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一九八二 > 第三章 一家人

第三章 一家人

    陈逸转身往家走,眼睛一扫,看到距自己四十米外的篱笆,这篱笆围着菜土,由山坡开始,一直建到河边,宣告篱笆内的这片地归自家所有,篱笆内的河边用木头搭了个小码头,自家的小木船用竹篙插着停靠在码头边。

    下游靠自家盖房的是刘世贤家,他家在房前屋后也开了菜土,但篱笆外靠河边的这块近一亩的空地还没开为菜土,是以这块地,在理论上可以不属于刘世贤家,但实际上,就是陈逸也不好意思去占,虽说他屋后菜土距河边有十多米,毕竟这块空地是在别人家屋后,自家也没提前把这块地围进篱笆。

    走在菜地之间的小路上,陈逸见到靠河这边菜地种的全是需要插扦子搭架子的黄瓜、丝瓜、苦瓜、白瓜、豆角,下个月,这边要种上南瓜,靠公路和山头那边菜地种的是辣椒、茄子、包菜、空心菜、苋菜、小白菜、葱、韭菜、牛皮菜,吃到夏未秋初,秋冬吃的冬瓜、黄秧白、萝卜、胡萝卜、榨菜、菠菜、绒须菜(香菜)、冬旱菜、大蒜、白菜苔、青菜会种满整个菜园。

    大太阳下,菜的叶子有些蔫。

    陈逸清楚,现在种的菜,如牛皮菜,很多是用来喂猪,分到的土地已种上了红薯,红薯藤和红薯都是喂猪的好饲料。挖完红薯,这些土地也会种上菜,吃不完的菜会做成腌菜,如白辣椒、剁辣椒、茄子皮、萝卜干、腌萝卜、腌榨菜、腌豆角、咸菜、酸白菜。红薯也会做成很多红薯干,做酸白菜,是父亲跟北方人学的,全家人都喜欢吃。

    做咸菜最麻烦,洗干净后,要凉干至萎蔫,然后是切碎,晒干,再上笼蒸,最后晒干,如果上笼蒸后遇上下雨,这咸菜算是废了。

    抬眼望望公路,306省道穿过山坡到了河的上游另一个大队,从大山延伸过来的山脊被挖断后,自家靠着的山坡就成了个靠河的山头,因为是乱石头山,就长了些荆棘茅草,没人要,成为生产队的集体财产。

    陈逸心里很佩服今世的父亲,父亲是个精明能干、算盘打得精的人,先下手为强,占了这么一大片别人不要的地方,今年这次分田分土分山到户,自家占的地方全分给了自家,还不影响分土,在生产队的分配会上,个别社员提出自家的地有点多,马上就有人反驳,说那是没人要的地方,当初你为什么不去盖房?另三家也一样,围起来的地方都成了各家的宅基地和自留地,不参与分配。

    这都是勤劳的父亲母亲留给自己这些子女的基业,父母用十多年的辛劳,换来了让人羡慕的成果,当然,自己能干活后,就参与了劳动,哥姐两人就更不用说。

    自家房子周围的菜园快有三亩地了,村里分的土地也有五亩,这是母亲去世了,少了一人,不然分的田土山更多,水田分到七亩八分,山林大约分了一百五十米,这是从山梁到山脚的半边山的宽度。

    自家这些田土山在哪里,自己都清楚。

    走上自家大道,陈逸望向视野里的村落,这里是长条山下少有的大平坝,长条山是江南省中西部的一条山脉,一头由北偏东延伸向南偏西,就是东北-西南走向,长有三四百公里,宽达八十至百二十公里,是清水地区与山对面的德山地区和古城地区的分界线。

    巍巍长条山,还有许多地方人迹罕至,它发源的很多支流进入两侧的清水河和西水河,西水河是江南省第三大河,第一大河是龙江。

    这个村落,上游一边是自家所在的柳平县大树港区周家坪公社陈家湾大队,下游一边是同公社的周家坪大队,两个大队由中间的小河隔开,小河向里延伸十多公里,沿途有众多山冲的溪流加入,尽头是无数小溪流,它的流域占了周家坪公社所辖地域的一大半,在周家坪大队地段,有一条编号不同的207省道连着清水河边的306省道,它横过山脉,通向德山地区的几个县城。这条207省道,也是去父亲生前上班的县属西村煤矿的必经之路。

    陈逸想,今世的自己算是个地理通,对周围的地理有明确概念。

    下游六十多公里处,是有名的清水河大坝,大坝在两山之间将清水河截流,高坝使上游的清水河成为平湖,上百公里的清水河成了一座大水库,大坝安装的发电机组,使清水地区下属的几县最先使用电力。

    大坝的修建,让流经柳平县的清水河变得水深流速缓慢,让清水地区有名的清水河鱼在这段深水区不易捕捞到了,专业的渔民只好把捕鱼当成副业,主业是种田,但想吃河鱼,还是得靠这些搞副业的曾经的渔民,他们在河中放流网,让水中的哪条笨鱼或倒霉鱼挂到网上。

    沿公路往河的下游走七八公里,就到大树港街道,大树港区的区委区政府、区供销社、区医院、区文教办、区中学、农行储蓄所、警察派出所、区邮电所、肉食品收购供应站、区粮站、煤炭转运站、交管站、道班、大树港公社、大树港公社卫生院、大树港公社粮站等等单位都在这里,是大树港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也是交通枢纽,有轮渡运载车辆过河,到达河对面的209国道,306省道通过大树港街道,经过清水河大坝,一直通到百八十公里外的大湖边上的清水县城。

    柳平县城在河对面,渡河后沿没命名的县道行驶四公里连结上209国道,到209国道后往左行(住清水河下游方向)二十四公里,就到了建在河边的县城。若轮渡坏了,去柳平的车辆就得绕行306省道过清水河大坝到209国道,绕回柳平县城。

    去柳平县城,大树港的人就喜欢乘船了,有县航运公司的客船开通航班,每天上下午各有一班对开,很方便,当然,班车也有早上一班,早上走,下午回。

    大树港也有许多县道,县道的路面情况不比省道差,各公社都有县道相连。从大树港街头往里走,就有一条县道通往老铺子公社及更里面的清凉区、县属清凉锰矿、清凉水库,那里面,开始接近大条山脉的深处,大条山脉的地域是比较宽的。去大明溪公社的县道与306省道相连,距大树港街尾有五公里左右,306省道是大树港区的主干公路。

    家门前的306省道上通易水县城,到了易水县,自然有公路通往其它县城。现在,省内的公路网是十分发达的,省道基本上是柏油路,一些重要县道也开始铺上柏油。

    陈逸想,自己回归的是一个好时代,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这个大前提下,自己应当有办法让家里迅速地发家致富。

    还在场坪边上,陈逸就听到小妹陈玫喊“二哥”的声音,陈逸知道自己确实是耳聪目明了。

    自己与今世陈逸的灵魂融合,并没引起兄弟姐妹的多大注意,只说自己变白了不少,这是自然,皮肤中的杂质少了嘛,自己推说是拉肚子的原因,就这么遮掩了过去。

    紧走几步,陈逸跨上走廊,来到厨房门口,对厨房内倚着姐姐、还有些睡得迷糊的小妹笑道:“小玫,二哥回来了。”

    陈逸这两天适应了和兄弟姐妹的相处,对自己的兄弟姐妹满意极了,从融合的记忆中知道,在父母双双不在后,大哥大姐挑起了家庭重担,自己和懂事的弟妹都很听话,最小的妹妹是大家的宝贝,尤其是自己对她最宠,这两年,自己教小妹识字数数,让她可以直接上小学二年级。

    陈逸走进厨房,坐到大姐旁边的椅子上,将靠过来的小妹抱到腿上,一一看看都懒洋洋坐着的大哥陈辉、姐姐陈敏、大妹陈欣、弟弟陈成,还有趴在地上的大黄狗,侧卧的大花猫,微微笑道:“都没精神啊,现在,搞单干了,真的很自由,不必按时出工。”

    当家长的陈辉是个大个子,一张不黑不白的椭圆脸上,有浓黑的眉毛,明亮的眼睛,垂挺的鼻子,适中的嘴,是个英俊小伙子,如果父母仍在,他应该有堂客了,就是因为家境中落,有女儿的人家,都不敢让自家姑娘嫁过来,怕她受苦,尽管有伯伯舅舅张罗,亲事还没谈成,因此,陈辉的情绪经常不高。

    陈辉伸直光脚的腿,瞅眼也是高个,长得和自己相似,却更清秀的大老弟陈逸,说道:“这时候,生产队也没什么活,就是管管水,拔下稗子,只等‘双抢’了,我等会去田里拔下稗子。”

    陈成抢着说道:“我也要给自家割禾插田。”陈成小学毕业,下学期到公社中学上初中,还满脸稚气,但长大了,相貌也不会输于两位兄长。

    陈敏点点头,开口道:“行,可以试着干田里的活,小成,不要去挑重担子,榨了腰,就是一辈子受苦的事。”

    陈成连忙点头答应,十二岁的少年已开始懂事,常常听到伯娘舅妈和其他人夸大姐,说这么个好看的大姑娘,硬是给弟弟妹妹拖累了,为了弟弟妹妹都不愿嫁人,不知将来哪个男人有福气娶到她,陈成怎么会不听大姐的吩咐呢?

    陈逸看看姐姐和大妹,两姐妹长得非常的象,只是姐姐是大姑娘,大妹还有稚气,两人是鹅蛋脸,柳眉丽眼,五官美好,比自己上世在电影电视上见过的明星更秀气,而那些明星是化妆美颜了的,听说卸妆后,素颜与美颜有差距。大妹不大喜欢说话,但极有主见,人勤快,学习成绩也挺好,陈逸想着,问陈辉:“哥,我们请好了搞‘双抢’的人吧?”

    “说好了,都是亲戚,我两个发小也会来帮忙,请七八个人吧。唉,人多了肉不够吃,小敏,要卖几只鸡了,卖菜的钱凑不够。”陈辉叹道。

    一只鸡可换几斤猪肉,猪肉也比鸡肉有油水。

    陈逸知道,这就是当家长的难处,尤其是没钱的人家。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