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一九八二 > 第十六章 大哥的婚事

第十六章 大哥的婚事

    陈逸制着虾笼,嘴里回应着弟妹的问话,问得最多的是小丫头。

    陈敏没多少时间看陈逸干活,先去菜园摘菜,告诉大家,晚饭的菜是辣椒炒茄子,腊排骨烧豆角,炒腌萝卜条,咸菜蛋花汤(一个鸡蛋)。

    菜的量还是比较多,一家人是看菜吃饭,菜是用来下饭的,不当饭吃。

    陈逸知道的腊排骨,就是五六公分长吧,剁碎了其实就是当个佐料,稍大的肉块会挟给小丫头,不过豆角加了腊排骨烧,味道就是好,这也不是经常吃到的,陈逸估计这是姐姐心情好,才安排今晚加餐。蛋花汤是经常有,毕竟家里有十多只母鸡下蛋,不缺鸡蛋,另外是姐姐说了,这是给大家补充营养,这汤是每人够一饭碗的。

    陈敏摘完菜,就是做晚饭。

    当四头猪开始叫唤时,就是陈欣和陈成抬着猪食桶去喂猪的时候。

    小丫头感觉现在的二哥比以前更好,尤其是他身上凉爽,靠着他,就没那么热,此刻,小丫头就干脆搬个凳子坐陈逸身边,就是不靠着,挨近也凉爽些,这个发现,小丫头不想说,担心哥哥姐姐跟自己抢二哥,小孩子也是有小心思的。

    小丫头坐身边,陈逸自然注意不让篾片篾条落她身上,篾是锋利的,篾匠学徒首先学的就是不让篾片篾条伤到自己。

    陈逸很快就编完两个虾笼主体,陈逸模拟了,虾笼做个一米三四长,最大笼径是六十公分,这样好搬运。陈逸将编制速度控制在陈欣她(他)们认可的范围内,让她(他)们认为自己是熟练,没差错,没停顿,这才编得这么快。

    下来是编虾笼两头放的倒须和中部口子上的盖板。

    这两样东西,从材料到制作,陈逸早在脑海中进行了设计和数次模拟,可说尽善尽美。

    对于自己大脑的功能,陈逸没特意挖掘,但根据上世看的书和现在大脑的表现,知道这大脑将是自己未来的凭仗,不是吗?陈逸心头一笑,自己竟然把上世中的明年文理科高考试题想起来了,还记得高考时的细节。当然,自己无需作弊,但帮助一下自己有好感的同学就更容易了。

    陈逸手无停顿地编着手上的东西,看得陈欣陈成是特佩服,又很迷惑,二哥以前没做过这些东西,怎么这么熟练呢?两人归结为二哥聪明,二哥上学,一直是年级的前几名,那些住校生,都比不上二哥。

    在陈辉扛着一床晒垫回家的时候,陈逸已经给四个虾笼两头装上了倒须,正在拴盖板。倒须用细篾条拧在虾笼上,可以很轻松取下。虾笼中部的口子盖板是做成翻盖形式的,用麻绳固定或解开,很方便。

    “大哥,你怎么只拿到一床晒垫?要两床的呀!”陈欣问陈辉。

    陈辉摇头道:“聪明人太多了,商量了一样,好几个都去搬晒垫,学我的先下手为强,国兴哥没办法,让我们去了的只准一人搬一床走,搞平均主义呢。”

    这话听得几人发笑。

    这晒垫确实是个麻烦事,稻谷成熟的日期是有时间间隔,就是生产队集体劳动,毕竟秧苗也不是一天插下去的,但问题是,分田时,水田是分了三六九等的,各家都有三六九等的水田,这样一来,各家就可能同时开镰了,不开镰的人家极少,几乎家家用得上晒垫。

    陈逸摇摇头,晒垫的借来借去,够各家协商的。若各家有水泥场坪,就不需用晒垫,但要农家有经济条件打上水泥地,后世也不多啊,这只能是奢望想法,看来各家是免不了费心费力打商量,协调各家的开镰时间。

    陈辉又道:“陈逸,你说得对,自己编晒垫才靠得住,国兴哥忙不过来。我听国兴哥说过,一床大晒垫要三根多大楠竹,楠竹可以用外面的两层篾,我明天就去砍楠竹,你争取多做几床出来,自家用不了,也可以卖给别人家,国兴哥卖的是四块五角钱一床。还有,他家山里的老楠竹不够,出四角五分钱一根,买别家山里的老楠竹。”

    陈逸一听晒垫才四块五角钱一床,第一个念头是太便宜了,不过又一想,现在一级工的月工资才32.00元,算下来,一天的工时费才1.23元,大哥一个全劳力,去年家里才分了34.67元,按一年365天算,他一天的工时费才0.095元,一角钱不到,这么一算,晒垫四块五角钱一床也不便宜,当然,大哥一天的工时费也不是这么少,全家分的口粮还没算,但家里分的粮也不多,家里就他一人出工。

    现在,自家三兄弟很能吃,家里粮食开始紧张,姐姐在考虑饭里加红薯,节约些大米。但现在自己来了,一切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大哥,我编十床晒垫没问题。”陈逸想想,没多说。

    “十床?那起码可以卖五床,我们分到一床旧晒垫,我拿回一床,再加五床,七床晒垫晒谷够用了,这就可得四床的钱,十八块呢。”陈逸兴奋地说道。

    陈逸笑道:“大哥,我手练熟了,说不定超过十床。”

    陈辉也笑道:“那好啊,我们就买谷子,不用吃红薯,现在谷子是九块五到十块钱一百斤,我们买二百斤谷子就够了。”

    陈辉和陈逸想一块了。

    陈敏在厨房里听着的,说道:“不用买二百斤,买一百斤就足够,新米马上就有了。”她在煮饭,烧出米汤喂猪,没米了,煮猪食就不加米,只加米汤,现在米汤己滤出来,不用大火了,基本熟了的大米焖干焖熟即可,到炒菜时,陈敏有时会喊陈欣或陈成帮着烧火,陈成八九岁就开始帮忙干些事。

    陈辉笑道:“是你当家,你说了算。”又对陈逸说道:“以前爸爸在,我们几家差不多,现在是大伯二伯两家强些,叔叔当支书,有补贴,也不差,就我们恼火,嘿嘿,小逸,你明天要是真成了,我们家就再也不会让人瞧不起。”

    说到这,陈辉脸上有些神伤,因为他想到自己找不到堂客,自己看得上的姑娘瞧不起自己的家,因为自己弟弟妹妹多,家里穷,而自己降低标准想凑合着找个堂客,不想这些自己本来瞧不上的姑娘也嫌弃自己,说到底,就是家穷。

    陈逸敏感地抓住了大哥的心思,停下活,郑重地说道:“大哥,相信我,从明天开始,我们家就会发家致富,以后不是别人瞧不瞧得起我们家的事,而是我们瞧不瞧得起别人的问题。大哥,你年轻,不用急着找堂客,越往后,越是年轻漂亮好看的姑娘随你挑,年年挑十七岁的,堂客找早了,你会后悔的。”

    这话说完后,反应过来的几个年龄大的,包括陈辉,一下大笑起来,心想是啊,自家有钱了,富裕了,什么都有了,什么样的好姑娘找不到呢?

    陈敏走到厨房门口,笑容满面地看看陈逸,对陈辉说道:“大哥,小逸说得对,你不能着急,你要打着灯笼火把找,找个最贤惠最满意的。”

    陈逸听出来了,姐姐还是把贤惠放第一。

    这是对的。

    陈逸笑道:“大哥只要不找个懒婆娘就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