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火红年代,飞扬人生 > 第70章:婉拒大学邀请

第70章:婉拒大学邀请

    告别唐紫珊,到家已是四点。

    磨磨蹭蹭,等到宋钰敲门,两人各自推了车,往京城骑去,两人自行车牌子、型号都一样,互相较着劲,蹬得飞快,二十分钟就进了老城门。

    此时老城门已不能称为城门。

    城墙被拆了大半,只剩下几十米,城楼也已被拆除,只有两扇斑驳残垣断壁立在左右两侧,依稀可见历史缩影,距离全部被拆去也不过几天光景而已。

    林飞扬喊住宋钰,下了车。

    他还随身带着985局配给的微型相机,让宋钰给自己在城墙前拍张照,算作留念。

    照片影像记录下半残城墙,定格在林飞扬抬手抚摸墙上斑驳的青苔,因缺水早已枯黄败落的苔藓,就像它攀附的城墙一样。

    京城的城墙,从七八年前就开始陆续被拆除。

    战争时大轰炸导致城墙残损,缺失了整体性,想要修复,耗费物资、人力实在太高。

    又因城市规划,留着城墙十分影响交通和美观,繁华地段城墙早就拆了,京城早晚都要扩建,景山这片有景钢存在,十多年前就被纳入城市用地,拆城墙,就是为了之后建设做准备。

    “看不出来,你还是那么多愁善感的人?”

    重新骑上车,哥俩没再继续飙车,进了城,已经出现人流,正好慢慢骑,还可以说说话。

    “人活一世,总归是有怀念的东西,这城墙以前多雄伟壮观呀?以后都见不着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越往后,消失的老物件只会越来越多。”

    沉默片刻,两人没再这个伤感的话题上继续,说起轻松的,慢慢打开话匣子,天南海北聊开了。

    近六点,京城大学遥遥在望。

    给警卫员看了家属证,顺利骑车进入校园。

    正巧赶上下课时间,校园里人来人往,都是身穿蓝白或草绿衬衫长裤、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学生,偶尔经过几个皮鞋革履的教授。

    进入四月,京城日常温度已有十几二十摄氏度,也就早晚还有些凉,这年轻人聚集之所在,最能感受到春天已至的气息。

    来到教职舍区,庄梅华笑意盈盈给两人迎进家门,对林飞扬嘘寒问暖的,真就比亲儿子还亲。

    院里变化还挺大,打眼一瞧,木栈小道两旁花圃都整好变成了菜圃,有十几根嫩绿新芽破土而出,土壤湿润,显然刚刚浇过水。

    “京城这里太干燥,我昨天浇的水,今天地里就干了……”

    庄梅华随口抱怨。

    林飞扬忍住翻白眼的冲动,心说这是因为太干燥吗?你这明显只浇了表面,根本就没把地给浇透。

    没把真实想法说出口,老太太种点菜,自己开心就好,心情最重要,她大概率出国之前在家里就没怎么干过活儿,恐怕是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家庭。

    在堂屋坐了一会儿,喝了几口茶,霍承和霍华德父子俩一起下课,联袂回来。

    昨儿和宋钰商量好今天出门玩儿,林飞扬就电话给霍华德说好,三人正要告别离去。

    “飞扬,你等会儿。”

    换以前,霍承这句话就是‘壮士,请留步’。

    “我问你,你对上大学有什么想法没有?”

    他本想让庄梅华探听林飞扬意思的,正好今天自己赶上了,便直接开口询问。

    “霍伯伯,这个可能要让你失望了,换两三年前,或者半年前,我可能还会想上大学,自从南边回来,这想法就淡了,我觉得现在这样就挺好。”

    “你呀……算了,今天你们先去玩吧。”

    林飞扬不愿意读大学,除了心态变化,其他理由同样很充足。

    现在大学基本上都是五年制,少部分四年制和六年制,京城大学就是典型五年制,无论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包括今年刚成立的天文系。

    如果现在去读大学,等他毕业二十七岁,刚好赶上社会风气突变,学生开始脱产脱学,天天不务正业,各个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包括他大学毕业分配。

    至于原因,那时候,学校可不是领导说了算,是戴着袖标的学生们说了算。

    而且五年大学,意味着林飞扬要浪费五年时间,去听五年他已经掌握,甚至他知识储备中已经落后、淘汰的知识。

    浪费时间可耻,五年时间足够他将自己家小日子经营的红红火火……做好度过十年不景气的准备。

    除非,这上大学的名额可以让给其他人,比如林烨或者林楚,最好能一转二,林飞扬想也不想立马答应。

    可惜不能……应该不能吧?

    林飞扬回望109号院,三人已经走远,等下次见到霍承,再旁敲侧击的询问清楚明白。

    如果能转让,无论是给林烨还是林楚,让另一人顶了他现在在景钢的职位,自己是985局的人,要找一份工作还不容易?

    或者干脆到985局全职,可没听说不景气的十年里,有什么地下工作者遭殃的——抓特务都要靠着这些人呢,思想再极端的人,也不会想闹着闹着,家里已经被敌人抄了的。

    索性,先把这个问题抛在脑后,今晚上好好放松放松。

    出了校园,霍华德坐在林飞扬车后座,三人又往食品厂进发,等到食品厂外,天色已是墨蓝,只剩下一点点余光。

    李炜现在厂外大街公交站牌下来回踱步——整条街,只有这儿有路灯,其余地方都比较暗。

    这一溜食品厂、棉纺厂、成衣厂、鞋厂、锯木厂等等都已下班,只有门岗室透出一点昏黄的灯光。

    接上李炜,往南折返,骑出一里地,才重新灯火通明起来,这块居民区,每隔几十米就有路灯,行人匆匆往家赶。

    越往市中心,灯光也就越辉煌,继续骑车轱辘转了十来分钟,总算来到闹市区,四人有商有量,选了家湘杨饭店,这家国营饭店主打湘川和淮扬两式菜系,刚好综合四人口味。

    六菜一汤,四斤米饭,菜式色香味俱全,分量还多,让人口舌生津、胃口大开。

    一会儿去老兵俱乐部玩,肯定会喝酒,没人想空腹喝酒,便痛快的将六菜一汤一扫而光,一个个肚子滚圆。

    “吃太饱了,休息一会儿,咱们走路过去,不远,就隔了两条街。”

    宋钰摸着肚子、不断打嗝。

    吃饭前就付了账,这一顿。吃了十二元,两张一斤粮票,一斤肉票,相比马克餐厅或者华侨餐厅便宜了三四倍,也就是后两者不需要各种票。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