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崛起:寒门仕途 > 第15章:还是做生意划算

第15章:还是做生意划算

    刘枫回到家时,已经是傍晚。

    母亲一见他就哭个不停,说他的病才刚刚好,怎么敢有这样大的动作,要是又发病了可怎么办。

    刘枫也奇怪,若是按照原主的记忆,自己就算是多吹吹风都会咳嗽好几天,怎么这一次一点儿事都没有?

    也许是原主死后,把他这身病也带走了吧。

    反正现在他已经是个正常人了,不用担心动不动就生大病。

    家里不仅有卖花露水赚的钱,还多了一百两刘金的赔款,一下子富裕了起来。

    刘业和刘传回村时,还特意去了买了猪肉。

    一家人几个月以来第一次吃猪肉,感慨良多。

    家境好了起来,刘枫终于可以专心准备来年二月的县试了。

    不过,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清河郡主交代的花露水。

    听霍子常说,清河郡主并不会在金陵久住,入冬以后会回京城,到时候应该就不用送去了。

    但刘枫合计了一下,如果每个月只是给她做几瓶,难免太费事了。

    他做的简易花露水不能久放,否则就酒精会挥发殆尽,精油也会变质变臭,彻底失去效果,所以根本没办法一次交货太多。

    那还不如以后就做这生意算了。

    批量做,批量卖,还能赚不少钱。

    于是刘枫便找来大哥商量。

    他要考科举进入仕途,不可能一直顶着商人的身份。

    但大哥不一样,如果顺其自然,他只会成为一个在土地上劳作一辈子的普通农民。

    就算以后他高中进士,位极人臣,大哥最多就跟在自己身边帮忙,或者成为一个地主。

    这不是刘枫想要的。

    刘枫不比古人,没有士农工商这样的等级思想,所以觉得做一个有钱的商人也没什么不好。

    万一以后会乾坤逆转呢?

    而且,商人在各地流动,消息灵通,说不定以后他还要找大哥帮忙。

    刘传是个老实憨厚的庄稼人,不识字也不精于算计,且对商人有刻板印象,死活不肯答应。

    刘枫软磨硬泡,才把他说通。

    然后两兄弟又去找父亲说。

    刘业倒是没有那么古板,没说什么就答应了。

    现在家里的地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他一个人也能做得下来,就算不行,也可以找别人来帮帮忙,花不了多少钱。

    在父亲看来,读书和经商,一个是和书打交道,一个是和人打交道,都能长见识。

    人,就是不能一辈子都面对麻木的土地,这样只会成为一个麻木的蠢蛋。

    这是他年过半百后才得出的人生经验。

    第二天,刘枫开始手把手地教刘传如何蒸馏酒精、如何萃取花瓣精油,以及如何调配比例。

    刘传虽然憨厚,但也不笨,三下两下就学得有模有样。

    一上午下来,基本程序他已经全部学会。

    又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刘传终于自己一个人独自调配出了一瓶花露水。

    味道和刘枫做出来的略有差别,但刘枫做出来的也不是最好的。

    各有千秋。

    这东西比例究竟如何,没有标准答案,只能靠刘传慢慢探索。

    花露水的事,就暂时和刘枫无关了。

    先从小本买卖做起,等赚了钱,再到城里去租个铺子,然后一步一步地成为巨富。

    想想就是一个动人心弦的励志故事。

    刘枫坐在书案前,仔细回想着这几天发生的事,心里一阵唏嘘。

    明明才来到这个世界三四天,为何会有一种如此熟悉的感觉。

    他感觉前世的自己在逐渐消散……

    “不管了,就当是做了一场梦吧。”

    他拿出一本已经被翻脱页的《孟子》,仔细读了起来。

    国朝推崇孟子甚于孔子,所以这书上的每一句话他都必须格外熟悉,这一点原主做得很好。

    书上的话,他几乎都滚瓜烂熟。

    每读一句,刘枫都仔细对比正文旁的注解与他前世所看的朱熹的注解。

    居然如此多的暗合之处!

    简直可以说神似!

    难道说,理学是儒学发展的必然吗?

    他记得前世曾读过一片文章,讲的是儒学发展的脉络,里面提到,唐宋以后,儒学与佛学渐融渐深,才催生出了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由于当时还未把研究重心转移到八股文上,所以只是浏览,并未细究。

    没想到果然如此。

    那岂不是天助我也!

    有了朱熹的加持,自己在科场上的文章肯定是又有新意,又不离经叛道,想不考中都难。

    刘枫顿时沉浸在喜悦之中。

    翻书犹如翻试题答案一般,越看越高兴。

    却没发现小刘倩已经偷偷地跑到自己的身旁。

    “二哥在看什么?这么高兴?”

    突然被打断的刘枫大惊,本来就破损的《孟子》被他扯烂了摔在地上。

    “倩倩,你这么来了?”刘枫一看是妹妹,便没有生气,急忙把书捡起来。

    “我也想识字,娘让我来找二哥你。”

    刘枫有些惊讶,这小妮子这么会忽然想起识字来了?

    但他也确实认为小刘倩应该学些字,最好读点书,便没有想那么多,于是问道:“倩倩想学什么字啊?”

    小刘倩摇了摇头:“二哥教什么我就学什么。”

    刘枫犯起了难,她的名字很久以前就教过了。

    那教什么呢?

    小孩子肯定对押韵的诗歌感兴趣,读起来朗朗上口。

    刘枫依稀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时,一群孩子满口说着骂人顺口溜的场景。

    嗯,教念诗。

    《诗经》虽然不错,但里面的诗大多都有生僻字,不太好写,还不适合教给她。

    想了一会儿,有了。

    刘枫摊开一张纸,用很标准的正楷写下了一首词: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每一句都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更重要的是,内容简单,贴近小刘倩的生活,老少皆宜,拿给小孩子读再合适不过了。

    刘枫一字一句的教小刘倩读。

    小刘倩很感兴趣,再加上这首词实在押韵,读两遍就已经滚瓜烂熟。

    “今天就学写开头的八个字,‘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好。”小刘倩小鸡啄米般地点头。

    刘枫便一笔一划地教她写。

    这孩子很聪明,简单的字很快就学会了,只有‘檐’、‘溪’两个字,一直写错,纠正了许久才改过来。

    八个字学完之后,小妮子高高兴兴地走了,说是要给娘背新学的诗。

    刘枫也很高兴,和小孩子待在一起真的会年轻。

    真是美好的一天。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