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梦之多元宇宙 > 第二十六章 威慑平衡

第二十六章 威慑平衡

    夏国秘密核实验基地。

    季召和王明德教授跟在警卫的身后,走进办公室。一名瘦高的男人迎了上来。

    “老师,你来了,来这边坐,小李快去泡三杯茶,拿最好的茶叶。”

    “老师,你寄来的资料我认真研读,真是让我豁然开朗啊,这位就是宋觉先生吧。”

    男人伸手朝季召握手,“您好,我是高同。”

    季召微颔首道:“我们就不要客套,带我去实验室看看。”

    高同犹豫了一下,点头道:“好,请跟我来。”

    跟在高同的身后走进实验室,在昏黄的灯光下,一排排金属架子上摆放着装有各种颜色溶液的玻璃瓶和试管,它们如同宝石般在灯光下反射着光芒。实验台上堆满了计算纸、铅笔和复杂的物理公式。

    在房间的中心位置,一台巨大的粒子加速器矗立在那里,它的外壳上布满了指示灯和旋钮。

    每当加速器启动时,它便会发出低沉的嗡嗡声,伴随着微弱的震动传遍整个实验室。科学家们围绕着加速器,紧盯着显示屏上的数据。

    在粒子加速器的旁边,几个穿着白色防护服的技术人员正在忙碌于一个封闭的铅制容器前。

    这个容器是用来进行中子通量测量的装置,技术人员在防护屏后操作着精细的控制杆,确保实验条件精确无误。

    高同一一介绍,并说明目前遇到的难题。

    走进理论室,但见墙壁上挂满了黑板,上面写满了复杂的化学方程式和物理模型。科学家们时不时地聚集在这些黑板前,激烈地讨论着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潜在的问题。

    高同带领着季召上前,让科学家停下来,然后向他们介绍季召。

    季召二话不说地拿起抹布擦掉黑板上的公式,拿起粉笔就开始写。

    科学家们诧异的望着这名瘸腿不知来历的人,渐渐的他们的目光变得专注起来。

    不一会,黑板上写满了公式。时间之内鸦雀无声,科学家们专心地思考着黑板上的公式。

    高同开口问:“宋觉先生,这能解决核材料的临界状态问题吗?”

    季召伸出三根手指:“按照这个公式操作,最多三个月。”

    科学家们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向他。

    季召顿时觉得有些羞愧,要论智商,他的智商和这一众科学家的简直是天差地别,他只不过是抄的而已。

    “我觉得可行。”王明德教授捏着下巴说。

    高同点点头,“从理论上来看,没有任何问题。”

    科学家们纷纷表示赞同。

    ……

    晚上。高同给季召安排了一个房间。

    正当季召要洗漱睡觉时,敲门声响起。打开门,高同面色铁青拿着一份文件走了进来。

    高同将文件甩给他,质问:“这是你的政审资料,你根本就不是光子物理学院的研究生,你甚至都没上过大学,为什么要说谎?”

    “你是敌人派来的间谍?”

    季召毫不在乎地将文件扔进垃圾桶里,他知道既然他没有直接带人来抓自己,必然有回旋的余地。

    “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你要么相信我,要么让卫兵来抓走我。”

    “只有选择前者,你所领导的计划才有一线生机。”

    “这些知识理论你从哪里学来的?”高同问。

    “无可奉告。”季召一口回绝。

    高同沉思了一会,望向垃圾桶的文件说:“把它烧了吧。”随后转身离开。

    ………………

    这一日,实验室内。季召和一众科学家正在讨论核材料的临界状态问题。

    高同拿着一份报纸急匆匆的走了,面如死灰。

    季召拿过报纸,打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今日上午,企城和去临两座城市遭到西联盟的核打击。

    这一下投下两枚原子弹,彻底打破了夏国人的侥幸心理,他们曾经认为西联盟只有一到两枚原子弹。

    接着,西联盟下达了最后通牒,限夏国在一个月之内无条件投降,否则才对夏国的首都在内的十几座重要城市进行核打击。

    随着报纸的传阅,实验室的科学家们有的摇头叹气,有的低头不语。

    “都振作点,现在不是悲伤的时候,我们继续。”季召伸出一根手指:“一个月,我们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众人看向季召,他朝高同说:“为我们争取到这一个月的时间。”

    高同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光芒,他点头道:“好,我去见总统,这里就交你们了。”

    众人重新全心投入工作。

    ……………………

    西联盟下达通牒的第25天,季召众人解决了核材料的临界状态问题。

    在夏国的秘密核试验基地,一片沙漠深处,夕阳缓缓沉下。

    一座铁塔直刺苍穹,地上的影子拉得长长的,铁塔之上有着一个巨大的金属球,它周围布满了复杂的仪器和电线。

    季召众人位于10公里外的观察所内,这是夏国的首次原子弹试爆。

    随着倒计时的进行,周围的一切都陷入了紧张的寂静中。科学家们紧张地注视着控制台上的读数,而远处的观察者们则紧紧握着手中的望远镜。

    倒计时归零!

    突然,一道耀眼的白光划破了黑暗的天空,紧接着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

    原子弹在瞬间爆炸,释放出的能量犹如一颗超新星爆发。强烈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天空,将周围的景物映衬得如同白昼一般。

    一股巨大的冲击波以惊人的速度向四周扩散,卷起漫天的沙尘和碎片。远处的山峰在冲击波的作用下颤抖不已。

    爆炸中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火球,它不断地翻滚、膨胀,释放出无尽的热量和光芒。

    随后,一个高耸的蘑菇云缓缓升起,它的形状独特而壮观,不断翻滚着。

    观察所内,科学家将撕碎的纸屑抛向空中,以通过碎纸屑被冲击波吹散的的距离来估算冲击波的强度。

    在夕阳的照射下,蘑菇云散发出五彩斑斓的光芒,宛如仙境般美丽。

    试爆成功!热烈的掌声响起,众人欢欣鼓舞,他们冲出掩体或相拥,或呐喊。

    季召望着蘑菇云想起了奥本海默的回忆录,里面有记载着他当时试爆原子弹的场景。

    那次核爆让他想起了印度教圣书《薄伽梵歌》中的一句话:

    “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

    ………………

    季召和高同众人守在一台收音机前。三天前,军方运走了他们制造的的三枚原子弹。

    ……

    阴沉沉的空中,五架战斗机护航,一架轰炸机载着一枚重达数千磅的原子弹,朝西联盟的第一大港口城市飞去。

    机组成员们身穿特殊的防护服,戴着特制的眼镜,以保护自己免受强烈光线和辐射的伤害。

    机舱内弥漫着严肃而又紧张的气氛。飞行员紧握操纵杆,目光锐利地盯着前方的瞄准器。

    导航员在一旁精确地校对着航线,确保飞机能够准确到达预定的投弹地点。

    与此同时,投弹手站在炸弹舱门口,准备在接到命令的那一刻按下释放按钮。

    随着飞机的接近,地面目标逐渐变得清晰。城市的天际线在远处若隐若现,街道和建筑物的轮廓开始显现。

    “准备投弹!”飞行员的声音在耳机中响起,机舱内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

    投弹手的手指轻轻放在释放按钮上,他的眼睛紧盯着瞄准器中的十字交叉线和地面目标的重合。

    “三、二、一……”倒计时在每个人的心中默念。

    “投弹!”随着最后一声令下,投弹手果断地按下了按钮。

    伴随着一声轻微的震动,原子弹从弹仓中脱离,自由落体向下坠去。炸弹尾部喷射出红色的烟雾,为飞机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撤退路径。

    在飞机迅速拉起升高的同时,地面上的目标区域突然被一片耀眼的白光所笼罩。

    紧接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传来,一股巨大的冲击波向四周扩散,摧毁了一切在其路径上的物体。城市的建筑在瞬间化为瓦砾,升腾起的灰尘和烟雾遮蔽了天空。

    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升起,犹如地面上生长出的一朵肮脏、畸形的蘑菇。

    轰炸机在远离爆炸中心的空中盘旋,机组成员们通过观测窗口目睹了下方发生的一切,他们的脸上并没有胜利的喜悦,而是忧虑和惆怅。

    ………

    收音机前。

    众人沉默不语,虽然他们这是在对敌人行反击,但所有人都知道会有无数的无辜人死于这场灾难。

    ……

    夏国呼吁停战,否则就与西联盟同归于尽,将全人类拖入无尽的深渊。

    ……

    半个月后,夏国与西联盟开始和谈,最终两方都保持了理性,宣布停战。

    ………………

    停战协议是在中立国俊普巴岛国签署的,季召作为代表之一参加了会议,在会议上他看见了白影。

    她身着白色风衣、面戴白狐面具,在西联盟代表中格外显眼。

    会议结束后,季召找到了白影,白影站在阳台上望着蔚蓝大海和在捕食的海鸥,不知在想什么。

    已经装上假腿的季召端着两杯酒一瘸一拐地走来。

    “白影,我们又见面了。”季召将一杯酒递给白影,不想却吃了个闭门羹。

    白影扔下一句冷冰冰的话,就转身离开。

    “你会为你所做的一切感到后悔的。”

    装什么谜语人认为自己很酷吗?季召无声吐槽了一声,将手中的酒一饮而尽,目光移到蔚蓝色的大海上。心想,得为这个文明再注入新的血液。

    他要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让这个文明加速加速,再加速!

    ………………

    停战之后,西联盟部分开始实施小国寡民、低技术、回归自然政策。

    夏国则继续探索前沿科技,两方互不干涉。

    国际局势逐渐稳定下来之后,季召开始传播技术,先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核能技术、新材料技术、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能源技术、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等等。

    然后是可控核聚变、人工智能、室温超导等等。

    最后按照超梦公司的要求,传播环地球大型粒子对撞机所需的所有科技技术,以及理论模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