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玄幻奇幻 > 红尘从四合院开始 > 025送年货(三)

025送年货(三)

    快小年了,街上的人已经多了起来。菜市场、粮油店天天排着长队。街上卖零食卖小吃的也多了起来。

    然而由于物资供应限制,有些商品并不好买,有钱也没地儿买去。

    有需求的人就开始托关系,也有人找到李平安的头上。李平安除了答应可以弄到韭菜和蒜黄外,其他的一概拒绝,直言他也没有办法。

    腊月十九,李平安没有出门,自己弄了点涂料把屋内粉了一边,水泥已经干了,自然要造白。

    腊月二十这天,李平安去了交道口街道办,送去了300斤韭菜、20百斤蒜黄、50条鱼。王主任特别高兴,并邀请李平安晚上去家里吃饭。于是,晚上李平安送给王主任5斤熟牛肉、一条猪后腿、5斤大白兔奶糖,就是没有吃饭。

    腊月二十一,李平安代表李怀德给纺织厂送过去1000斤韭菜,800斤蒜黄。至于纺织厂会不会作为福利发给职工,想来是不会的。东西太少,只能是领导们消化掉。

    晚上去了一趟李怀德家,李怀德没有在家,估计和他一样去送礼了。接待李平安的是李怀德媳妇,一体态丰腴,谈吐娴雅的中年妇人。李平安送出去一条猪后腿、10斤羊肉、10斤熟牛肉、一箱苹果。

    想必李怀德经常在夫人面前提起李平安,虽然没有见面。但是妇人对李平安很熟悉,现在见到李平安本人,更是热情,拉着李平安的手不放,说不完的话。

    李平安无奈,又临时拿出一套化妆品送给妇人。离开的时候,妇人回给李平安两条中华烟,并要李平安经常来。

    从李怀德家出来后又去了杨厂长家,杨厂长热情的接待了李平安。此时李怀德还没有和杨厂长争权,因此也不存在站队问题。杨厂长对李平安是李怀德的爱将也就没有啥看法。

    李平安送给杨厂长和李怀德一样的东西,巧的是,杨厂长也回了两条中华烟。区别在于杨厂长没有拉着李平安的手不放,哪怕李平安把魅力拉满了。

    这几天晚上也不能回家住,全都是去折腾秦淮茹了。相应的,送过去水果十多样。秦根山后来直接躺平,门也不去开了,迎接李平安的任务全部交给了秦淮茹。

    几天里,李平安就在送礼、送礼、送礼中度过,人累,心也累。

    二十二这天,郭木匠送来了加工后的材料。

    李平安自己动手安装,郭木匠打下手。郭木匠也不是闲,就是想知道最后的成品是什么。院子里看热闹的也不少,大人看了会儿,忙自己的事去了。小孩子看稀罕,跑来跳去怎么也不舍得走。无奈之下,李平安拿出把糖打发了事。

    叮叮当当,一个上午的忙碌,成品出现在了郭木匠的面前。

    从里面看,下面是一排衣柜,有两格上下通可以挂衣服,有两格中间隔开可以放内衣袜子之类的小衣物,上面一排双开门到顶柜子,可以放被子或者不常用的东西。靠里墙是个推拉门。

    从外面看,从推拉门另一侧伸出有30厘米的深度,下面是俩双开门柜子,里面可以放油盐酱醋等瓶瓶罐罐,上面是个平台可以临时放一些杂物。

    床就是后世的样式,贴地床,下面是箱子可以放被褥之类的杂物,上面是两截可以掀起来的床板。

    一张折叠桌,一套4把折叠椅。主打的就是一个充分利用空间。

    把所有家具摆放整齐后,那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

    所有进来参观的邻居都连连称好,羡慕不已。

    等李平安把定制的浅蓝色格子棉布四件套一铺。院子里的几个小媳妇恨不得晚上睡在床上的是自己。

    易中海也早已把做好的煤炉带了回来。安装好之后,李平安并没有生火,他这几天也没有打算在家吃饭睡觉,秦淮茹食髓知味,这几天黏得很。

    李平安倒是帮隔壁老太太安装好煤炉后,帮老太太生好了火。让煤站送了500块蜂窝煤,暗中交代老太太随便用。老太太自是感激不尽,说不完的好听话。

    腊月二十三是北方的小年。从这一天开始到正月十五都属于春节。有个习俗是,腊月二十二打扫房屋,李平安家里全部是新的倒是省那个了这道手续。

    腊月二十三有个祭灶的习俗,这一天要吃麻糖(芝麻糖),据说这一天灶王爷升天,用麻糖堵灶王爷的嘴,让灶王爷在天上说好话。

    虽然说现在不让搞迷信了,但吃麻糖这个习俗则保留了下来。富裕点的家庭就买一斤两斤的,差点的就按家庭人员数量买几根。没钱买的或者买不到的也就那。

    于是晚上李平安去秦家庄的时候,带了二斤麻糖。想必第二天秦家庄能吃到麻糖的也只有秦淮茹一家了吧。

    虽然腊月二十三已经算是过年了,但轧钢厂并没有放假,该干啥干啥。李平安安排去拉蒜黄、韭菜的司机给何秀捎去了五斤麻糖,并让司机带话给赵长顺家三斤。毕竟相处了这么久,也算是要好的朋友了。

    如同赶场一样,李平安早上离开秦家庄后就去了下柏树村。

    女人多了真麻烦。若不是有玉蝶帮忙,李平安忙也忙不过来。

    李平安带给刘雨的除了二斤麻糖还有一大堆各种水果、糕点之类的。虽然说了年前不一定有时间过来了,也没有待多久。因为中午前得赶回去,已经算是过年了,在刘雨家吃饭不合适。

    走的时候是大会计刘亮送的。刘雨嘴肿的厉害,不好意思出门。

    …………长相决定命运………

    采购三科事实上已经没事可干了。就是想弄点啥,下乡你也采购不到什么东西。有点啥,村民们还留着自己过年吃呢。

    因此上,科里的几个同事都借故请假忙别的事去了。科长因为年后就升任后勤处副主任了,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来找也准假,且不记录。简单说,打个招呼就行。

    李平安见此也是和科长闲侃了一会儿后溜了。

    一路溜达顺便买了些东西,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快提不动了。

    把锅碗瓢盆往柜子里一摆,油盐酱醋往火炉边台子上一放。再往柜子里塞点米面粮油和一棵大白菜,总算是有了些住了人的样子。

    傍晚祭灶的时候李平安也没有搞那个形式,倒是拿出几根芝麻糖和隔壁老太太分了吃。

    晚饭前借何雨柱的屋子和何雨柱的手艺弄了十个菜,让何雨水去叫许大茂、贾东旭、刘广天、闫解成等一棒子年轻人过来热闹热闹。好菜随便吃、好烟随便抽、好酒随便喝,一干年轻人那叫一个高兴。吆五喝六十分热闹。中间有人说顶了嘴,想上头,李平安眼一瞪也就偃旗息鼓。

    何雨水嫌吵,李平安就打发她去自己屋里睡。哪知,何雨水早就喜欢上了李平安屋里的布置,再感受了一次李平安床和被褥的舒服,之后便找各种理由去李平安屋里睡。到后来,李平安在家的时候也去。幸好何雨水年纪还小,也没有人说什么。就是何雨柱常常醋味十足的抱怨到底谁才是亲哥哥。

    喝酒到了中期,李平安来了个大通关,把一干人等一个个放翻。喊来家里大人抗走了事。

    何雨柱也喝多了,人没有走完就钻床上去睡了。

    一地狼藉李平安自然不会去收拾,这烂摊子必须留给何雨柱第二天醒来去收拾。

    李平安等人都走了后,自己去了何雨水屋里,关灯去玉蝶里睡觉了。

    自此以后,院里的年轻人都服气李平安,李平安说什么大家也都听,遇到什么事也爱找李平安拿主意。

    来到四合院没有半年,李平安利用一场酒成为了四合院里年轻人的话事人。

    腊月二十四,大扫除。

    一大早人们起来就开始忙碌。李平安自家不用打扫,就帮隔壁老太太打扫了一下。然后一家出个人,把整个四合院里的角角落落清理了一遍。四合院变得焕然一新。

    下午的时候李平安找到许有德带上放映机去二十里铺放电影。这是李怀德事先安排好的,名目是给轧钢厂蔬菜基地送温暖。

    许有德也乐意去,因为不但承了李平安的情,李平安许出的好处也很是让人难以拒绝。

    虽然远了点,但和好处比起来不值一提。

    许有德平时也有下乡放映任务。因为部分地方没电,还得带上发电机,极为麻烦。

    二十里铺用上电的事情早已经传轧钢厂,不用拉发电机那可省事多了。

    傍晚的时候两人赶到了二十里铺。赵长顺早已在碾麦场中间支好了两根大木杆,电线也接了过去等待放映员的到来。

    天还没有黑,场里就坐满了搬着凳子过来的人,小孩居多,大人少。附近村子的人听到消息也大老远跑过来看。

    简单吃了点东西后,天已经黑了。许有德赶紧去麦场里调试机器,准备放映。

    许有德带来了两部片子,《南征北战》和《渡江侦察记》两部战争片,都是人们爱看的题材。电影放映后一个个看得是如醉如痴。

    李平安可不看这个。安顿好许有德之后就去陪小燕子玩儿了。何秀没有看过电影,自然要去见识一番。

    待到电影放完回家后,李平安和小燕子已经睡下了。何秀只能忍下与李平安分享第一次看电影的喜悦,上床关灯睡觉。

    只是实在是兴奋的睡不着,又把李平安给弄醒想和李平安说话。

    李平安恼怒于打扰了他睡觉,狠狠教训了一番何秀。何秀才浑身无力的老实睡觉。

    邻村的人散场后离开时惊叹于二十里铺街道的干净整洁,惊叹于二十里铺的灯火辉煌,久久不愿离去。

    没等到过年后,就有一波又一波的媒婆来二十里铺说媒。想必以后二十里铺就是周围村子里姑娘们除了京城最愿意嫁过去的地方了。

    许有德放完电影自然不用回去,村里已经给他安排好了住处。只是他不会有李平安那样的待遇,他只能在一光棍家对付一晚。

    许有德离开的时候,李平安没有走。吃过早饭他准备陪何秀母女俩去赶一次集。(所谓的赶集就是农村乡镇下面的村子去乡政府所在地购买物资或者闲逛。一般来说,乡政府都建立在辖区内交通最便利、囊括面积较大、最繁华的地方,基于以上原因,这地方物资供应也最丰富。)

    哪怕是李平安与何秀的关系全二十里铺的村民都知道,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平安不可能给何秀所谓的名分,内心就有点觉得对何秀有所亏欠。

    早上何秀就提了那么一嘴,说集上很热闹,虽然说现在物资紧缺,但是卖东西的肯定也不少。李平安就答应了陪她一起去逛逛。

    李平安弄了个幼儿自行车座帮在了前梁上,抱小燕子坐上。怕小孩子坐不舒服还弄了个厚垫子。

    何秀对于李平安总是莫名其妙拿出一些东西早已习惯,聪明的她既不问也不说,就当做没看见。李平安也是爱极了何秀的懂事,平时从玉蝶里往外倒腾点啥也就不很避讳何秀。

    李平安把自行车后座左边的筐卸了下来,方便何秀坐。右边的筐则留着,等下在集上买了啥东西也有地方放。

    出门的时候李平安让何秀拿了个小铺底,等下坐车的时候垫上。农村人把睡觉时身上盖那种套了棉花的东西叫被子,同样结构窄了一半垫身下的叫铺底。小孩子用的就小了许多,顶多能包住一个四五岁大的孩子。

    一出家门李平安就骑上自行车。也示意何秀偏坐上去。在后世八十九十年代,自行车在农村普及后,丈夫带媳妇出门,媳妇都是偏坐在自行车后座的,跨坐太不雅观。

    大街上人来人往,见到李平安都笑着打招呼,李平安也都笑着回应。

    有那想看何秀笑话的就特意给何秀说话。何秀也只能红着脸回应。倒是小燕子因为第一次坐自行车极为高兴,坐在里面又晃又叫,没有一刻安生。

    何秀坐在后座上感受着时不时射来的羡慕或者嫉妒的目光,脸上除了红没有多少变化,内心的满足和得意则快拉满了。

    在村里的时候,何秀还一本正经坐在车后,出村后眼看路上没人便趴在李平安后背上,双手一环紧紧搂住了李平安的腰。

    何秀只觉得无变的幸福包围着自己,俏脸贴在李平安宽厚的背部,只希望这路再长一点,这一刻永远下去。想到此处,环着李平安的胳膊又紧了紧。

    “怎么了?”李平安问。

    “没事。”是鼻音,懒懒的,似乎没有一点力气。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