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飞扬人生 > 第17章:口粮下调伊始(求追读)

第17章:口粮下调伊始(求追读)

    月明星稀,天气十分晴朗。

    林飞扬和宋钰两人,各自拿着一张小板凳,在楼顶升起火盆,支了个铁架子,边烤火、边烧烤,还有一缸乳白色的米酒。

    看星星、赏月亮,边吃边聊。

    “宋钰哥,你工作安排下来了吗?”

    两个大男人,不聊风花雪月,不聊儿女情长,家长里短才是这个年代的旋律。

    “早在部队就下来了,到咱们厂当卡车驾驶员。”

    “霍,八大员之一啊,好工作。”

    “有什么好的……害,要是有的选,我宁愿当警卫员,我在部队里就是警卫员,也会开卡车运兵,偶尔给领导当司机……”

    “我今天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咱厂里驾驶员都是常年不着家的,大江南北运送煤铁等材料物资,我猜我会被分配到西北线,我部队不就在那吗?这条线我熟的很,而且咱国家目前最大的铁矿就在那边,这条线人手要最多。”

    当八大员都不乐意,这也是没谁了。

    不过宋钰的顾虑也不无道理,长年累月不着家,跑一趟西北至少十天半个月总要吧?这年头公路什么的才刚开始修建,基建不过刚起步,往西北跑一趟,几千公里。

    虽然运输大头靠的是火车,但火车虽然装货厉害,但一来跑的速度还没卡车快,二来铁路也还没发达到全国各地四通八达,因此每个大厂都有卡车车队作为运输补充。

    夜渐深,林飞扬带来切成片的猪牛羊鸡肉,两人至少干下肚五六斤,米酒缸子也空了大半,至少四五斤份量,俩人是越喝越上头。

    “飞扬啊……你这什么酒?喝着没感觉,怎么比部队里的火烧,后劲还要大?”

    那是自然,也不看看用料。

    “我这……这是纯大米酿造,还有什锦果汁,至少……五六十度呢,和你开玩笑呐?”

    机械一体化农牧场空间中现代工艺生产的果米酒,初喝时入嘴甘甜,不割喉咙,极好下口,等后劲上来了,人也就已经醉了。

    宋钰就是这样。俩人灭了火,互相搀扶着摇摇晃晃的下了楼,告别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等宋钰在人事处办理好手续,果然不出他所料,被分配到西北跑运输的车队。

    进入十一月,天气越来越冷,同时干旱小半年的影响,也逐渐显露出端倪。

    京城附近的公社,在秋收之后,全都没有收到足额的公粮。这也就意味着,下属各大大队今年几乎粮食减产。仅这些,还不够京城一地一个月商品粮分配的数量。

    领导班子紧急从东北那嘎达,往京城里调配粮食,不管怎样,都要有先保证首都这几百万人的生产和生活。

    就在这焦头烂额之际,南方各省市又上报因为干旱,导致粮食减产,并且很有可能种下去的第二季粮食会因缺水,无法成活。

    这些事,自然有上面的人去想法子解决,很快,城市居民也感受到了大面积干旱的影响。

    周日,林飞扬和林烨还有李炜三人,拿着粮票还有全家粮本,前往粮站买粮食,排了十多分钟队,没等来粮站开门,等来了两个工作人员往告示栏上粘贴告示。

    林烨离队,挤到告示栏前,很快通读一遍,又挤了回来,脸色不是很好看。

    “哥、李炜哥,告示上说,全国受到大面积旱灾,导致粮食减产,这个月起,每个人每月口粮下调三斤。”

    消息不是什么好消息,林飞扬早有预料。

    林家现在七张嘴吃饭,本来每月口粮加起来有二百一十多斤,口粮下调后,只剩下一百九十多斤。

    往常,林家每月其中四分之三换成粗粮粗粮,只够买四分之一细粮,这样就能买到三百斤左右粮食,少于这个数,家里就不可能每顿都吃饱。

    林飞扬想了想,作出决定:“跟平时一样就好,还是买三十五斤白面,三十五斤大米,其他的换成粗粮。”

    “哥,这怎么行?这样粗粮只够买两百斤不到,你早饭不想吃啦?”

    “早饭肯定是要吃的,否则你们兄妹三人上午上课没精力,李炜干活儿也不得劲……只是你忘了,你哥我是干什么的?我是小食堂采购员啊,有采购渠道,肯定不会让家里人饿肚子。”

    将两百六十斤粮食在竹筐里放好,再三确保不会有缺漏,这才往回家方向走去。

    见到拿回来的粮食变少了,杨允也没多说什么,或许已经从邻居那儿听说了口粮下降的事。

    林飞扬反而停下来,交代了一句:“妈,咱家该怎么吃还是怎么吃,和以前一样就行,等明天下班,我就带粮食回来。”

    杨允答应一声,也没在意。

    结果杨允第二天晚上下班,趁着夜色,院里也没什么人,吭哧吭哧就往家里搬进来两个竹筐,杨允掀开盖子,就看到白..花花的大米和面粉。

    “妈,大米和面粉各五十斤,我一会儿给宋钰他家送一半过去,婶子家人口和我们家一样,就算加上宋钰的工资,才只有我们一半,口粮更是比我们少不少……”

    “你这粮食,不会来源不干净吧?”

    杨允打断大儿子的话,她是真被吓了一跳。

    两个月前开始,这城里各大鸽子市场就不见有卖细粮的了,蘑菇菌子这些山货也逐日变得少见,她是真的害怕自己儿子去干什么违法的事情。

    “怎么可能!”

    林飞扬大呼委屈:“半年多前,我不是和你说过,我救了个大院子弟嘛,人家介绍给我的采购渠道,来源合法合规,是农林大学出品的实验粮食,以前那些驴猪牛羊,也是人家实验室育种的肉畜。”

    听完解释,杨允这才点头:“行吧,来源没问题就没事儿,你要给宋钰家送粮食,我也没异议,趁着人没下班赶快送去,免得院里人说闲话。”

    “诶,这就送去。”

    找来两个布口袋,各装了二十五斤大米和面粉,林飞扬就从后门悄悄溜到楼道,三两步跑上楼,敲开宋钰家大门,一闪身就挤了进去,右腿往后钩,把门关上。

    宋钰此时已经入职,只是没出任务,便可以提早下班,此时刚到家不久,他的大妹妹宋珍珍正在屋里煤炉上做饭。

    宋珍珍和林飞扬一个年龄,高中毕业一年多,还没找到工作,待业在家。不过听说找了个对象,人是文工团吹小号的,得有二十七八岁,年龄差距实在不算小。

    “飞扬,干啥呢?神秘兮兮的。”

    “粮食,能不神秘兮兮的吗?这你才回来,工资还没领过一次呢,先赶上口粮减少,我就不信你够吃。”

    宋钰笑了笑:“还是兄弟你懂我,在部队里大口吃饭习惯了,确实胃口比较大,等闲三五个红..薯根本吃不饱……”

    正说着,顺手就打开布袋,又急忙盖紧。

    “细粮?这你哪来的?搁你自己家留着吃……”

    “哥,你放心,家里我留了五十斤呢,加上口粮,够吃的了,这些是我专门帮你家买的,你可别认为我会送给你,所以才不要,面粉大米一样价,一毛二一斤,这里五十斤,你得给我六元钱。”

    半晌,宋钰叹口气:“这年景也难为你还能买到细粮,这是十二元,你拿好,哥哥我会记你的情……”

    “说六元就六元,你钱多烧得慌呢?”

    当然不是宋钰钱多,只是用钱买粮食不是这么算的,一毛二虽是市场价,但粮食等级绝没有林飞扬拿来的这么高,况且买粮食是需要粮票的,翻一倍价格,都算是便宜的了。

    而且就像杨允说的那样,鸽子市场里,早两个月就没人卖细粮了,现在是卖方市场,货物奇缺,在宋钰看来,林飞扬怎么可能买到平价的细粮?

    “我这是人大学实验室育种出品的实验粮,只要有渠道关系,谁都可以去平价购买,当兄弟的怎么能赚你的钱。”

    两人再三推辞,林飞扬不得不把忽悠杨允的话重复了一遍,宋钰这才作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