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女频频道 > 村姑玉篱 > 第七十三章 认门

第七十三章 认门

    接连忙活好几天,总算把鱼捞干净。卖鱼的钱一收齐,玉篱妈细细算来,竟是比往年的收成都好。少说净赚五六万块!人逢喜事精神爽,玉家人也越忙越有劲儿。一口作气又赶着天气晴朗,把塘子晒好,又重新放上新一季鱼苗。

    诸事妥当。这天,天空湛蓝澄清,骄阳艳丽夺目。邓四喜自己开了小车来不说,还又另外请了个朋友来,两辆小车亲自来接玉家三口和玉篱的干妈王七婶一家到邓家坐坐。车子是正午来的。三伏天,一动就全身是汗。更别说这样烈日当空的时候。歇了农活的人多聚在阿庆嫂家的小卖店,或者村头,路边的大柳树下歇夏。两辆铮亮的的小车开过,扑起一阵灰尘,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玉篱穿了套新买的裙子。轻盈简洁的杏白半袖衫,同样杏色底的齐膝短裙,点缀满天星样的绯色碎花,看起来既雅致秀丽,又轻快活泼。邓四喜进门眼前一亮,笑道:

    “眼光不错嘛!”

    玉篱轻笑,

    “四哥眼光也不差。名牌鞋越穿越舒服,谢谢啦!”

    说起来,玉篱也是前几天和双平逛街买衣服,才发觉邓四喜给自己的那双鞋子是实打实地名牌正品。

    谎言被揭穿,邓四喜也没有丝毫难为情。接过玉篱手里提的一篮子表礼,两人说说笑笑往外走。

    玉篱妈在房里帮玉篱爸收拾,竖着耳朵听两人说话。这会儿眼角眉梢都是笑。喜不自禁地冲丈夫说:

    “这下你该没话说了吧?虽年纪大那么几岁,毕竟经过事,为人处世又不同。有他顾惜着玉篱,丫头日子也顺心些。”

    玉篱爸不置可否。淡笑着和妻子穿了崭新的一身做客衣裳,又被邓四喜扶到车上,算上王七婶家三人,两辆小车浩浩荡荡往邓家开去。

    此时王家村就只开诊所的罗医生,还有后来新添的王德友,这么两家有小车。最近频繁进出的邓四喜,自然早就引起村里众人注意。见那两辆气派的小车缓缓从玉家的小巷子里开出来,大家都交头接耳地议论开来。

    玉篱透过车窗看见程嫂子,大飞的妈王二婶,还有王泉儿那个娇媚的老婆往这边指指点点,忍不住皱眉转过脸去。玉篱妈见了王二婶,也轻哼一声。邓四喜瞥见,加快速度,车子很快开出村,不过才十来分钟,就到了邓家。

    邓家就紧挨双平家,隔道墙。虽都是两层小楼,邓四喜家却显得地势要高些,楼面全用青灰瓷砖镶嵌得华丽气派。宽敞的大铁门拉开,车子就直接开进去。

    玉篱放眼望去,车子停的地方平平坦坦,刚好是个与门外路面齐平的停车道。下了车沿着停车道旁的大理石台阶往上,是个半亩大小的露台,这才真正到了邓家的大门口。露台砌了一圈富丽堂皇的乳白围栏,四角都摆着修剪得整整齐齐的盆载。玉篱妈不由看向丈夫,两人对视一眼。

    听到响动,邓四喜的妈李婶也是一身新的领着双平一家闻讯赶来。亲自从玉篱手里接过表礼,欢欢喜喜拉着玉篱妈的手,把玉家三口和王七婶一家人接进屋。屋子里却又是另一翻光景。古色古香的红木桌椅不说,连中堂上挂的都是副与其他人家不同的山水字画。

    李婶见玉篱一愣,看了眼一旁邓四喜的爸,不好意思地对玉篱妈道:

    “立鸿难得在家,都是他爸在捣腾。知道他们年轻人不喜欢这些,立鸿也说过几次,等以后全撤了,换上最时新的!”

    玉篱手扶着母亲,不禁脸一红。玉篱妈连忙说:

    “不会,不会。玉篱也喜欢这些雕花墨笔的,倒是合她心意!”

    说完,不由想到自己给女儿做的那两件家具,心里很不是滋味。

    李婶不信,看了眼儿子,只见邓四喜点头,笑得更是欢喜,

    “这可真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一下子,玉篱的耳根子也红透了。邓四喜一见,笑着拉了拉自己的母亲,大大方方招呼众人入座。又亲自奉上茶。一时间,屋子里热热闹闹,亲亲热热。

    邓四喜的爸,据说年轻时候也读过些书。与邓四喜如同一个模子里出来,也是中等身材,结实干练。言语诙谐不说,和李婶一样,也是个没架子地。众人稍稍坐定,就又要去问玉篱。被李婶拍了一巴掌,才停下来。看着这一家子,玉篱妈和王七婶对望一眼,都暗自点头。玉篱妈更是,不知不觉地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打心眼里,跟邓家又近了一步。从家里地里的事儿,说到人情往来,就好似才头天认得李婶子。

    邓四喜原本还有个出嫁了的姐姐。今天倒是没来。一众人里,除了邓四喜的爸往日不大露面,邓家,玉家,王七婶家,双平家,说来都是亲戚。大家伙说的说,聊的聊,两家长辈异常投机,倒丝毫没有点点尴尬。等到十八碗的酒菜摆上来,玉家和王家一看这只有结婚人家才该有的礼节,更是满意。一场说亲认门户的筵席本该在晌午就散,却拖到日落孙山才依依不舍地辞别。临出门,又塞给玉篱一个大红包。拆开来,是“事事如意”,四千元的见面礼······

    到了家,玉篱妈就里屋,院子来回走走看看,最后又到玉篱房里摸摸那个大衣柜。

    “这季塘子清下来,还赚了些钱。咱们也添置些东西!”

    玉篱一听,点点头,

    “咱们家电视机和洗衣机早就该换。我还想着等我挣着钱孝敬您和爸,到头来还是靠不上我······”

    玉篱妈瞪玉篱,

    “就你心思多!瞧着前一阵儿还好,最近又学起以前来。以后也算有人家的人了,倒要学着双平,月明,拿出点爽利劲儿来,往后把自己的小日子过起来!”

    玉篱听母亲这样说,心里一虚,

    “这才开始,八字还没一撇,怎么就扯那么远!”

    玉篱妈想到白天邓家的排场,只觉得心里不大稳当。也没心思听女儿说什么。到了夜深人静时,不免和玉篱爸商量,

    “都说‘低头取媳,抬头嫁女’,可又还有句‘门当户对’的老话。我看邓家家底子实在不薄,咱们也得帮玉儿筹划些。要不以后过了门儿,天长日久地,没点儿带过去的东西,到底底气不足。”

    玉篱爸低叹,

    “觉得高攀又何必勉强?我倒觉得邓家老四配不上咱们玉篱。”

    黑夜里,静静的月光照进屋。玉家夫妻俩都默然。玉篱妈想起玉篱刚退学回来的那个不眠夜。

    “平平安安,顺顺当当过日子就好。我都想转过来,你还想怎样。”

    玉篱爸不语。

    隔天又是个晴朗的好天气。玉篱妈带上玉篱,坐上陈家的电三轮,给玉篱在城里买了款最时新的手机。又把剩下的钱,全部存进银行。玉篱心里很不是滋味。当初打主意退学,就是想着和父母共进退,有苦有乐一起享。如今再看。鱼塘倒是抢回来。才不久,就托邓月明的福,去学校代课。结果,一大个塘子加上做不完的农活到底还是扔给父母。本想着,代课能挣点钱儿孝敬孝敬父亲母亲,谁知到头来,仍是父母拿着血汗钱给自己攒嫁妆。玉篱越想越糊涂,越想越气馁。一路把玩着新手机,闷声不吭回到家。

    到了家,已经快过晌午。灶台上冷冰冰,玉篱爸和早上出去时一样,坐在院子里全神贯注地剖竹子。年初才买的一把新砍刀,已经深深凹下去一半儿。忽地,玉篱只觉心里闷得慌。快步走进灶房赶紧升火做饭。又催促玉篱爸快放手歇歇。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