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河朔儿女 > 第六十七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六十七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自从宋军在丁家洲大败之后,朝廷上下陷入恐慌之中。贾似道被弹劾失去相位,由陈宜中王爚继任。

    不久,右丞相陈宜中等人以“大臣具四海之胆,罪莫大于误国;都督行诸军之事,律尤重于丧师”为理由,一致认为奸相贾似道难辞其咎罪魁祸首,请求朝廷下令问斩。可是,谢太后极力庇护,声称贾丞相勤劳三朝,即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由,从轻发落,此举引起朝野一片哗然。

    谢太后为了护住脸面,给臣子们一个不缺憾的结局,便把奸相贾似道同党一律诛杀问罪。

    大汗忽必烈得到爱卿郝经一行即将北归的准信后,遂心花怒放,喜上眉梢。他乐得叫来姚枢、张文谦等人同聚一堂共饮庆祝酒。除此之外,还派慰问特使骑快马去迎接回国的郝经。忽必烈获悉郝经身染重病,顿时甚是紧张与不安,他急忙派遣御医去道上跟随诊治。

    一路之上,沿途老百姓听说后,提壶携浆,夹道欢迎,争相目睹国信使的风采,并递上那诚挚的心意。只见郝经满头银发老态龙钟,观众们深为郝经高风亮节而激动不已,一行行热泪为君而流。

    郝经坐在车上,看到这一张张兴奋的面孔,便兴奋异常,他强打精神,对人群拱手施礼表示感谢。

    国信使一路颠簸逶迤,风尘仆仆,终于抵达京都。忽必烈在宫内为郝经接风洗尘。

    这时君臣相见,唏嘘不止。大汗忽必烈紧紧地攥着郝经那嶙峋的双手,久久地握在一起。只见忽必烈看着郝经怜恤地说:“郝爱卿,朕让你吃苦了。那是朕无能啊!”

    郝经感慨道:“陛下英明,臣生前还能看到陛下,那是臣的荣幸。”

    于是,君臣二人互诉衷肠,并对目前形势进行了磋商。

    忽必烈对郝经说:“老爱卿此去历经十余载,朕殚精竭虑,对爱卿的诸多建设性提议,均一一践行,致使国富民强。”

    “如此看来,老爱卿绩伟功丰,真可谓彪炳史册。”忽必烈语重心长道。

    郝经咳嗽着,强打精神起身欲施礼,被忽必烈制止。

    郝经回答道:“承蒙陛下抬举,臣一介儒生尚能得到陛下垂青,真可谓三生有幸!”

    忽必烈感慨道:“老爱卿先天下之乐而乐,后天下之忧而忧,让朕十分感动!”

    郝经谦逊道:“那都是陛下胸怀世界,文治武功,致使天下之才俊皆归于麾下。”

    忽必烈沉吟道:“只可惜,众多老臣业已去世,朕希望爱卿安心养病,期待病愈后,继续为国做贡献。”

    郝经微笑着颔首,随即说道:“陛下,臣有一事相求。”

    忽必烈手捋长髯,问道:“爱卿何必委婉,只管说来。”

    斯时郝经两眼又红了起来,道:“陛下,此次国信使团中,大部分成员或病或受宋主折磨而饮恨离世,臣希望他们的家属能够得到陛下的抚恤,不知可好?”

    忽必烈扬声说道:“凡是对国家做出贡献的革命烈士,朕一律给予优厚待遇,不能让他们的鲜血白流,汗水白出。”

    郝经强打精神施礼道:“谢陛下!”

    “臣还有一事,不知当讲不该讲?”

    “爱卿但说无妨!”

    郝经再次施礼道:“臣一生渴望和平与统一,息民弭兵是我最大的心愿,希望朕能够采纳。”

    忽必烈慨然允诺。

    接下来,郝经病情愈来愈严重,病入膏肓。忽必烈命令大元帅伯颜停止进攻,即刻动身返京。

    在郝经病榻前,同僚张文谦对郝经说:“陛下下诏,已停止进攻宋国,你就安心养病好了。”郝经闻听之后,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郝经病逝后,忽必烈恸哭不已,朝野上下无不化悲痛为力量。

    此后不久,宋国之扬州、泰州先后归降元廷。宋主战派李庭芝将军率部抵抗,一度给元军制造麻烦,终因势单力薄而英勇就义。

    忽必烈看到还有不俯首宋将敢来挑战,好不心戚!忽必烈在大元帅伯颜一再“力劝”之下,重启灭宋战争。伯颜领旨后,亲赴战场,挥师东进,直指宋国都城临安。

    斯时前敌总指挥董文炳部驻扎盐官县,盐官,临安属下的一个大县,二者相距九十里。董文炳将军派遣使者前往招降,宋朝官员就是不听,继续坚持己见。宋朝官员一致认为:蒙古鞑子与汉族势不两立,决不做亡国奴。

    此时元军已兵临城下,见宋朝不投降,妄想继续顽抗。元军诸将再三请求屠城。

    董文炳将军说道:“盐官与临安不到一百里地,我军声势浩大,临安只能智取,不能轻易动武,若轻杀一人,则危害大计,更别说屠城了?!”

    董文炳将军继续说:“宋朝主子的祖母谢氏,已命令国相陈宜中派来使者要求投降,并与丞相伯颜约会于长安镇,如果忽然听到有屠城的残象,则临安上百万生灵,那还有什么指望呢?你们出的策略不对。”

    于是,董文炳将军亲自走到敌营栅栏门口,好言相劝并讲事实摆道理晓以利害关系。守将心有所动决计投降。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让盐官知县心悦诚服。董文炳将军再次派遣使者入城劝降,盐官知县权衡利弊之后,为了全城黎民百姓的生命安全,遂献城投降。

    就这样,董文炳部与丞相伯颜部在临安城北胜利会师。

    宋将张世杰拒不投降,他想携带宋主从海上逃跑。董文炳将军早已洞晓敌人的鬼主意,遂带兵绕出临安城南,戍守浙江亭。宋将张世杰看到无计可施,乃命宋主弟弟吉王赵罡、广王赵昺向南逃走。同月十九日,宋主赵显束手待擒,并献国都临安城投降。

    中书左丞、大将军董文炳陪同主帅伯颜带领十个骑兵巡视临安城壁,还到钱塘江去观潮。

    同年二月初五那一天,丞相伯颜命将军董文炳进临安城罢免宋朝政府,散遣三司卫军,封籍中外府藏,检视太庙、景灵宫、礼乐器、册宝、郊天仪仗、秘省史馆、礼寺、图籍、祭器等物。不仅如此,还把城内集宋朝一大堆能工巧匠、学术名流等人才一并带回元朝大都,做为战利品上缴。

    董文炳将军取出宋主诸玺符,上呈给丞相伯颜。丞相伯颜奉诏欲携带宋主回大都觐见朝廷,有诏留事一委文炳。禁止大的奸滑之流出现,抚慰士女,宋朝黎民百姓还不知道主子换了呢。

    右丞相伯颜凯旋后,把董文炳将军留下来镇守浙东浙西,自己押解宋朝宋恭帝赵显、全太后等一并押解北上,太皇太后谢道清称病搬出皇宫,元兵催促其动身北上时,谢道清一会说这儿难受一会儿说那儿不舒服,赖在床上,死活不愿走。元兵一看,老太后这不是在玩赖吗?在征得伯颜同意后,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连床带人一起抬走了。俘获的宋朝政府要员到了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下诏赦免了他们“系颈牵羊”的投降仪式,这倒让这些俘虏感激不已。

    右丞相伯颜回到元大都,前面旗手打着写有“天下太平”的大纛,十分壮观地进入了京都城。

    不久,元朝皇帝忽必烈举行了盛大的受降仪式,宋朝君臣奉献上珠宝金银做为投降的见面礼,赵显、全太后、宰执大臣以及各级官僚,一个个身穿朝服拜见忽必烈。

    临安,又名杭州,宋朝国都,浙江大都会。杭州地狭人稠,平时仰仗四旁供给。元朝大军既至,城市道路阻隔,交通陷入了瘫痪状态,人们吃饭都举步维艰。

    董公文炳命令张挂榜文,听商旅通行,关津者都不得滞留。如果有梗塞不通的地方,仰所在官司,以兵护送。

    仅仅过了一两个月,舟船聚集,集市商店货物充盈,至此,人们不再受饥饿的困扰。

    当时,翰林学士李槃奉诏书到杭州召集宋朝有学问之士,共商文艺大计。董公文炳对李槃说:“国家可以灭亡,历史不可没有。宋朝有十六个主子,有天下三百多年,他们的史官记载,都在历史档案馆里,应该全部收集以备典礼。”

    乃得宋朝历史以及诸注记五千多册,悉数归到国史院。

    宋朝宗室福王赵与芮赶赴杭州,并携带巨资重宝送给元朝那些达官贵人。独独董公文炳坚拒不收,等到检查官登记赵与芮所行贿受宝者,只有董文炳不在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