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在一九八二 > 第六十一章 街上汇合

第六十一章 街上汇合

    陈逸和观山金矿行政科的人都心情舒畅,双方是各有所求,心愿达成,心头畅快是理所应当。

    接着,董大刚科长笑道:“小陈,第一次,我们一次性要一头野猪、一头麂子、一头野山羊都没问题,食堂的冰柜放得下,后面,我们就商量着要,最好换些新品种,行不行?”

    “没问题,我来送甲鱼和活鱼时,你们就告诉我要什么。”陈逸答应,这很好办的事。

    行政科的人见陈逸这么好说话,又见陈逸神情一直是落落大方,很是有股大家子气,就跟其它单位的人说话一样,让人根本想不起眼前年轻人是个农家子弟,是个渔夫或是个猎人。

    几人知道眼前年轻人轻视不得。

    夏科长夏克仁试探地问道:“小陈,你天天在打鱼?”

    “放了暑假,才有时间,不过,就是开学了,我也会保证供应的,只是一年后,我上大学去了,就得到时再说。”陈逸实话实说。

    这一说,董科长三人的感觉立即不好了,原以为能长久的得到稀罕的好食材,没想到好运气只有一年。

    董大刚立即问道:“你不在,你家里人不行吗?不是还有你师傅吗?”董大刚很着急,这甲鱼和野味,绝对让矿里的招待提升到最高级的行列,没有比山珍海味更高级的食材了,这一年后没了,金矿肯定会让人瞧不起,这叫由奢入俭难。

    “是啊!小陈,你得一直帮我们啊!”夏克仁也着急道。

    熊立人也求道:“小陈,你得帮我们。”

    陈逸很理解这种心情,上世时,一家经常去的野味店老板突然告诉自己这些食客,说野味店不能再开了,政策不允许了,要关店,自己不也很失落。

    陈逸只能安慰道:“还有一年,会想出办法的,我家里只我能保证甲鱼数量,而打猎,更只我行,没办法,我哥学不大会,我弟还小。我不准备到外省上大学,在江中市读江南大学就行。到时,放假,放星期天,我回来捉捉甲鱼野猪没问道。”

    夏克仁马上接话道:“小陈,明年你可得优先供应我们矿!”

    夏克仁脑筋转得快,之前听陈逸说给西村煤矿送了甲鱼,他们是抢了先,但以后只要自家有,招待优势就在自家了,其实,这招待也牵涉方方面面的事情,局里有两个领导快到退休年龄,各家厂矿领导都想升一升呢,自然要各显神通,给有关方面留下好印象。

    董大刚和熊立人也是脑筋灵活的人,也想到了方方面面,都连连称是。

    陈逸暗自点头,认为这几个行政科的领导不错,必须支持。

    陈逸就笑道:“我答应你们,就算我家与西村煤矿有老关系,我也先供应你们。”

    有陈逸这句话,董大刚三人暂时放下心,心里打定主意与陈逸搞好关系,今天送来甲鱼和活鱼是事实,以后也每周送来,再以后送来野味,那眼前小陈就是个说老实话的人。

    说话气氛轻松下来,陈逸告诉了董科长他们、自己在区中读书,开学就是高三。

    董大刚三人只觉眼前小陈更可靠,对一年后也会得到稀罕食材的事也少了不少担心。

    正说着,夏田和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进来了,这男人手上拿着钱,还有一张薄纸。

    陈逸知道这个四十来岁的男人是出纳。

    “科长,共245.82元。”夏田先告诉董大刚。

    董科长笑对陈逸道:“小陈,感谢你帮了我们大忙。”

    其他人也是点头。

    出纳把钱递给陈逸,又将手上薄纸递过来,说是收据,让陈逸签字。

    陈逸看一眼,确实是收据,就问董科长:“领导,你们买社员的鸡,也是写了收据的?不可能吧?我师傅说,到哪都不留字据。”陈逸心头想,自己早期的人生轨迹,自己少留些痕迹为好,何况自己签个字说明不了什么。

    董科长一挥手,免了。

    陈逸谈好了事,拿了钱,就告辞要走。

    董大刚他们听陈逸说要走,各自才有些惊奇地发现,竟然对眼前小伙子有些不舍的心情,心里当然明白原因,是因为这小伙子能给自家金矿送来在哪里都买不到的稀罕食材,并且,与这小伙子交谈让自己有心理舒畅感,总之,能帮自己金矿。

    陈逸出门,对跟到院子里送行的董科长几人挥挥手,说声“星期四见。”就骑车出了院子,心道自己会对得起这些客户。

    陈逸把心思转到街上,心想大哥的生意也应该做得差不多了,虽说这时上班的人工资不高,其他人的收入也不多,但相对物质更少的情况下,家家是有储蓄的,国人有储蓄的好习惯,所以紧俏物质仍是畅销,没听说过现在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新鲜猪肉卖不出去,毕竟人口基数大,这家

    若不要,那家就会抢着买,自家的活鱼也一定好卖。

    路上的风景已被陈逸超级计算机般的大脑贮存,一眼看过,永世不忘。

    公路上行人渐多,有人在稻穗变黄的田野上进行田间管理,太阳升高了,空气也升温,江南省的夏天,人就象处在一个巨大无比的蒸笼中。

    陈逸可以感觉周围的环境,但自己不受环境影响,心想自己暑已不侵,寒也将照样不怕,不惧寒暑,应当是修炼者的第一个小小福利,也应该属于神仙般日子的属性吧。

    对于修炼,陈逸知道自己太憧憬了,想着记忆中的玄幻科幻内容,不觉之中,观山金矿到街上的十二三公里路程走完了。

    街上陈逸熟,有融合的记忆,陈逸没丝亳陌生感。

    正街上全是木房子,中间的房子历史悠久,封建朝代就有。房子是几户人家连在一起形成一栋,栋与栋之间也有防火通道,除了防火,它有另两个作用,一是方便掏粪,二是方便居民去后面山脚下开垦出的菜地种菜,这菜地原则上是属于生产队的,但约定俗成,就让开了菜地的居民使用了,但毕竟山脚下平地、坡地、空地有限,街上有菜地的居民家很少,有菜地的居民家,靠的是这些居民家的老一辈先下手为强和勤快。

    街道还算宽,两辆大客车可以轻松会车,街头到街尾是沥青路面,据说是交通局特批修筑的。陈逸现在想,这街道真是超前规划了,莫不是以前是封建时代时这里有住军?才修这么宽的街面以方便跑马?后世肯定会修绕镇公路,306省道肯定要往后挪几公里绕过街道,这是发展的必然。

    大树港区政府在街尾些,是原来王财主居住的大院,功能齐全,是真正的大院,街尾最后几家老居民的房子后面,新修建了区肉食品收购供应站、大树港公社粮站、道班、大树港公社、大树港公社卫生院,区中学与大树港街道小学距街尾有些远,学堂就该建在清静些的地方,听说王财主当年领头扩建了教舍。

    街中心是码头所在地,原来有大码头,有装卸货物的滑车道,水面抬高后,码头也往后退,与街道的高差只剩一两米,水面恰好淹到沿河修的一些高脚房下,个别要淹的,修了砼基脚。

    街上的行人很多,沿街都可见上街贩卖自家蔬菜、鸡蛋、鸡鸭、桃子、梨子的农民社员,街头有个肉摊,陈逸知道街中心也有个肉摊,街心才是贩卖农产品的农贸市场。

    陈逸才一看见码头,就见陈辉、陈欣、陈成站在码头上等着自己了,陈辉手上拿着秤。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