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九阳神雕 > 第二十一章,果然是道济师叔

第二十一章,果然是道济师叔

    中年僧人:“这个嘛......施主向佛之心,小僧明白的…不过…”

    本想拒绝,这事还得找其他人,他管的是迎来送往,要是普通的香客提这要求,好言相劝也就打发了。

    但摸到怀中那沉甸甸坠的慌的一袋蒜条金,又犹豫了一下。

    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耳根子也软了…但凡不傻的人,秦卿这种钱多的,都不能交恶。

    看出了对方的迟疑秦卿又开口:

    “聆听贵宝刹晨钟暮鼓,沐浴我佛金光…也是小生之夙愿。

    待等功德圆满回到府上当为我佛再塑金身,修缮宝殿。”(秦卿开始画大饼)

    中年僧人:“这…这…阿弥陀佛,非是小僧不愿,实为此事非小僧可以断决。”

    又合十一礼,“施主且稍待,待我禀明寺中师兄,再给答复不迟。

    施主心诚,一心向善,与我佛有缘,功德无量。”

    秦卿在禅房用茶,中年知客僧自行退了出去

    时间不大,禅房的门再次从外边打开了,中年僧人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三位僧人,一个老的两个大概有三十多岁。

    秦卿不动声色……

    只见此僧人,年龄看样子约在五六十岁,慈眉善目。胡须已然半白,唯有两只眼睛,炯炯有神……

    “阿弥陀佛,劳烦施主久候,老衲天鸣,忝为少林寺方丈。听闻施主想在鄙寺抄经礼佛,不知可有此事?”

    一边说着,一边打量着秦卿

    是个会武功的娃娃,内力就差一些想来修行不久

    天鸣方丈,慧眼如炬,一下子就看出了秦卿的根脚,脸上却不露声色。

    秦卿:“原来是天鸣方丈当面,小生秦卿这厢有礼了。”

    赶忙起身行礼,礼数得到位……

    眼前这位老僧,他有一种感觉最次也是铁掌水上漂那个水平。不敢怠慢

    别看现在的少林寺,封山百年,不参与江湖争斗,可这数百年来传承还没有断绝,岂是他人能比。

    就拿旁边二位来讲,其恐怕和全真七子中的丹阳子马钰,长春子丘处机之下。

    这二人一个是无相,一个是无色,和郭靖差不多大。

    想来是因为别的事在惊动少林寺中的大鱼出现。还能有啥自己把道济搬出来了呗…

    无所谓自己又没骗实话实说呗,这癫和尚一扇子把自己扇到这个地方来了有啥法。

    秦卿又把之前跟中年知客僧的那套说辞,拿出来对天鸣方丈讲了一遍。

    天鸣方丈静静地听着,脸上看不出信或是不信,这种老人精你看不出什么来。

    天鸣方丈冷不丁问了一句:“秦施主,不知那位游方道济师兄,怎生模样?年岁几许?”

    (这是对秦卿有所怀疑了,在试探要按年岁算算道济该是八十六岁。在灵隐寺被广亮赶出去后就一直游荡世间。)

    秦卿就很自然的回道:“回方丈的话,小子那时还年幼记得倒是真切。

    那位游方僧人,身材消瘦,不修边幅,酒肉不禁,破衣烂衫。

    头戴开花僧帽,手里拿着一把破蒲扇,腰间时常挂着一个酒葫芦。

    “家父也曾问他为何如此,这岂不有违佛门戒律?”

    那游方僧人却道: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前生来葛藤,捞月叫得水冷。

    尔今抱个机关,飞入蓬莱山门。

    家父只觉得是为了吃肉喝酒找借口而已:‘佛门中,若人人都像你,岂不是戒律全失、形容尽毁?’”

    “那游方僧人又道:

    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

    一身破烂行天下,除恶惩奸辨是非。

    天鸣方丈一脸激动:阿弥陀佛,是了,是了,果然是道济师叔……

    师叔游戏人间,息人之诤,救人之命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老衲愧不如也。”

    天鸣方丈,一脸虔诚的赞叹,秦卿都禁不住想再一次遇见这位传说了很多年的道济圣僧。

    天鸣方丈:“阿弥陀佛,施主福泽深厚,能得遇道济师叔,善哉善哉。”

    至此,这天鸣方丈算是相信了秦卿所说的言辞。

    秦卿:“大师,前不久小子一路行来那蒙古人生性残忍,多杀多争,所见所闻触目惊心,骇人听闻……不少无辜良善,惨遭枪殊刀杀,枉死之人数不胜数。

    小子有心想借阅古本《地藏菩萨本愿经》之金光,抄写一份前去供在佛前进绵薄之力供其冤魂厉鬼超度,不知可否。”

    这是个双重保险,表情也尽量表现得悲戚,一副悲天悯人,众生皆苦…

    天鸣方丈闻言愣了一响,蒙古人着实可恨,这秦卿也是个良善心肠之人,这么想着便和善一笑道

    天鸣方丈:“小施主难得有这份慈悲心肠,我佛慈悲,这小小请求自是不无不可……

    无相,你便随秦施主去藏经阁,选一部古本《地藏菩萨本愿经》”

    天鸣方丈说完便转身走出门外,秦卿的内心一喜,面上不露痕迹的赶忙紧跟无相走去。

    不大一会,二人已经穿过了排排屋舍来到了后山处,一座有些破败的经阁豁然展露眼帘。

    盯着阁楼牌匾上古朴的三个大字,藏经阁!

    秦卿的内心难免不了一阵激动。

    这就是贯穿金老爷子几部大作的圣地!各路隔壁主角纷纷来访…

    少林七十二项绝技每一项单拎到江湖上都可算是一等一的绝学,那都是要抢的人脑袋打成狗脑袋的。

    但因为里面的武功杀性太大,且门槛也高。

    很少有人能身兼数计,故而往往都是选一项便练至终身。越是高深武学越是需要磅礴的内力作为基础……

    自己能用超度亡灵这个借口,借阅道古本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就一定能接触到古本的《楞伽经》。

    地藏经能超度亡灵,本身就是和幽冥界最有缘的一部大乘佛经,经文中有专门讲述如何正确超度亡人,利益阴阳两界,甚至天道。

    PS:普通人功力不够还是不要接触,时间久了真会招来需要超度的灵体……没骗你们切莫尝试耍人家。

    济公和少林确实有渊源《致少林长老书》和《寄少林和尚》两份书信

    愚徒道济稽首焚香致书于少林大和尚法坐下:窃以水流云散,容易别离;路远途遥,急难会面。嗟世事之无常,痛人生之莫定。然大地尚全,寸心不隔。目今桂子香浓,黄花色胜;城中车马平安,湖上风光无恙。我师忙里担当,闲中消受。无量无边,常清常净。拜致殷勤,伏惟保重。

    济不慧,钻开地孔,推倒铁门;针尖眼里走得出来,芥菜子中寻条路去。幸我师慈悲,不嗔不怪。烦老天宽大,容逋容逃。故折了锡仗,不怕上高平低;被却草鞋,管甚拖泥带水。光着头,风不吹、雨不洒,何须竹笠;赤着体,寒不犯、暑不侵,要甚衣包?不募化,为无饥渴;懒庄严,因乏皮毛。万重寻声救苦,当行则行;一时懒动雀剿,要住即住。塞旁明,久非左道;由正路,已到西天。一脚踢倒朱山,全无挂碍;双手劈开金锁,殊觉逍遥。

    便寄月一之书,少达再生之好。虽成新梦,犹是故人。长啸三声,万山黄叶落;回头一望,千派碧泉流。尚有欲言,不能违反。乞传与南北两山,常叫花红柳绿;为我报东西诸寺,急须鼓打钟敲。情长难尽,枯短不宣。

    愚徒道济,济公其实很狂一个人,很少见他能用这种口吻,济公对前前任少林方丈有很深的尊敬。

    幸我师慈悲,不嗔不怪。烦老天宽大,容逋容逃。该是道济被赶出灵隐寺后那时的少林方丈收留了他。对道济还是很好的……

    应该是天龙八部之后到射雕之前这空白时间里发生的事。

    还有第二篇致《少林长老书》

    伏以焚修度日,终是凡情;开创补天,方称圣手。虽世事有成必毁,但天道无往不还。痛净慈不幸,净扫三千;悲德辉长辞,忽空四大。遂致菩提树下,法象侵凋;般若声中,宗风冷落。僧归月冷,往往来来,如惊栖之鸟;人出山空,零零落落,如吹断之云。鼓声已失,何以增我佛之辉;衣食渐难,大要出如来之丑。欲再成庄严胜地,须仰仗本色高人。

    恭唯少林大和尚,行高六祖,德庇十方。施佛教之铃鎚,展僧人之鼻孔。是以不辞千里,通其大众之诚。敬致一函,求作禅林之主。若蒙允诺,瓦砾吐金碧之辉;倘发慈悲,荆棘现丛林之色。大小皆面皮,休负诸山之望;近远悉舟车,休辞一水之劳。慧日峰前,识破山佥崖之句;南屏山畔,愿金灵隐之光。伫望现身,无劳牵鼻。

    痛净慈不幸,净扫三千;悲德辉长辞,忽空四大。遂致菩提树下,法象侵凋(这个好像是在吊丧)

    恭唯少林大和尚,行高六祖,德庇十方(应该是无鸣的师傅接班当了方丈)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