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 结婚

    猪圈建好后,李平安弄来了两只母猪,一只公猪和20多只小猪崽。

    招了两个临时工负责养猪。虽然说临时工待遇等同于学徒工,一个月才17块5。但因为归属于食堂,管饭。一天三顿饭。

    年轻人也看不上这个职位,所以李平安招的是中年人—他丈人和丈母娘。

    自此,秦淮茹一家全部离开了农村。

    虽然是临时工,秦根山夫妇并不嫌弃。不说活儿也不累,只说那最低工资,俩人加起来一个月也三十多,花也花不完。再说了,好女婿可说了,这也是过渡一下,找个机会就转正了。

    理论上,秦根山夫妇不符合招工条件,年龄都有点大。但弄个临时工身份就没有问题。并且在李平安手下,有李平安罩着,还能受得了委屈不成?

    罗芸曾向李平安邀功,说他一个小小的后勤处副主任能推行只有厂长才能做决定的事情,是因为她爸给厂里打过招呼,要求厂里配合李平安的工作。

    李平安不知道是不知好歹还是不解风情或者就是故意的,告诉罗芸自己和秦淮茹已经领证了,找个合适的时间就要举行婚礼。

    罗芸当时就气的银牙咬碎,把李平安的腰拧得青一块紫一块,好几天才好。

    李平安也不知道费了多少水磨功夫,连哄带哄才把罗芸安慰好。但李平安扶着老腰离开的时候,烟也不给了,只给了他一句话。让他等着……

    罗芸自己知道和李平安年龄相差太大,基本上没有啥可能,但就是气不过。

    谁还没有个梦想!万一呢?

    李平安好几天心里都七上八下,躲着罗芸,不敢来见她。

    女人发起疯来,太过不可理喻。

    平静几天后,李平安还得乖乖来找罗芸,心里实在是没底啊。

    没想到罗芸没事一样,一如既往言笑晏晏对他。上次的事情好像没发生一样。

    “给我也准备一处宅子,你陪她几次也过去陪我几次。”临走时罗芸边给李平安整理衣服边说。

    “别告诉我你办不到啊。”说完用手轻轻拍了拍李平安的胸膛。

    看着李平安的眼光里有嫉妒有生气也有黯然。

    53年4月25日

    农历三月十二宜结婚。

    一大早李平安就率领许大茂、贾东旭几个年轻人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去接亲。

    到秦家后没有受到一丝刁难,顺顺利利把秦淮茹接了出来。

    秦淮茹穿一身李平安在TB上定做的大红嫁衣坐在李平安车后座上,明艳不可方物。

    秦家庄的人都说秦淮茹是方圆几十里最美的新娘。

    李平安家里易中海给安排的妥妥帖帖。院里的几个媳妇布置新房,闫埠贵记账,上班的人也都请了假在院里搬桌子递凳子帮忙。

    就是隔墙老太太和牙尖嘴利的贾母张翠花也是乐呵呵积极参与其中。

    接亲队伍回来后,人们把新人拥到院中张贴的伟人像前,一拜天地,二拜伟人,夫妻对拜,何雨柱燃放早已准备好的一挂小鞭,礼成!

    李平安这边准备的宴席规格要高一点,俗称八八席。就是八个热菜八个凉菜外加两个汤。酒则是瓶装二锅头。

    虽然也没有啥李平安眼中的硬菜,也是有鱼有肉。

    大师傅是何雨柱找的,据说是何大清的师兄,烧菜水平很高。

    李平安眼里的普通席面在院里邻居和秦淮茹娘家人看来那可是极好的。不但味道好,量又足,大人小孩都让上桌。所有人都是吃的高高兴兴,满嘴流油。

    下半晌,邻居帮忙收拾残局。易中海、刘海中、闫埠贵和李平安夫妇送走送亲的队伍。他们是赶着马车来的,再不走,回到秦家庄就是深夜了。

    亲人走了,四合院里只留下了一个秦家人——秦淮茹。

    但秦淮茹心里没有伤感,只有喜悦。父母离得并不远,也住在京城,想他们的时候随时可以去。

    菜剩下的也不少。盘子盆子碗都是邻居拿来的,李平安让易中海和刘海中两人的媳妇在邻居们往回拿的时候顺便把菜分了。

    给了大师傅一条大前门,二十块的谢礼后,李平安客气把人家送走。

    闫埠贵把礼单和收到礼金交给李平安,李平安随手递给秦淮茹让她收着。

    晚上李平安让何雨柱用专门留出来的生菜炒了几个菜又整了两桌。一桌坐何雨柱他们今天帮忙接亲的院里的年轻人,一桌感谢今天出大力帮忙的易中海几个。

    吵吵嚷嚷,忙忙碌碌,到晚上10点多李平安和秦淮茹才能回自己屋里休息睡觉。

    李平安只想说:结婚真TMD累。

    第二天李平安在轧钢厂小食堂宴请了厂里的领导们。

    第三天在东来顺宴请了服装厂、屠宰场、街道办等单位的一些关系不错的领导。

    两次宴请都有秦淮茹参与。在李平安的熏陶下,秦淮茹举止得体、落落大方,赢得了所有赴宴者的赞赏。

    李平安也趁二十里铺给轧钢厂食堂送蔬菜的时候让人捎信邀请到了赵长顺夫妇。

    赵长顺夫妇当晚没有回去,就住在了何秀家。回到二十里铺后,夫妇俩谁也没有说出去何秀的情况。

    李平安娶不了何秀,两口子早就有心理准备,但看到李平安给何秀买了房子,何秀母女俩可以衣食无缺的生活时,忍不住感叹何秀的好运,隐隐也有些羡慕。

    ……长相决定命运……

    当李平安下班回到家,秦淮茹已经把饭做好。等李平安洗吧脸准备吃饭时,秦淮茹已经把饭菜在饭桌上摆好。

    自从秦淮茹嫁进来,李平安家的晚饭就是三个人吃,第三个人是何雨水。

    “你哥也在家,你忍心让你哥一个人吃啊?”李平安逗何雨水。

    “淮茹嫂子做的饭好吃。”何雨水边吃边说。

    “净瞎说,你哥可是厨师。”

    “我就觉得淮茹嫂子做的饭好吃。”

    “你个鬼丫头。”李平安伸手弹了何雨水一个脑瓜崩。

    “嫂子~~平安哥打我。”何雨水向秦淮茹告状。

    “你们俩别闹了,快吃饭。”秦淮茹拿起一个白面馒头,掰成两半,给正吵架的两人一人一半后笑着说。她这叫不偏不倚。

    “淮茹,你一个人在家闷不闷?”李平安问。

    “不闷呀。你走了我收拾好就去隔壁陪老太太说话。”

    “我要在家不出去,院里的婶子嫂子们没事了也来找我玩儿。”秦淮茹这几天和院里的妇女们打成了一片。

    至于她们为什么来找秦淮茹玩儿,一是秦淮茹美丽大方,性格温顺;更重要的一点是她是轧钢厂后勤副主任的媳妇。

    “下午一放学雨水就来陪我了。做作业都在咱们家。”秦淮茹看了何雨水一眼,何雨水回了个微笑。看来两人关系确实挺好。

    “对了,听闫婶儿说,他看见王媒婆去贾大妈家了,好像是贾大妈找王媒婆给贾东旭说媒呢。”秦淮茹把她从四合院情报组织里听到的消息告诉给李平安。

    自从秦淮茹嫁到四合院,院子里的一众年轻人就开始春心荡漾,再加上时不时就能看到秦淮茹和李平安卿卿我我的,更上火。

    像何雨柱、许大茂这样才十六七岁的,年龄还算小,想找媳妇也不能够,就只有憋着,或者去求五姑娘帮助。

    作为四合院里的原老大贾东旭就遭不住了。他已二十岁,正是找媳妇的年纪,如果老贾还在的话,说不定亲事已经订下来了。

    当然,如果不是李平安横插一杠子,现在也和秦淮如结婚了,说不定盗圣贾梗已经在秦淮如肚子里了。

    废话不多说。现在贾东旭每天下班回到家就缠着贾母,让母亲给他张罗婚事。

    贾母被缠的没办法,加上看着秦淮如也眼热,就找人捎话给王媒婆。

    说起来贾东旭条件也不错。人长大挺英俊的,否则剧情里秦淮茹也看不上他。有工作,家里还有两间房,也没有啥拖累。妥妥的优质男。

    “也该找媳妇了。”李平安意味深长的说。可惜没有人能明白李平安说这话的深层意思。

    “嫂子,今天我陪你睡吧?”吃罢饭,三人说了会儿话,何雨水不想走了。

    “那你平安哥呢?”秦淮茹笑着问。

    “平安哥,你去和我哥一块儿睡,要不,你去我屋睡?”

    看着李平安黑下来的那张脸,秦淮茹忍不住哈哈大笑。

    ………长相决定命运………

    和面机结构简单,前些天三个食堂已经投入使用。机器一转,不一会儿一百斤面就和好了,极大减轻了后厨的劳动强度。但和面机也有缺点:一是费电,但那是厂领导考虑的事,后厨人员并不上心;二是,这和面机就是用一般的钢板做的,如果不及时清理水渍极易生锈,后厨人员使用过后得及时把里里外外擦干。

    但不管怎么说,瑕不掩瑜,后厨的人员对厂里的领导还是是赞赏有加。

    面条机结构稍微有点复杂,特别是面滚、切刀和几个齿轮,以现有的条件只能靠如易中海这样技术高超的工人师傅“手搓。”其实是一体的,把切刀抽出来就是压面机,把切刀插回去就是面条机。

    但经过工人师傅的努力,今天易中海跑来告诉李平安,面条机制成了。看李平安什么时候有空去试一试。

    李平安叫上主任就去找李怀德。李怀德听说后也很高兴,兴致勃勃跟着李平安去了。

    因为李平安的原因,上次和面机的实验都是在二食堂实验的,这次也不例外。

    “水和面粉的比例你们得自己试验,不能太软,软了会粘辊。也不能水太少,水少了成本高。“因为是李平安设计出来的,自然使用方法也只有李平安懂。这不,李平安等机器安装好后,首先给后厨人员介绍和面的方法。

    做和面机试验的时候李平安就说过,和面机只适合和蒸馒头的那种软面。

    面条机的启动和关闭,以及操作李平安并没有介绍,他把这个荣誉交给了易中海。刘海中也想上,但他口才不行。

    经过多次实验,压好的面片从转动的切刀里穿过,落在下面横板上,变成了一根根连绵不断的粗细均匀的面条。

    何雨柱伸手从下面往上捞,然后把握了一下,手一用力,一段1米来长的细长面条便出现在手中。

    “赵师傅,你下点面条试试,看能吃不?”李怀德对旁边看得出神的赵师傅说。

    何雨柱跟了李平安这么久了,眼皮也活了。赶紧跑过去开火热水。在等待水开的时候,赵师傅打了一小盆鸡蛋卤备用。

    “这面条细,不能一直煮,要不会糊了。”李平安在一边提醒。

    面条在沸水里翻滚了几下,眼看着熟了。

    赵师傅先给三位领导一人盛了一碗面条,浇上一勺鸡蛋卤,看着就有食欲。

    第一次吃机械压制的面条那感觉一定是很棒的。因为面片经过多次压制,口感一定很棒。

    不出意外的,“机器面条”(“机器面条”是后来工人们吃过后对这面条的“爱称”)征服了李怀德和后勤主任。

    在连声叫好中,两人都吸溜了两碗面条,还意犹未尽。

    其他人看着眼馋,也纷纷拿起了碗要尝尝……

    解决了压制面条的问题,卤面、打卤面就能提上日程了。

    下午,李平安和主任给三个食堂的全体人员开了个会。会上李平安先讲了自己的打算,然后让食堂师傅们讨论可行性。

    会上气氛十分热烈。虽然说样式多了。但因为有机器提供帮助,师傅们的工作强度并没有加大,特别是煮面条和蒸卤面省事,师傅们的工作强度反而降低了。

    再说了,有好吃的谁不愿意啊?食堂厨师也是人。

    第二天上午,轧钢厂喇叭里就开始广播。

    “为改善我们厂广大工人群众的生活质量,从今天起,我厂三个食堂每天中午饭开始按照周食谱供应,每天不重样。特别提醒,今天中午食堂供应我们老京城打卤面。”连续广播了三遍。

    “在咱们厂里食堂还能吃到面条?是假的吧?”

    “是真的,我一朋友就在二食堂帮厨,他说昨天就吃到嘴里了。说是啥机器面条,特别好吃。”

    “我就爱吃面条,中午下班了我得赶紧去。”

    “我也一样。”

    一个广播,让工人们人心浮动,整个上午都无心干活。

    上午下班的铃声一响,早已等待多时的工人们拿起自己的饭盒就朝食堂跑去。几分钟内,三个食堂里就挤满了等着吃面条的人。

    一锅锅面条舀出来,一碗碗面条端出去。没一会儿,食堂里就剩下要买面条的喧闹声和吃面条时发出的吸溜声……

    食堂改革第一弹打出了名声,不但吃饭的时候,工人们对机器面条交口称赞,下班回去后还给自己的家人说,几乎要把机器面条吹上天。

    接下来一周,轧钢厂工人觉得自己像在过年。一天打卤面条、一天馒头加大锅菜、一天包子配鸡蛋汤,一天蒸卤面,一天花卷配疙瘩汤。五天不重样!

    这几天累坏了掌勺卖饭的人。因为食堂里,除了卖馒头那天还和之前一样正常外,其他4天哪怕再增加庸余量也不够买,工人们不但自己吃,还给家里人买。

    而这情况估计还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慢慢消停下来。

    轧钢厂的领导们遭到了其他兄弟单位的痛恨。轧钢厂食堂出名的好,这名声借助工人的口口相传,迅速传到了外单位,并且越传越广。其他单位的工人不乐意了:同样是工人兄弟,凭啥轧钢厂就过着好日子,我们就得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吃馒头加大锅菜?这绝逼不能忍!找领导去!

    于是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次上级开会。厂长们聚到一起,轧钢厂的领导们都要忍受其他厂领导的冷嘲热讽。

    到了最后,轧钢厂不得不把建立生产和面机和面条机分厂的计划提上日程。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