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风生水亦起 > 第三十七章训弟

第三十七章训弟

    “我可是看在我家老爷的分上才跟你说的真心话。”

    杨琪想不起霍无伤有跟她提起姓石的同僚,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家老爷刚调到了水师左营,在你家无伤那里混饭吃了。”

    “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没有听他提起过。”

    “昨天刚办好手续,前段时间我婆婆就是回京去活动去了。你知道我婆婆跟你家的事不?”

    “我没有听祖母提起过,还是第一次听说。”

    “我也不知道,不过大嫂是知道的,她嘴巴紧得很,不肯说。你要是知道了能不能跟我说说,这要是不知道我都睡不踏实。”

    “这长辈的事不好随便说吧。”

    “你悄悄的跟我说,我保证不跟别人说,连我家老爷我都不说。”

    “…”

    杨琪只想说,大姐我们俩真的不熟,她只能岔开话题。

    “怎么来的这些太太都没带…”

    “带什么?”

    好吧,这个白太太自家是没有妾的,也就没有庶子庶女。估计也不会去关注这些,

    “不知道今日的主角什么时候才能得见。”

    “快了,一会儿你也抱抱,说不准明年就能得一个了。”

    杨琪不好跟她说,您真的理解错了,在外人眼里她已经是成亲的第四个年头了,也就是没有婆婆在,不然早就被催娃了。

    一会儿功夫小家伙抱了过来,被一圈人围着夸,不出意外的杨琪得到了唯一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杨琪看着手上的小家伙,别的都不知道真假,感受到手上传来的分量,是个胖家伙是肯定没跑的。

    才抱了一小会儿杨琪就手软了,旁边的保母很有眼色的把胖娃娃接了过去。看她一脸的得意,杨琪把一些话憋在心里,怕说出来会招人恨。于是很自觉拿出了一个镶红宝石的金锁放到襁褓上,保母的笑容就真诚了许多。

    跟后宅的热闹不同,前面杨家兄弟俩那里就要冷清得多了。他俩只是刚进门的时候去拜见过石巡抚,就被请到了偏厅喝茶,在这里的都是各家来的晚辈,只有他们两是生面孔,所以别人都只是礼节性打个招呼就完事了。

    理哥儿还好性子本来就冷淡,现哥儿就有些不平了,感觉被慢待了,不过到底脸上没有漏出来。

    宴席一开始就意味着今天的聚会进入了尾声,孙家用的燕窝席,妥妥的高端宴席。只是不怎么合杨琪的口味,结果就是杨琪第一次出门吃席就没有吃饱。回去的路上专门绕路去买了两只烧鹅。

    到家了她又仔细的打量了一番宅子,以前不觉得,如今还真的觉得有点小气了。

    “大姐,你一直在看什么?”

    “今天去开了一回眼界,觉着这个宅子是小家子气了一点。”

    “还行吧,就你跟姐夫住也足够了。”

    “以前没注意,跟我们的身份不匹配,会被人笑话的。”

    “不会吧,谁会在意这些啊。”

    “你出门不也要换一身衣服,一样的道理,这宅子也是一副脸面。我还是大意了。”

    “我看是你想多了,不然娘早就提醒你了,对吧哥。”

    “娘来的时候,姐夫差事还没定下来,那时候这里就是临时住的地方,还不碍事。”

    “是啊,等你们姐夫回来跟他商量一下,看看怎么办吧。”

    “姐,以后我不想去别人家里。无聊得很,都没个人说话。”

    “怎么了,石家怠慢你们了。”

    “那倒是没有,就是都是不认得的人,在那里大眼瞪小眼的。”

    “理哥儿呢,你也是这样想的。”

    “嗯。”

    “你们去学院的时候,开始也不认得人啊,你们怎么没有回家?”

    “那怎么一样,多说几句话不就熟悉了嘛,再说都是要在一起读书的,也有话说。”

    “你们还记得今天来了哪些人吗?她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

    “…”

    “不知道了,你们在那里做了什么,不会就喝了一肚子的茶吧。”

    “…”

    “还真是,你们以后都打算除了读书别的事都不用做了,特别是理哥儿,明年下场要是顺利,就要步入官场,连基本的交际都不会,你怎么做事做官。”

    “我会给父亲去信,把此事告知他,看来光去书院读书还是不成的,还是需要父亲亲自教导你们。”

    “大姐,这点小事就不用告诉父亲了吧?”

    “理哥儿,你说呢?”

    “是,大姐说得对,是弟弟们的问题。”

    “你们两个怎么回事,理哥儿从小话少就不说了,现哥儿你不是见人都能说几句的吗?”

    “他们不是说新建工坊,就是在讲土地的出息少,还有就是朝廷只准他们的工坊雇佣人,还说买人更划算什么的。总之就是张口闭口都是银子,特别没意思。”

    “看不出来你们还挺清高的,怎么看不起银子,你们的吃穿用度哪样不要银子,怎么这会儿觉得它庸俗了。那要不要以后都别用啊。”

    “这么久没见你们,想不到你们现在如此的清高了,谁给你们的勇气,读书读傻了是吧!”

    “可是大姐书院里,不少人都是这样说的,说如今的人都只认钱财,再没了廉者不食嗟来之食志者不饮盗泉之水的风骨。世风日下。”

    “你就听别人说的,不用自己的眼睛去看,脑子去想。再说他们的风骨是怎么来体现的,你仔细想想说这些的人做到了吗?还有在你们心里应该有一个标准吧,总不能别人说什么你们就听什么。”

    “我没有什么大道理教给你们,只跟你们说说我的标准,只比较两种结果,看看哪种结果下受益的人多。”

    “至于你们说的风骨世风我就是一个小女子,管不了那么多。不过我也知道一句圣人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还有你们就只看到别人在说银子的事,就没有别的发现吗?”

    两个人都低着头不说话,当时根本就没有去留意别的。

    “工坊,土地出息少,雇佣人。这三个不是当下最热门的话题吗?你们在书院没有听到过?”

    “听是听到过,不过大都是在…”

    “你们想过没有,要是它们真是个不好的东西,怎么会被人拿来说嘴。”

    “三四年前,我的酱菜工坊有人说它吗?那时候你们听谁说过地里的出息少了。我开工坊的时候人是哪里来的,费了多大的力气才买到了人,那时候雇人有人给你雇吗?”

    “你们好好想想怎么就这么几年时间,变化这么大。”

    “还有不管是一个事物也好,还是一个人也罢,我觉着我们都应该先看到它好的一面,再去发现它的不足。不应该只看到一点不好的就马上去否定它,对它别的方面就视而不见了。这样是不对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