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风生水亦起 > 第94章热闹

第94章热闹

    想立功的,想搏个出身的,都在拼命的钻营,可是五军都督府的四位都督都把丑话说在前头的,要上名册可以,来我们考考骑射,举举石锁,这很简单吧,只要合格就能上名册。当然想进一步,有个官身也不是不可以,兵书策略总得知道一点吧。所以五军都督府很热闹,有出来后喜笑颜开的,也有出来后骂娘的。

    霍无伤不知道这些,他只知道十一月十六就是他跟杨琪的婚期。下一次休沐他就要准备婚礼了,当然他也不知道要准备什么。他现在是既期待又紧张,为了缓解缓解,他拼命的训练,累了倒头就睡,这样他就不会想太多了。

    大殿里,两百一十八人正在答题,题目只有一道,官家刚刚亲口所出,如何对待南越诸国?答题时间三个时辰。

    杨玗简直不敢相信,连策论题田家舅舅跟杨老爹都能押中。虽然不是一模一样,可是他们也是分析了的,而且重点是征伐之后的治理。杨玗调整好心态,开始下笔。虽然不知道官家的心思,可田舅舅的思路是要把南越诸国变成自家国土的,哪个帝王能受的了这样的诱惑。只要文章把这个想法说得透彻,要是再有几条具体的措施,名次就不会太差,杨玗不禁松了口气,他也想做如夫人的。

    王宽又不一样,他只要平稳发挥就行,所以杨老爹他们就没有给他押题,只是跟他谈了谈南越的物产,西南边防的压力,让他有一定的了解。

    明三跟袁公子又打了两次,两人谁都不服谁,关于他们的恩怨也传了出来。

    本来赵老夫人是看上了杨琪,结果她只停在了看上,就没有后来了。她又相看了几家,觉得不合适。倒是觉得袁大公子跟明六挺合适的,就托人探了话,那边袁家也觉得合适,两家人就开始了相看,所以明六一直忙着不能出来赴约。七夕的时候,两家就觉得该让两人见个面,相互有个了解。明三陪着妹妹,袁大公子带着妹妹就不出意外的遇到了。

    然后就出了意外了,袁大公子跟明六都还觉得对方不错,想不到明三也觉得袁大姑娘不错,四人在逛街时又遇到了冯家的两姐妹。这种情形一看就是两家在相看,冯家姐妹也没有碍眼,只是打了个招呼就各自走了。等到回去以后明三就跟赵老夫人说了看上了袁大姑娘,赵老夫人明知道这样不妥,还是上门问话,把袁家气的够呛。也不管什么阁老不阁老了,把来人轰出了门。两家的亲事就此告吹。明六知道了之后,就一病不起,只是病因实在说不出口,才没有让杨琪她们知道。

    而那边的冯家姐妹也对袁大公子念念不忘,都不约而同的打听到底是谁跟谁在相看,知道是明六跟袁大公子,两人就死心了。京城里住着,大家多少都相互知道一点,两人自认跟明六没法比就不去动那个心思了,哪知道赵老夫人会出这种昏招。两个人的心思又活了过来,一个对着袁大公子使劲,一个迂回从袁大姑娘下手,结果也翻了船,冯七还被冯六抓破了脸,冯六又觉得是袁大姑娘坏了她的好事,跟袁大姑娘也打了好几回。总之热闹非凡。

    明三呢,还不时去纠缠袁大姑娘,袁大公子本来就恨他拎不清坏了自己姻缘,哪会对明三客气,对他当然是见一次打一次,据说哈,是据说两人有一次在小倌馆碰到了,那一次打得特别凶。

    总之随着话题的铺开,三家的面子里子都丟了个干干净净。

    杨琪这时也接到了明六的来信,她要准备去父母那里,是特地写信来跟她告别的。在信里她透露出了对赵老夫人的不满,说她一味的纵容明三,虽然这次对她来说未必是祸,可是赵老夫人的态度让她伤透了心。所以她写信给了父母,请求来接她去任上,她父母没有回信,直接派了人来接。赵老夫人想拦着又理亏,最后还是明阁老做主,让明六随来人走,日子就定在殿试的后一天。

    杨琪看到两个哥哥回来的神色就知道考的不赖。她也就放心了,以后又多了两座靠山不是。

    第二天她跟玥姐儿约了田攸宁一起去送明六,毕竟是进京来的第一个朋友,还是这样的方式离开。不知道下一次见面得什么时候去了。她们等在城门外,巳中才看到明家的马车慢慢的出城来。她们忙上前去打招呼,明六从马车里下来,她瘦了一圈,精神也不是很好。

    “你们还来送我,等久了吧。”

    “怎么这么晚才出来,能赶得上驿站不。”

    杨琪是出过远门的,她看到随行的就一个婆子一个丫头,两个护卫和一个车夫。这也太寒酸了吧,当年她去山西外祖家可是浩浩荡荡的二十好几号人,除了请的护卫镖师,丫头婆子也是七八个。

    “怎么才这几个人,路上怎么办?”

    “这些都是父亲派来的人手,太婆说我太矫情了,受了一点委屈就要去找爹娘,说白疼了我这么些年。就一个人手都没有给我派,我本来还想等翁翁回来的,后来想想就觉得没有意思,还是上路了,好在沧州离得不远,赶一赶三天就到了。”

    “嗯,可惜了,你不能看到我出嫁了,对了我的婚期提前了,就在十一月十六。到时别忘了给我送礼来。”

    “好,不会忘的,等我到了再给你们写信。”

    “走吧,别耽搁了,错过了驿站就麻烦了。”

    看到明六的马车远去,三人才回到车上。大家都没有说话,空气就显得十分的压抑。

    “我还以为就我的外祖母是这样,没想到明六的太婆也是。”

    “也是什么?”

    “也是一样的为了孙子谁都坑。本来我也不想给你们说的,不过我想关于我的闲话也快要传出来了,与其你们听别人说,还不如我跟你们说。”

    “你们都知道我是定了亲事的,定的是大舅家的表哥,叫荪哥儿,从小体弱多病,七岁的时候外祖母就跟母亲提了我们俩的亲事,当时母亲就觉得荪哥儿老是生病,不肯答应。没想到外祖母跟母亲说荪哥儿只是小毛病,没有大碍。母亲也是挨不过外祖母的请求,最后不顾我爹的反对定下了这门婚事。”

    “在我及笄后她们就催着成亲,母亲实在舍不得才没有同意。没想到七月的时候收到外祖母的信说荪哥病重了,要我嫁过去给他冲喜,母亲气的不行,把来送信的人骂了一顿,连信都没有回。我听说有外祖母的信也高高兴兴的过去相看看说了什么。在门外却听到的是这么个结果。当时难受的不行,还好有你们俩陪我。不然我也没那么快好起来。”

    “你难过的是因为你知道了你外祖母对你的疼爱,其实是一种算计。跟明六一样来自亲人的伤害才让人难以接受。”

    “难怪母亲说你活的通透,什么事情一想就明白了。后来母亲气过了就使人回去打听了。荪哥生下来就先天不足,是在药罐子里泡大的,在当地大伙都是知道的,也就是母亲隔得远才不知道,更过分的是,每次母亲去看荪哥儿,他们都给他吃了药,使他看起来没有大碍的样子。他们就是欺负我们是亲人,不能把他怎么样。前段日子舅母赶了来,话里话外就是现在不嫁过去,要是荪哥儿没了,我背着克夫的名声也说不到好人家。母亲当场就给了她两个嘴巴子,舅母都蒙了,可能没有想到母亲也有发威的时候。”

    “母亲跟她说,我们家不缺我这一双筷子,我在家多久都养的起。婚事是不可能的了,她们要是不同意退婚,她就当没有娘家。”

    “舅母是骂着走的,她说她死都不会退婚的。你看这就亲人,把你算计得死死的。”

    “别难过了,你不是还有舅母跟你做主吗?再说还有舅舅呢,以前是他是顾忌着舅母,现在我可不信他还那么好说话。”

    “你呀跟我娘说得一样,她让我不要担心,父亲会把事情办好的。父亲也说他堂堂二品大员还会护不住自己女儿。所以啊,我是无所谓了,爱咋咋地吧。”

    “出来了,我们去哪儿玩啊!”

    “二婶不是让你早点回去,早点回去干嘛,就知道让我绣这绣那的,烦死个人了。”

    “我听说了一家菜馆是在我酒楼的旁边,是专门做四川菜的,要不我们去试试。大姐姐,等你出嫁了我们就不能一起出门了玩了。”

    “我出嫁了你就不能找我啦。”

    “到时你肯定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看我娘还有伯母,事情多的不得了,哪有时间出门玩啊。”

    “走吧,今天不去你是不会放过我的。不过四川菜好像都有点辣哦,你能吃得了吗?”

    “能吃得了,火锅我都是吃辣的。”

    田攸宁就在一旁看着她们俩个闹腾。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