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春秋大世界 > 第54章 楚国的新攻势

第54章 楚国的新攻势

    楚国。

    春秋纪元64年,前659年。

    楚国决定攻打郑国。

    这一年,楚成王即位已经十三年,年满二十岁,到了该闯荡一番功业的时候了。

    楚国要北上,郑国是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楚国与中原的争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被周朝压制,周朝沿汉水构建了一条针对楚国的防御带。第二阶段是突破。楚国逐渐打破周朝的囚笼战略,把汉水两岸的广阔地域纳入管辖。第三阶段是新防御。楚国构建楚长城和方城防御区,与中原诸侯之间形成新的稳定。楚成王现在要打破这种平衡,把楚国的影响力推向更远的北方。出了方城,第一站就是郑国。

    楚国此次出战,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方面,中原诸侯被戎狄之乱搞得焦头烂额,疲于应付,根本无暇顾及楚国。实际上,中原诸侯一直在当鸵鸟,对楚国一天天的强大装作看不见,现在,报应终于来了。

    地利方面,方城前哨,楚国经营多年,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

    人和方面,楚成王依靠斗子文,上下同心,而郑国却在搞内斗。高克是高渠弥的孙子,统领郑国最精锐的部队,却被郑文公猜忌。郑文公以防御狄族渡过黄河,威胁郑国安全为由,把他派去戍守北方。等狄族的祸乱平息下来,郑文公却迟迟不把高克调回新郑,把他和他的军队丢在黄河边上不管不问。高克不敢回去,只好解散军队,只身逃亡陈国,郑国最能打的一支军队就这样消失了。当年,郑国纵横捭阖(bǎihé),靠的就是这支精锐之师,如今,他们却把它亲手毁掉了。

    在楚国与郑国之间,沿汝河两岸,在今河南平顶山—驻马店一带,分布有不少小国。如:东不羹(今河南舞阳一带)、西不羹(今河南襄城一带)、应国(今河南平顶山一带)、房国(今河南遂平一带)、柏国(今河南西平一带)等。以前,这些小国大多归附郑国,这一回,楚国要把他们纳入自己的版图。

    楚国的攻势很犀利,一下子就拿下了柏国和应国,并营建叶邑。叶邑就是现在的叶县。楚国很重视叶邑,打算把这里打造成为楚国最重要的城邑之一,因为这里产盐。我们现在的地质调查发现,叶县盐田面积40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300亿吨,氯化钠含量95%以上,品位极高。

    楚国长期饱受缺盐的困扰。据说,楚文王食昌歜(chāngchù,一种用菖蒲根腌制的泡菜),不幸食物中毒而死,就是因为腌制的时候,放盐太少。占领叶县,楚国就再也不担心盐的问题了。

    郑国地处四战之地而不自知,还自废武功。楚国大举来犯,郑国想迎战,却发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无兵可用。

    郑国不敢与楚国开战,只好向齐国求救。

    齐国一直想把郑国收入麾下,郑国仗着自己还有几分本钱,又远离齐国,死活不从。如今,郑国自毁根基,被楚国逼到家门口,只好向齐国低头。

    尊王攘夷是齐桓公称霸的基本原则。攘夷,就是抵御异族入侵。齐国平定北戎,着实风光了一把,但在抵御狄族入侵上确实做得有问题,卫国和邢国因此而亡国。好在齐国又帮他们建立了新家园。齐国在对待东夷的问题上,态度倒是很坚决,因为这些土地都可以纳入齐国的版图。攘夷,自然也包括打击楚国的侵略扩张。直到这时候,中原诸侯还依然把楚国当做蛮夷之族看待,没有把他们放到平等的位置上。

    应郑国的请求,齐国、鲁国、宋国、郑国、邾国在荦地会盟,商讨如何抵抗楚国的入侵。

    鲁国。

    邾国原来是鲁国的小弟。邾国的位置很尴尬:离鲁国太近,离天堂太远。邾国既想得到鲁国的庇护,又怕被鲁国吞并,很纠结。随着齐桓公称霸,邾国终于找到了组织,马上投靠齐国,希望依靠齐国来抗衡鲁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空间。齐桓公也很够意思,替邾国向周天子请命,册封邾国为诸侯,虽然只是子爵,但邾国很满意。

    邾国很满意,但鲁国不高兴了:一个小小的邾国也敢造次。庆父之乱中,鲁庄公夫人哀姜逃亡邾国,齐国将她引渡到齐国,并强迫她自杀。齐国这样做,就是想激怒鲁国,寻找攻打鲁国的机会。邾国按照齐国的意思,在鲁国边境附近的虚丘屯兵,以策应齐国的行动。

    在鲁国的外交努力下,化解了这次危机,邾国也就没又在边境继续驻军的必要了,想把军队撤回来。鲁国对邾国已经忍了很久,这次终于逮着机会,以邾国军队经过鲁国的土地,没有请求通过为由,出兵拦截,在偃地将其击溃。

    邾国感到很冤枉。邾国与鲁国的土地存在交叉,出行经过鲁国的土地,很正常,以前也没有因此而发生过纠纷,怎么这次就不行了。

    邾国吃了个哑巴亏,无话可说。鲁国虽然教训了邾国,但也更坚定了邾国紧跟齐国的决心。

    去年,庆父逃亡莒国,应鲁国的请求,莒国去年驱逐了庆父。莒国认为此举对鲁国的和平安定做出了贡献,应当得到报酬。虽然鲁国向莒国赠送了财礼,但莒国觉得鲁国的付出远远抵不上自己所做出的贡献。于是,莒国以欠薪为由,派军队来向鲁国讨要劳动报酬。鲁国哭笑不得,派季友迎战,在郦地击溃了莒国军队,俘虏了莒国国君的弟弟公子挐(rú)。鲁僖公很高兴,就把汶阳的田地和费地赐给季友。

    一个小小的胜仗,获得如此丰厚的奖赏,季友家族想不发达都难。后来,把持鲁国政坛的三桓家族就是这样形成的。

    三桓,就是鲁桓公三个儿子的家族。鲁桓公的嫡长子继承君位,就是鲁庄公。他的另外三个儿子,庶长子庆父家族,号称孟孙氏;庶次子叔牙家族,号称叔孙氏;嫡次子季友家族,号称季孙氏。三桓就是在鲁僖公在位,季友掌权这段时间内形成的。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