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薄命真男主

    司马懿看见自己的傻儿子司马师呼呼大睡,突然老怀安慰,觉得他值得托付,然后转念一想,心一横,我就算夺了这曹魏的天下又如何?又待怎样!

    为什么司马懿能下这样的判断,因为司马师是狼人,比狠人还狠一点的人。

    明天就要造反,还是自己带头冲上去砍人。

    司马昭小年轻焦虑得睡不着。

    司马懿老狐狸疑惑得睡不着。

    司马师,你们两个一老一小,哎,明天砍人看样子还得是我,我要出大力,算了,我早点休息,养精蓄锐,睡了睡了。

    这个人心大,心态好,临危不乱,处事不惊。

    为什么睡觉这么重要,后世的辽东女真内战,九部联军大战清太祖努尔哈赤,当时是三万对八千,优势在联军,努尔哈赤这边人心惶惶,不敢下山应战只能固守。

    到了夜里,努尔哈赤营门大开,连帐篷帘子也不拉一下,赤裸上身躺在榻上呼呼大睡,鼾声震天,好比现场直播。

    他的一位侍妾怕他着凉,上前想给他盖被子,却发现努尔哈赤是在装睡。

    努尔哈赤小声叫她闭嘴,赶紧走开。

    侍妾劝他,既然睡不着,不如起来叫诸位将军过来开会,商讨一下办法。

    努尔哈赤应该是操着一口流利的东北话骂她的,你是不是傻,你彪啊!

    现在手下的人被吓破了胆,我就算睡不着,起来镇定自若的坐着,也会被他们曲解误会为,我也害怕了,害怕得睡不着觉,主将怕不怕不重要,重要的是士兵心中的主将怕不怕。

    他们觉得我怕了,我就算再怎么解释也百口莫辩,对士气会造成进一步打击,不战自溃。

    反正都是他们一厢情愿的想法,你猜我现在躺在这儿装睡,而且是呼呼大睡鼾声震天门都不关的哪一种。

    他们看了会怎么想,他们看了会想,都什么时候了,老大竟然还能睡得着,还睡这么香,一点也不忧虑,哎,老大莫不是有了克敌制胜的办法,只是犯不着给我们说,我们下面的人瞎操心干什么,听老大安排就好。

    这就叫脑补,全凭脑补,努尔哈赤有个吉儿的办法,只是努尔哈赤知道该怎么带兵!

    当然九部联军大战努尔哈赤,也精彩,可以见识到各种原汁原味原版的女真脏话,只是洛神现在管不到白山黑水,等以后掌管白山黑水了再细说。

    努尔哈赤是装睡,司马师却是是真睡,要论单打独斗带兵打仗,司马师不如努尔哈赤,不然怎么会伐吴伐得一头包。要论帝王心术治理国家,只怕十个努尔哈赤也比不上司马师,怎么说呢,努尔哈赤治国,就突出一个奔放随性,有一种野生的自然的不羁的美……

    而司马师,远比司马懿想象的要优秀,这个人你要说在他身上找不到一点人性光辉,温柔的一面,可能有损他的英名。

    我只能评价司马师,一个绝对理性的人,在他身上看不到一点感性!

    一个对自己都这么狠的人,你怎么能期待,他会善待别人,他绝对算不上好人,但他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帝王,出类拔萃。

    所以凡事要辩证的看,在其位,谋其政,在其位,尽其责。有些时候,一个烂好人,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君王,相反因为他是君王,他的烂好人性格造成的损害,会被无限放大,造成不可估计的损失。

    是为,“尧为匹夫不能正三人,桀为天子可以乱天下。”

    而老天给司马懿开的玩笑,或者说,是当年洛神给他的报应。

    就是司马师短命了……

    司马师中道而亡,而且还没有子嗣,司马师绝后……

    这样引发的连锁反应,遗祸无穷,以至于晋朝立国之初,晋武帝司马炎就不得不面对明朝晚年的“国本之争”,继承人的合法性与政权的正统性问题,然后司马炎一通操作,一个没搞定反而越演越烈,啊哈哈哈,后人评价,立国之初,便有亡国之象,单走一个6。

    只说司马老贼不睡觉夜磨刀,而那边的曹爽死到临头还不自知。

    出行的队伍,过了骑兵就是步军,曹家五兄弟夹杂在骑兵和步军中间,曹羲一直是谨小慎微夹着尾巴做人的,奈何他在家里排行老二,不是老大啊。

    老大自认天下无敌,天下英雄闻我曹爽大名,无不闻风丧胆,丧胆,胆。哪里来的宵小敢犯上作乱,你莫不是在诈我!

    呵呵,祖传的疑心病,魏武遗风。

    当浩荡的出行队伍,出了皇城司马门来到街上,曹羲竟忍不住在马背上转身看了一眼,那高大的城楼,自己当值了这么多年的地方。

    要是换一下,出行的是董卓董太师的话,这不得来个车折轮马折缰啊,可惜换不得。

    丁十三在场的话,这样搞搞一定好玩,但他并不会这么做,就怕曹爽胆子小,一看见这场景,想起董太师那和蔼可亲的笑容,恍惚间就觉得有个小奉先,跪在自己身前磕头叫义父,吓得立马缩回去!还天下英雄闻我大名无不闻风丧胆哎。

    我只是单纯的讨厌司马懿,我没说我喜欢曹爽啊,有必要非要选一个帮吗?

    只要司马懿到了洛水不要放屁,他就算在洛水边上就把曹爽砍了,丁十三也只会啃着老馍看戏。

    百姓们欢呼起哄中,这曹家老大天之骄子总算露面了,甲胄都不屑穿了,锦缎貂裘斜倚在八人步撵上,甚是惬意。

    他原本就没和那五个兄弟一起,我什么档次,你们什么档次,老老实实到前面开路去!

    不穿甲胄是因为,光天化日谁敢杀我,嗯?谁敢杀我!

    他就算在步撵上大喊三声谁敢杀我,马岱和司马懿司马师也懒得搭理他,司马昭小年轻,年轻气盛或许会跃跃欲试,但前提是要他老爹和老哥不在,不然就应了那句话,揍你就像揍条狗。

    步撵就更简单了,骑马太累了,哎哟,我腰疼,先帝那几个妃嫔真的是如狼似虎哎。

    腰疼你坐马车啊,像小皇帝一样坐马车龙撵里,那个舒服,想坐就坐,想躺就躺。

    哎,我不,我就不,我坐马车这些庶民哪能一睹大将军的风采啊。

    要不是皇家威仪在这里端着,他能冲百姓挥手,再随便掏点什么东西扔过去。

    不开玩笑,他和他那台中三友,人称三狗的丁谧、何晏、邓飏,平时玩得有多疯,那是有目共睹的,五石散磕多了,没下人拦着能跑街上去裸舞。简直是玩得老臣伤心,忠良落泪,司马懿默默点赞,并表示大将军,年轻就要浪,放肆爱,大胆爱,你去吧,你的全家老小我也会一并送去的!

    所以年少得志,天下无敌,真的是好事吗?

    一个人,如果拥有和自身才智不匹配的,过多财富,那么多余的财富就会以各种方式流通回社会,或是投资失败,或是合伙被骗,或是用支过度。

    他的才智,守不住过多财富。

    同样,一个人拥有超过自身能力的过多权力,财富没有了,就没有了,可是权力没有了,更多时候命也没有了,自古有几个能功成身退的?

    “德不匹位,必有灾祸”,这是周易在劝人向善。

    有人说成败在于能力,与德行何干。

    我尝试着注解,一个人能认识到自身的能力不足,而不迷恋权力,拱手让贤,这不是德行吗?

    如齐桓公一开始想让鲍叔牙辅佐他治理天下,鲍叔牙推辞说,我的能力不足,不能胜任,我有个朋友叫管仲,我大胆的向您举荐他。

    有的人总觉得可以取巧,人这一辈子,有占不尽的便宜。

    有占不尽的便宜,自然有吃不完的亏。

    他们想的无非是,要是我是鲍叔牙,我就答应齐桓公,然后齐桓公问我什么问题交代我办什么事,我转身就来问管仲,这样不是好处都是我一个人得了,再随便分管仲三瓜两枣,齐桓公和管仲这两人,没准都还要谢我呢。

    妙极,妙极,欺君之罪,可是能杀头呢,嘻嘻。

    不说齐桓公一代雄主,管仲天下奇才,怎么会有人觉得,雄主和奇才这么好糊弄啊,怕不是占便宜占傻了。

    齐桓公问多了,你反应慢了,不是一直很聪明吗,今天怎么了,支支吾吾的,莫不是一直诓骗我?

    疑心病可不是老曹家的专利,而是所有君主的通病。

    你办不到就说办不到,君主再气也不好把你怎么样,你办不到骗他说你能办到,呵呵,一个是能力问题,一个是态度问题,本来打二十板子就能解决的事情,有些人能搞成抄家灭族,这不是占便宜占惯了,到头来占了个“天大的便宜”。

    与其抱着占便宜的心理,两头糊弄,一辈子胆战心惊,担心哪天东窗事发,不如大大方方真诚的说,我办不到,我的好朋友管仲有办法。

    真诚,才是最大的套路,真心换来的也是真心,鲍叔牙这样做换来的是齐桓公和管仲的信任和尊重啊。

    劝你善良,劝你别人和你心连心,不要和别人玩脑筋。

    曹爽能认识到自己能力不足,坦诚的对司马懿说,您是四朝老臣大魏忠良,大小事务交由你决断,我在一旁辅佐您,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

    哪里来的祸事?

    我不是叫曹爽交出所有权力等死,我是让曹爽只保留,自己能力范围内,能掌握的权力,这样即可以自保,也能监督司马懿。

    我让贤。

    而曹爽实际上的操作是,多吃多拿,已经快要撑死了,还在往嘴里胡吃海塞!

    固然是能力不足,难道就没有德行的问题吗?

    人心不足蛇吞象,自是苦不足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