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极品皇孙 > 136杀出一个万岁

136杀出一个万岁

    另一边。

    当苏见义写下纳哈出的死亡预言,大明的朝野之内,一场巨大的风波也是轰然上演。

    洪武十八年,五月初(主时空是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郭桓利用职权,勾结李彧、赵全德、胡益、王道亨等进行贪污。

    其罪有三。

    一:私吞太平府、镇江府等府的赋税。

    二:私吞浙西的秋粮。

    三:巧立名目,征收多种水脚钱、口食钱、库子钱、神佛钱等的赋税,中饱私囊。

    涉及金额:两千四百万石粮食(九千六百万两白银)。

    要知道当时明朝举国一年的田赋税收也才不过两亿石粮食!

    他这一口气可就等于是吃下了十分之一!

    这是什么概念?

    若是这笔钱用来招兵买马,怕不是能把北元杀个对穿!

    所以一旦听得审刑司吴庸拷问出来的数据,朱元璋当时便失去了理智。

    他其实很清楚,这应该也是那些鞑靼人的手笔。

    为的就是要让他疲于肃清内部,无力对抗外部的侵扰。

    不然的话,这事不可能早不发,晚不发,偏偏要在这个时候事发。

    不过心里明白是一回事,能不能冷静下来,却又是另外一回事。

    最要命的是,这件事情竟然还牵扯到了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以及工部侍郎麦至德。

    相当于六部之中烂了五部!

    而这,还是在他推行了养廉金后的结果!

    至于外面的那些地方官......那就更不用说了。

    保守估算,也是牵扯到了至少十二个布政司!

    “杀!给朕杀光这帮杂碎!小不点说的没错,我大明之所以富裕不起来,就是因为有了太多你们这样的蛀虫!等咱杀光了你们,我大明便可以重现汉唐时期的盛世了!”

    他指着那些被按在了地上的官员,歇斯底里的怒吼道。

    就连朱标,也是被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一下。

    当然,他其实也不想去劝。

    因为此事涉及的金额实在太过庞大!

    换成是他,恐怕也会恨不得杀光这群蛀虫。

    不过回到宫里之后,他还是很理智的向朱元璋提了提鞑靼的事情。

    “......父皇。凉州发来消息,说近日西番颇有异动,确实是有着南下的趋势......您看,要不先杀了几个主犯,然后再把事情放一放?”

    “放?怎么放?再放就抓不到了!竟然要杀,自然就得杀个干净!至于那些鞑靼人,朕已经给宋晟通过气了。他会给那些鼠辈一个惨痛的教训。”

    朱元璋摇了摇头,眼中依旧寒光四射。

    见此情形,朱标不敢再劝,当即微微一礼,退了出去。

    ......

    接下来的几天,朱元璋开启了疯狂杀戮模式。

    先是六部左右侍郎以下的官员,他几乎是杀了一大半(主时空是直接杀光)。

    然后便是各地布政司,按察使!

    就算是那些没有参与的,也被治了个渎职之罪(主时空全杀)。

    短短七天时间里,推到应天府西市菜市口的死囚就有两千之众!

    而且一直到第八天,依旧是有大批的官员被押解进京,等待行刑。

    唯一值得庆幸的,大概就是朱元璋并没有像主时空那样进行追赃。

    因为那样一来,他便势必会触碰到那些地主阶级的利益。

    不像现在,在屠杀了大量官员之后,他竟还反而得到了百姓的拥戴。

    特别是前线捷报传来的那一刻,正在宫中批阅奏章的他甚至还听到了几声剧烈的欢呼。

    “万岁!”

    “大明万岁......”

    “陛下万岁......”

    这是他头一回听到大明的百姓背着他喊他万岁。

    恍惚之间,他竟止不住有些热血沸腾了起来。

    “刘和!你听到了吗?他们在喊咱万岁!他们在喊咱万岁!!”

    “陛下!老奴听到了!恐怕不止咱们能听到,那满朝的文武应该也已经听到......他们现在的表情一定相当精彩。”

    刘和不愧是朱元璋肚子里的蛔虫,只两三句话,便是瞬间抓住了朱元璋的爽点。

    是啊!

    这么大的声音,恐怕已经是满城皆闻了!

    明天早朝朕一定要好好问一问那些大臣的感受。

    哼!

    你们不是说杀戮过重可能会引起民愤么?

    看到了吗?

    你们错了!

    你们不是民众,也代表不了民众!

    因为真正的民众,早就已经恨不得杀光这些贪官了!

    “......幸好啊!幸好朕之前听从了小不点的建议,设立了国子监实习学堂。”

    “不然的话,如此杀戮下去,怕是整个朝野都将陷入瘫痪。”

    “哼!两千四百万石粮食!可恨之前朕居然还觉得肃清贪官后可能无法转亏为盈!”

    “现在看来,朕还是低估了这些贪官的能力。”

    “两千四百万石粮食!若是用来扩军建城,我大明何愁不能傲视天下!我大明的子民,又何愁不能温饱?”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朕就要成为他们其中的一员了。”

    抬眼望向炽热的太阳,朱元璋缓缓地流露出了一抹微笑。

    而也就是在此时,一骑快马一边大喊着“前线捷报!北元太尉纳哈出率众投降!东北尽归大明”,一边闯过了重重关卡,来到了禁宫之内!

    这是史无前例地事情。

    但在看到其淌血地大腿之后,所有禁卫军都是明智地选择了放行。

    “成了!”

    “快!送下去好生休养!待到棣儿回来,一并封赏!”

    他甚至都不用去看捷报,就能知道发生了什么。

    当即开怀地说道。

    而这一日,也终成为了大明众臣最为惶恐以及不安地一日。

    为什么?

    因为从今天开始,朱元璋的皇权将会上升到一个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高度!

    他们再也无法用民意裹挟于他!

    也再无法对于用兵用人指手画脚!

    就好像是当初的秦皇一样。

    长剑所指,举国尽往!

    不!

    他甚至是比秦皇还要强大!

    因为现如今的大明,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六国的余孽。

    有的,就只有一群拥有者同等文化以及信仰的淳朴百姓。

    “天要变了啊!”

    “从今天开始,这大明的江山,终于是稳如铁铸了。”

    “而我们,应该也是时候向着海洋进发了。”

    望着街道上议论纷纷的人群,李善长深深一叹,也不知道该忧还是该喜。

    至于说为什么不继续西进或者北上......那当然是因为那里环境太过恶劣,要来并没有什么大用了。

    说句不好听的,真要占据了整个草原的话,他们说不定还反而会受到牵累。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