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晚清枭臣 > 第34章 潜移默化

第34章 潜移默化

    “兵法: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曹操遣兵派将在正面摆出阵势的其实不是主力,主力以奇兵姿态迅速在次要战场收拾敌军后,又迅速回到主战场……

    官渡之战时,刘备起兵反曹,占领下邳,屯据沛县,并与袁绍联系,跟袁绍合力攻曹。曹操为避免两面作战,决定先击溃刘备,于是一面派兵扼守黄河要隘,一边亲自率精兵东击刘备,迅速取得胜利,迫降关羽,刘备全军溃败,只身逃往河北投奔袁绍……

    其后解白马之围、突袭乌巢等,都是奇正交互运用的经典之作……”

    孔昭易看着三人缓声说道,张谨与张肃若有所思,而张微则是尴尬地笑了笑。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要先让自己利于不被打败之地,伺机寻找对手的失误,一举获得战争的胜利……官渡之战,曹操兵强但人少,粮草更是不支,袁绍兵多粮广,沮授曾献计‘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采取消耗战,将曹操耗死,正是此理……”

    张谨想了一会儿,缓声说道。

    张肃闻言,点了点头,沉吟片刻说道:“《孙子兵法》有云‘逸而劳之,亲而疏之’……曹操明白其兵力和粮草与袁绍打不起消耗战,必须快速结束战斗。怎么快速结束战斗,让敌人无法拖延?就是在各个环节上击怒对手,逼迫对手决战。

    火烧乌巢,绝袁绍粮辎,以及阵斩淳于琼,并割去俘虏的耳鼻驱回袁绍大营,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激怒袁绍,以便快速交战……

    毕竟此前,曹操一直都是一位爱才之人,碰到将才从来都是礼贤下士,为我所用,但这次果断出击,想必就是为了逼迫袁绍决战……”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而后,四人又围绕官渡之战纸上谈兵分析了一番,越说越起劲,挥斥方遒,一个个都化身为了事后诸葛亮,觉得自己要是在官渡战场上也一定能击败对手,封官受爵,都过足了嘴瘾,虚荣心爆棚……

    “咳咳咳……”

    半个时辰后,看着面红耳赤、越说越离谱的几人,孔昭易感觉气氛与情绪都到了,便装模作样抬头看了眼天色,轻咳了几声,就要终结众人对官渡之战的讨论。

    “嗯……天色不早了,接下来,我们还是进行下一个议程吧……我们之前的《海国图志》说到哪了……”

    说着,孔昭易还晃了晃手中的那卷《海国图志》。

    “我记得讲到英吉利了……”

    机灵的张微随口答道。

    “嗯……没错,之前讲了印度,英吉利还有大半还没有讲完……”

    张谨闻言也是点头,缓声回答。

    看了看张家三人对《海国图志》并不太在意的神情,孔昭易笑了笑说道:

    “既然刚刚你们几个都自比周瑜与诸葛亮,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学了《海国图志》对洋人有所了解……

    那我问你们,为何英夷远渡重洋驾船而来,兵不过万许,补给困难,而我大清占净地利,还能就地获得补给,兵多将广,兵员是英夷的数十倍,八旗绿营更是猛将如云锐不可当,而且还是在林文忠公的英明领导下,那为何英夷能连克我大清数镇,最后逼迫我大清不得不结下城下之盟,割土开埠,以至于如今鸦片泛滥成灾……”

    “啊……这……”

    闻言,张家三兄弟脑袋里的热血仿佛是被泼了液氮瞬间就冷静下来了,整个人也像是被冻僵了,全都一动不动地低着脑袋。

    看着三人的窝能模样,孔昭易气不打一处来,同时也感受到了清王朝如今在人脑海中根深蒂固的权威,想到这里,他也不得不将自己的计划改了,打算采取更温和一些的方式将小伙伴哄上造反之路。

    “呵~!看把你们一个个给能的!刚刚不还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怎么现在就支支吾吾不开口了!为何我大清就以多战少还是输了?!说啊?!!”

    孔昭易不屑地瞥了三人几眼,冷言斥责道。

    “少爷……我们……”

    面色苍白的张谨抬头看了孔昭易一眼,结结巴巴地说了一句又低下了头,身体颤抖如筛糠。

    “唉……亲历过抗击英夷战事,并对洋人十分熟悉的魏源在《海国图志》的筹海篇中提出了‘以守为战’、‘以逸待劳’的战略思想,以及‘诱其深入’、‘坚壁清野’、‘出奇设伏’、‘水陆夹攻’、‘草木皆兵’等战术原则,魏源这套防英夷之术你们又是否觉得有效呢?”

    看着张谨三人这没出息的模样,孔昭易只能叹了口气,温声问道。

    眼见孔昭易终于不再追问那个大不敬犯忌讳的话题,张家三兄弟终于在心中松了口气,脸上也恢复了血色,开始思考其孔昭易的问题来。

    “少爷!我觉得这套防英夷之术很有道理,当初英夷来犯,不过是凭借其坚船利炮和犀利的火器,袭扰的多为沿海的府县,并且快战快决,就是因为其孤悬海外,粮草为难以为继。

    而且英夷也从不敢上岸与我大清对峙鏖战,因为他们也清楚,若是他们上了岸,深入境内,必然败亡……”

    张谨看着孔昭易小声地回答道。

    孔昭易闻言点了点头,又看向了张肃与张微两人,说道:“嗯……不错,你们两呢?”

    张肃想了想说道:“嗯!少爷,我也觉得魏源大人的办法很有道理……”

    原本还在思考的张微闻言,连忙说道:“我也一样……”

    “好!既然你们都觉得魏源的防英夷之术很有效,那假如,当初魏源向朝廷与林大人献上了这套防英夷之术,那么朝廷能赢吗?用你们的所学所见好好想想……”

    孔昭易笑着点了点头,一脸笑意地问道。

    “这……我……我觉得如此的话,朝廷必能击败英夷……”

    张谨想了好一会儿,皱着眉头看着孔昭易,支支吾吾地回答道。

    张肃抿了抿嘴唇,缓声说道:“嗯……我觉得朝廷应该会先败后胜,最终击败英夷……”

    “额……我觉得,朝廷必胜!若是英夷在沿海取胜后继续长驱直入,在朝廷大军的围剿下必将迅速灭亡,而若是英夷一直侵扰沿海,时间一久,英夷也将难以维系,必将不攻自破……只是,英夷的火器异常犀利,不管是上面哪种情况,沿海之地,必将死伤惨重……”

    张微见三人都紧盯着自己,也不好再说一些拾人牙慧的话,而是细细思考后将自己的真实想法道出。

    “啪啪啪……”

    “嗯……你们说得都很好……”

    闻言,孔昭易面露微笑地看着三人,鼓了鼓掌,笑着说道。

    “只是啊……我不知你们是刻意还是无意……你们都忽略了一件最重要的,那就是先帝会采纳魏源的计谋吗?

    道光二十一年,由于战事的失利,魏源悲愤填膺,愤然弃笔从戎,投入两江总督、抵抗派将领裕谦幕府,到定海前线参谋战事,并在此战后花费十余年的时间写了这长达百卷的《海国图志》,并且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的序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将编撰此书的缘由讲得非常清楚,但是朝廷采纳了吗?!”

    “没有!十三年前,朝廷与英夷交战之时,用的火绳鸟铳,现在呢?!清剿小刀会逆匪之时用的还是鸟铳,被逆匪打得溃不成军……

    最后,一座小小的上海县被围困了一年也没拿下来,反倒是朝廷不得不向洋人求助,购买洋枪……但终究朝廷也是没采纳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进献的计策……

    连栽了几个跟头后,朝廷都没采纳魏源的计策,你们凭什么觉得先帝就会在当初与英夷交战之时采纳这套防英夷之术……”

    面对孔昭易充满说服力的言辞,张谨三人有些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毕竟先帝作为一个泱泱大国至高无上的的主宰,在处理军国大事之时又怎会顺便采纳一介书生的计策。

    凭什么?!难道是朝堂上的衮衮诸公没有脑子吗?!!

    突然间,眉头紧皱的张谨仿佛是想起了什么,一脸兴奋地对孔昭易说道:

    “额……少爷!魏大人与林文忠公林大人相交莫逆,林大人当时也被先帝看重,为两广总督,若是由林大人代为上奏,先帝必将采纳此策!”

    “没错!时任两江总督的邓廷桢也是林大人的莫逆之交,有两位大臣的支持想必先帝一定会采纳!”

    张肃闻言也是大叫一声。

    而后,张微三人便眼巴巴地看着孔昭易,眼中满是期待与骄傲。

    对于三人的期望,孔昭易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冰冷的话语从他的笑意之中飘出,砸碎了他们心中的幻想。

    “呵呵呵……你们的想法很好,但现实很残酷……你们觉得魏源一介书生,凭什么他能够写出《海国图志》,这其中,林大人出了很大的力,魏源的防英夷之术,很大一部分都是林、邓两位大人抗击英夷的战事之中实践并总结下来的……

    当初,两位大人用这套办法对付英夷时取得了很大成效,只是,你们也知道英夷坚船利炮非是我大清所能比拟,用这套计策,不免是要造成很大伤亡的,因此英夷在南方的进攻未能得逞,受阻后就沿海岸北上,陷定海……

    自此,林、邓两位大人连遭贬斥,朝廷一改对英夷的抵抗态度,先帝先后派遣直隶总督琦善,宗室奕山处理英夷事宜,并以重治林、邓两位大人作为筹码与英夷和谈……

    结果你们也知道,战事连连败退,朝廷不得不签下了城下之盟,而林、邓两位大人也遭牵连,被贬XJ……”

    而张谨三人还是有些难以置信,在他们的眼里,这套防英夷之术是完美的,而在战争之中有所伤亡是再所难免的,宣宗也不应该因此一改前态,毕竟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英夷必将退败。

    这种情况下,朝廷怎么会想着和谈,更何况是严惩林、邓两位有功之臣作为代价,张谨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其解,他们疑惑地问道:“少爷……这是为什么……”

    “这世道……不是所有人都在意战事输赢……于国有利但是却不一定于人有利……朝堂上的王公大臣与升斗小民看到的风景是不一样的,不是所有人都是人,要知道自己的位置……不要乱想,我大清自有国情,向来如此,有时候找找自己原因,这么多年了赋税交没交齐,有没有忠君报国?”

    怕说一些犯忌讳的话刺激到张谨他们,孔昭易也只是隐晦地提点了一下。

    闻言,张谨三人陷入了沉思。

    “好了……不要再胡思乱想了……现在还是学习为重,有道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想要将洋人驱逐出我大清,未来洋人不再欺诲我大清,我等自然要对洋人多加了解……现在,看书……”

    孔昭易晃了晃手中的《海国图志》对着张谨三人说道。

    “是!少爷!”

    张谨三人闻言重重地点了点头,异口同声地说道。

    看着发奋看书的三人,孔昭易满意地点了点头。

    作为新时代的造反派,孔昭易造反后肯定要更风易俗,革新民众的观念,而且在他的战争对手肯定不会局限在大清国内,毕竟当前的时代也不允许他这么做,他相信打开了中国大门的欧美列强一定会与他发生冲突,这是不可避免!

    更何况,要是想让新生的国家快速实现工业化,为了资源与商品倾销地,战争就不可避免,毕竟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内!

    因此,孔昭易就需要让张谨三兄弟真正地去认识这个世界,洗去天朝上国的错误观念,明白对手与自己的真实处境。

    而《海图国志》也正是此时最为合适的书籍,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

    这不仅能够帮助张谨他们了解“夷情”,帮助他们习其“长技”,以抵御外侮,振奋国威,并且能够撬动他们对清王朝根深蒂固的畏惧与奴性,变革他们的一些观念。

    孔昭易相信,在他潜移默化的教导下,张谨他们肯定能成为他造反的得力助手与志同道合的好伙伴……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