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晚清枭臣 > 第58章 备考受赏

第58章 备考受赏

    咸丰五年乙卯年正月十八日惊蛰(1855年3月6日)。

    孔宅中府,族长孔昭烨终于从繁忙的春耕准备之中抽出时间,唤孔昭易前去书房抽检备考成果。

    进了孔昭烨的书房,孔昭易便见神情疲惫的孔昭烨坐在主座上揉着太阳穴,他赶忙长揖到地,言真意切地说道:“小弟拜见大哥,大哥安好……”

    不谈其他,单说孔昭烨能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关心他的县试,孔昭易在心中对孔昭烨这个族长和大哥是非常尊重与感激的。

    “嗯~!”

    孔昭烨点了点头,朝孔昭易招了招手,“十一弟无需多礼,起来吧……十一弟,你如今回家苦读已有十日,现距县试最多也只有一月之期,不知你准备得如何了?”

    孔昭易直起腰,定了定神,从容不迫地说道:“小弟这十日来苦读经典,日夜不辍……且经上海一事,小弟破开禁锢,大开眼界,科试制艺水平也略有提高,虽不敢言通过县试十拿九稳,但我心中也有五成把握……”

    “五成把握……”

    闻言,孔昭烨盯着孔昭易愣了会,感觉孔昭易的话多少有些大夸其词,不过他没有立即开口训斥孔昭易,而是决定跳过经典文书默写这些小儿科的考核直接上大题,掂量一下孔昭易的真实水平。

    想到这,孔昭烨捋了捋胡须,面无表情地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出一题给你来做,如何?”

    言罢,孔昭烨当即就站起身来,提笔在纸上写下了题目。

    “十一弟,现在就看看你备考学习成果了……”

    言罢,孔昭烨便撂下笔,慢条斯理地走到孔昭易身旁拍了拍孔昭易的肩膀,转身走向了里间的饮茶室中。

    孔昭易朝孔昭烨点了点头,走到书桌旁,定睛一看,纸上赫然写着“国人皆以夫子”六个大字。

    孔昭易在椅子上坐下,闭目一想,立刻便回忆起了这六个字的出处为《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三节,也是成语冯妇搏虎的由来,原句为“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知其来源后,孔昭易便凝神细思题意,没一会他心中就有了思路。孔昭易从一旁拿过一张白纸,提笔破题:有皆以为然者,齐人之望大贤切矣。

    仅仅两刻钟后,孔昭易的文章便落成了,他又花了点时间将其按照科试要求重新誊抄了一遍,吹了吹纸上的墨迹,他拿起答卷走向饮茶室喊道:“大哥,我写好了。”

    饮茶室的躺椅上,打瞌睡的孔昭烨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

    “什么?这么快就做好了?!”

    看着门口孔昭易手中的那张纸,孔昭烨难以置信地瞪大了双眼,他又看了看一旁的座钟,确实是只过了不到三刻钟啊!!他瞪着眼睛又看了两遍,确定座钟的时间和门口的孔昭易都不是幻觉,他连忙掀开身上披着的皮裘,快步从孔昭易的手中拿过答纸。

    “好!好!好!”

    一口气看完孔昭易的文章,孔昭烨激动地挥舞着答卷连连赞叹,眼前的这篇文章的立意与行文比几个月前孔昭易那篇考试之作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孔昭烨都不敢保证自己写的文章能比孔昭易更加出彩。

    而且孔昭烨心里很清楚,孔昭易上海一事上赌对了——他从弟弟孔昭炜口中得知孔昭易对知县刘郇膏有救命之恩,而刘郇膏也对孔昭易非常看重。而以孔昭易目前的水平,他想要从青浦县县试中脱颖而出是完全没问题的。

    这样,于情于理,孔昭易县案首的身份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了。

    只是,孔昭烨也并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他明白打铁还须自身强,就算孔昭易的童试没问题了,今后也要面临科试和乡试考验。

    而且,孔昭烨也更害怕孔昭易因此骄傲过度、目中无人,不好好准备县试,荒废了学业,将来在县试所做之文大打折扣,那么就算刘郇膏将孔昭易抬上了县案首,那孔昭易也会因此落下话柄并将刘郇膏身上的人情挥霍干净。

    “刷刷刷。”

    为了敲打孔昭易,让他保持谦逊之心,孔昭烨苦思冥想了好一会,截了论语中的一段话,出了一道偏难怪的截搭题——皆雅言也叶公。

    这道题目:上半句“皆雅言也”,出自上《论语》《述而》第十五章。原章书云:“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下半句“叶公”二字,出自同篇第十六章。原章书云:“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此题只出前一章最后四字及第二章开头两字,连在一起,“皆雅言也、叶公”,从表面逻辑上讲,简直不知所云,就算是孔昭烨自己见了也得犯愁,不知如何下笔为好。

    孔昭烨笃定若是孔昭易这次这么怪异的难题都依然完成的很好,那么,他想他们家族这一辈最起码也得出一位举人。

    只是孔昭烨做梦都没有料到,孔昭易作为应试教育刷题怪胎,早就见惯了各种偏难怪的题目,不仅应试答题能力强悍,而且如今记忆力超群能将脑子里装着的各种稀奇古怪知识纷纷信手拈来。

    于是乎,依然是三刻钟左右,孔昭易再次顺利的交了卷。

    而这一次,孔昭烨没有偷懒睡懒觉,而是亲自坐镇监考,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孔昭易只用了三刻钟便将一篇八股文捣鼓出来了。

    虽然孔昭烨看后发现此篇文章虽然不及之前那篇出彩,还有一些瑕疵,但也是一篇不可得多的佳作,其立意清晰,行文有理有据。

    “才思如此敏捷,目光如此犀利,胆气如此雄厚……假以时日,哪还了得?!而我孔家又该何去何从……”

    孔昭烨拿着答卷没有说话,只是紧盯着孔昭易,微蹙着眉头在心中默默想道。

    “老爷!老爷!李师爷来了!!”

    就在孔昭烨打算吹毛求疵,抓着行文的小缺漏和孔昭易的字狠批一番之时,门外传来了王管家焦急的呐喊声。

    “什么?!李师爷怎么来了?!!他在哪?几时来的?!!”

    孔昭烨一把将手中的答卷抛到书桌上,焦急地跑出门向王管家问道。

    “李师爷……”

    孔昭易闻言,低声默念着这个有些熟悉的名字想起了熟悉的老者,顿时,他的心中冒出一個想法,他将文稿收好后匆匆紧了上去。

    王管家上气不接下气地喘着粗气,看着孔昭烨一筹莫展地回答道:“老爷!我也不知李师爷是为何而来,只是刚刚门房突然来报,说李师爷带着衙役来访,小的也不敢阻拦,如今已令下人将他们引至前院客堂饮茶……”

    “这……”

    孔昭烨闻言,指着王管家不知道该说什么为好。

    其实孔昭烨这一个地方豪强对李师爷这一个小小的师爷如此重视一点也不过分。他们虽然没有正式的官职,但是在平日工作中却掌握着巨大的权力,是县衙中繁重工作的实际承担者。

    师爷是明清、主要是清代省一级高级衙门、将帅大营以及州县衙门聘请的体制外的参谋、顾问、文秘及其他佐助人员;其种类繁多,按类型来分,有应对外部事务的主外型师爷,应对内部事务、主要是文案工作的主内型师爷两种。

    主外型师爷种类比较多了,根据其所在县大小和位置的不同,也有些许差别,但整体而言“刑名师爷”和“钱谷师爷”都是必不可少的。刑名师爷是协助县令处理司法工作的师爷,专理刑事、民事案件。钱谷师爷是在县衙中征收赋税、清点土地人口等工作的负责人,专门办理财政、赋税事务。另外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比如征比师爷(负责催征钱粮、地丁),知客师爷(负责应酬),漕粮师爷(负责征收漕粮),河工师爷(负责办理河道治理事务),戎幕师爷(属于军事幕府中军师角色)。

    主内型师爷种类也不少,最核心的就是代书师爷(负责起草各种文字的,根据分工可细分为,贴身文字秘书书启师爷、拟写呈送上司的文书的书禀师爷、专代幕主起草向皇上的奏疏的章奏师爷、向基层衙门分发文件的朱墨师爷),挂号师爷(负责函件的收录、签发、登记、存档),账房师爷(会计),教读师爷(负责教幕主子女功课),阅卷师爷(学政请来专司试卷评阅的师爷,比如俞正燮),著书师爷(负责书籍编纂,比如章学诚、洪亮吉、魏源)。

    对清代师爷的兴盛,绍兴师爷居功至伟。在清代全国常年在1500多个州县及五六十个督抚、学政、布政、按察使幕下当师爷者,应有2万人的规模,而绍兴师爷即达1万人之众,清代俗谚讲:“无绍不成衙”,如此情形之下为了“以毒攻毒”掌握权力,各省县衙门也都纷纷引进绍兴师爷,对其十分倚重。

    而李师爷也正是绍兴师爷,并且是其中的复合型人才——折奏师爷,主要负责起草奏疏,其人熟读经史,博通政制民情,了解山川舆地,为幕主设谋献策,佐理军政要务,是刘郇膏身边的头号师爷。

    “咳……大哥,我大概清楚他们是为何而来了……”

    孔昭易轻咳一声,小声地说道。

    “噢……十一弟,你快说……”

    闻言,孔昭烨与王管家纷纷看向了孔昭易,孔昭烨盯着孔昭易焦急地说道。

    “大哥……你别急……李师爷来这应该不是坏事……”

    孔昭易向孔昭烨缓声宽慰了两句,他又转头看向了王管家,“王管家……你看见李师爷除了带衙役前来,还有没有带其他东西……”

    王管家闻言,顿了顿,平复了一下呼吸,结结巴巴地回答道:“这……我……我好像看见,他们还带了一个用红布盖着的托盘……也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

    “嗯……这样的话,李师爷应该是过来给我们传喜讯的……”

    孔昭易微笑着点了点头缓声说道,他见两人还有些迷糊便直言说道,“大哥,我在上海不是击毙了周秀英嘛……现在应该是圣旨到了,李师爷把赏金送过来了……”

    “咦~!对啊!!”

    孔昭烨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心中紧绷的弦顿时便放松了,他又拍了拍孔昭易温声说道,“那我们这便快去见李师爷,别让他等急了……”

    言罢,孔昭烨整理了一下衣着便带着孔昭易往前院客堂而去……

    “哈哈哈……贵客临门,有失远迎,真是失礼失礼,李兄海涵……”

    孔昭烨抱拳迈入客堂对着客座上的李师爷连连拱手说道。

    “孔兄真是客气……事出紧急,还望孔兄能对我这个不速之客见谅……”

    闻言,客堂中一个白发老者站起身来朝着孔昭烨连连谢罪道。

    “怎么会?!李兄此等贵客只会令我这蓬荜生辉……”

    “孔兄真是太客气……”

    孔昭烨和李师爷战在一起,拉着对方客气地寒暄道。

    过了场面话环节,主客落座,饮茶品茗。

    李师爷轻轻抿了一口热茶后将茶盏放下,看着稳坐钓鱼台的孔昭烨,李师爷也没想兜圈子,直接切入正题,“孔兄,在下来今日孔宅是奉了大老爷的命令,所为是三件事,两公一私……”

    “噢……”

    闻言,孔昭烨一脸震惊地看着李师爷惊呼一声,而后他又朝着李师爷拱手说道:“这真是有劳李兄了,不知可劳烦李兄向我等细细说来……”

    李师爷站起身来,连连摆手笑着说道:“哈哈哈……有什么劳烦不劳烦的,这本就是我的职责所在……其一公事……首先就是要恭喜孔兄,真是恭喜啊!”

    说着,李师爷便向孔昭易和孔昭烨连连拱手贺喜。

    而孔昭易和孔昭烨却是一脸迷糊地看着李师爷连忙问道:“不知……这,喜从何来?”

    看着不知喜从何来的两人,李师爷又笑着看着两人解释道:“今日巳时,皇上的圣旨到上海了,钦差大人在上海军营中向文武官员宣读了皇上的旨意封赏有功之臣……其中圣旨中便提到了功臣孔昭易……孔生昭易毙妖女周秀英……赏银八百两……我这趟便是来向尔等传达皇上旨意和赏银的……”

    说着,李师爷便向一旁站着的衙役招了招手。衙役走进客堂,拉开了红布,露出了托盘上十六枚白花花的银元宝。

    而一旁的孔昭易闻言则是面色潮红地站起身来,一副难以置信地盯着李师爷,待银子展现在自己眼前了,孔昭易颤抖着双手将托盘接过,然后举着托盘,向着北方重重地跪了下去,连连叩谢,“皇恩浩荡!皇恩浩荡!”

    “唉……当真是纯善忠厚的好儿郎……”

    李师爷见状,满意地点头称赞道,还欣慰地捋了捋发白的胡须,而主座上的孔昭烨眼看这一幕则是嘴角有些微抽。

    “咳……”

    孔昭烨有些看不惯孔昭易这幅膈应人的表演,微眯着眼轻咳一声,暗暗朝王管家摆了摆手。王管家见状则是将跪伏在地上的孔昭易搀扶了起来,让他回到了座位上。

    “真是有劳李兄了,多谢……”

    孔昭烨朝李师爷拱手道谢,而后又靠近李师爷,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皇上对其他功臣的封赏如何……”

    “哈哈哈……”

    李师爷闻言也是低声笑了笑,先是向北边拱了拱手说道:“皇上圣明,一应功臣皆有赏赐……巡抚大人加头品顶戴,赐法施善巴图鲁……刑部主事刘存厚刘大人以首功颁赏荷囊,授江宁知府,记名道员……就算是租界的洋人也受赏了,除了辣厄尔、伊担绸各四卷,还赏给出力法兰西水师官兵银一万两白银……”

    “皇上圣明……”

    孔昭烨闻言也是重重地点头,向北方拱手称颂。

    李师爷又抿了口茶,看向了一边,孔昭易依旧满面通红地看着一旁的银元宝,一幅傻呆呆的模样。

    李师爷贴着孔昭烨缓声说道:“除了此事外,还有一件公事便是我来通知尔等……老大爷已经决定了,二月初八开始县试,初八、初十、十二、十四这四天考试,这一消息和考试具体时辰明日便会在县衙公告出来……若是有人想要报名参加此次县试,可得注意时间,提前报名并提供‘亲供’、‘互结’和‘具结’……

    孔兄你也是过来人了,想必知道此事该如何做好的,我就不多说了……”

    闻言,孔昭烨也是眼神一亮,一脸感激地看向了李师爷,并向李师爷拱了拱手,“多谢李兄提醒……”

    李师爷所言的“亲供”、“互结”和“具结”是县试报名的必要材料,少了一样都无法参加县试。

    亲供相当于今天的考生基本信息表,包含祖上三代信息,包含本人姓名、年龄、籍贯、体格、容貌特征和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三代姓名履历,以确保你家是良民世家。所谓互结,是指考生要找一同参考的五位考生写一份承诺书,承诺如一人作弊则五人连坐,这是古代科举防止作弊的无奈手段。而所谓具结,则是请本县廪生(优等秀才)提供的“认保”材料,证明考生不冒籍、不匿丧、不替身、不假名,而且出身清白,不是娼优或皂吏的子孙,本人也未从事过戏子之类的“贱业”。这一环节类似今天的政审。

    而这些材料,孔昭烨也早已帮孔昭易准备妥当……

    孔昭烨将往管家招至身边耳语几句,王管家便转身离开了客堂。

    孔昭烨则是和李师爷忆苦思甜地谈论起了过往科举的辛酸岁月,两位都是资深的秀才,对于科举有很多的共同话题……

    没一会,王管家便抱着一沓文书走了进来。

    “李兄……此乃吾家五位小儿的‘亲供’、‘互结’和‘具结’……有劳你帮忙看看有没有什么疏漏的地方……”

    孔昭烨双手抱着文书向李师爷递了过去。

    “这……”

    李师爷看着手中的文书有些犹豫了,不过,他见第一份是孔昭易的文书,他还是勉为其难地接了过去,翻开第一页看了起来,结果没想到里面居然藏着一张不一样的纸。

    看着纸张上的印章和数字,李师爷默默将其收入袖中,喜笑颜开地点头说道:“好好好……让我好好瞧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