一份,每人100文。赔我兄弟看病钱,要不然就让官爷抓你们去大牢!”

    “怎么会这样!没打人也要交100文,真是亏大了!牛二,都怪你!你要承认了多好!”

    “我不敢呀!莫说这钱财拿不出来,官爷手中的棍棒,我也吃不消呀!”

    “总之我没钱,牛二,我这钱你得出。”

    “我哪里有钱呀!有钱,谁还跑这里看热闹。”

    “武超,下去收钱!有一个算一个,小孩也算!不能助长歪风邪气!如果没带钱的,让他立字据,明天派家丁去他家里取。”

    “是,少爷。”

    一眼看未来!小孩就是大夏的未来,父母的言传身教时刻影响孩子今后成长。武舟想借此机会教导在场的孩子,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要学习的,什么是不该学习的。

    如此经天纬地的治国伟略居然出自曾经的纨绔少爷,此事说出去,又有谁信!

    贤侄大才,如此才能当效朝廷,岂能唯我海洲城独有。

    嗯,不过要等一年后再上表朝廷,不然制盐之方被他人拿去,岂不是我海洲城一大损失。城主大人不禁在心中打起了小九九。

    看到钱财和字据都已收完,武舟该给这个闹剧收场了。

    “好!既然事情已明了,大家回去吧!我给大家一天时间考虑,暂时不急。不过,我那第二个方案不限于山中村民,所有人皆可参与。只要明日来此向管事的登记,事后自有鸭苗送到家中。”

    “真的吗?我们山下的人也可以养鸭,每一只多给10文钱。蛋生鸭,鸭生蛋,如此反复,我们不是赚很多?”

    “是呀!我以前就是养鸭能手,一定能把鸭子养得肥肥胖胖的,到时候按市价收,我还能多赚一点。”

    “……”

    “大家不要忘了!”武舟再次提醒道:“明日来的时候,未交钱的各位请来赎你的字据。不然我可会请官爷代为处理的。”

    “武少爷放心,忘不了!”

    说着,人群慢慢地散去,一场危机总算这样过去了。还是武舟处理得好,若换作其他人处理,指不定闹成什么样!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