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春秋大世界 > 第65章 王子带之乱

第65章 王子带之乱

    洛邑。

    晋国向周天子和各诸侯国通报了平定丕郑叛乱的事情,各方都大为震惊。

    里克和丕郑在晋惠公即位这件事上功不可没,不到一年时间,拥立他的两大功臣里克和丕郑都死于非命,人们不得不对晋惠公进行重新评估:这个人到底是不世枭雄呢,还是彻头彻脑的混蛋?

    周襄王对晋惠公尤为关注,原因无他,他想要倚重晋国。齐国离得太远,来往一次很不方便,而晋国就在身边。王子带跟他争夺天子之位,虽然落败了,但他的势力还在,周襄王必须准备后手。他去年派出王室的军队,迎接晋惠公回国即位,就是想让他承自己的情。

    晋惠公在晋国大开杀戒,周襄王有些看不懂,他征求召(shào)武公的意见。

    召武公道:“晋国曾支持王子带,我们能把晋国争取过来,的确很重要。削弱敌人,就是加强自己。我们剥夺了王子带的武装,他所能依靠的只有外力,对我们有潜在威胁的外部力量中,晋国是最强大的。”

    周襄王道:“我也是这样想的,但晋侯这个人靠谱吗?他刚即位就杀害扶立过他的功臣,恐怕会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依靠这样一个不守信用的人,风险会不会太大?”

    召武公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要亲自去看看。”

    于是,周襄王命召武公和内史过到晋国去给晋惠公赏赐爵命。所谓爵命,就是天子对新即位国君地位合法性的正式认可。

    晋惠公听说天子特使要来,对郤芮说:“天子已经很久没有赏赐过爵命了。”

    郤芮道:“无事献殷勤,肯定有求于我们,你说会是什么事情呢?”

    晋惠公道:“除了王子带的事情,还能是什么。”

    郤芮道:“天子不放心,想让我们表态。”

    晋惠公道:“王子带的根基已失,我是不会支持他的。”

    郤芮道:“虽然如此,如果现在表态,就显不出我晋国的价值了。”

    晋惠公道:“何出此言?”

    郤芮道:“如果晋国明确表示支持天子,王子带就不敢轻举妄动了。医士防未病不是功劳,治大病才显得医术高超。”

    晋惠公带着郤芮和吕甥接受周襄王的赏赐。郤芮和吕甥跟随晋惠公行礼的时候,态度随意,显得很不恭敬。晋惠公接受玉圭,本应高高举起,他却拿在胸前,跪拜行礼的时候,额头也没有触在地上。

    召武公和内使过回到洛邑,向周襄王汇报情况。内使过说:“晋侯的后代恐怕不能享有禄位了,吕甥、郤芮也避免不了灾祸。”

    周襄王道:“何出此言?”

    内使过讲述了授爵的过程,然后说:“晋侯本不该继位,他因意外当上了国君,本应勤勉做事,小心供职,没想到他却放纵自己,懒散无理。对天子都不恭敬,他还能善待谁呢?这样的人如何能长久,如何能永葆基业!”

    周襄王问召武公:“你有何见解?”

    召武公道:“晋侯态度暧昧不清,不知道是故意做给我们看的,还是他秉性如此。”

    周襄王道:“你把先王的《文侯之命》抄录一份,送给他们。”《文侯之命》是当年周平王为了表彰晋文侯而写下的一篇颂文。

    晋惠公接受了《文侯之命》副本,但依旧没有明确表态。

    周襄王与晋国频繁接触,王子带坐不住了,派人秘密去见晋惠公。王子带的密使受到晋惠公的热情接待,晋惠公没有表示支持王子带,也没有表示拒绝,但密使感受到了晋惠公的热情。王子带心里高兴:这就足够了,只要晋国能保持中立,他就有把握夺权。

    周襄王得到王子带派密使前往晋国的消息,问召武公该怎么办。召武公说:“我们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晋国身上,秦伯有大志,天子可以派人到秦国去看看。”

    周襄王道:“理当如此。”

    天子的使者受到秦穆公最高规格的接待,秦穆公拍着胸脯保证:“如蒙天子召唤,秦国一定万死不辞。”

    有了秦国的表态,周襄王这才稍稍放心。

    洛邑位于伊河和洛河的下游,是伊洛河冲积所形成的一个盆地型平原,我们现在称之为洛阳盆地。在伊河和洛河的上游,地形以山地为主,自然环境比较险恶,生活着很多戎族,我们称之为扬、拒、泉、皋、伊、洛之戎。他们在周朝、晋国、郑国的压制下,本来生活得很安逸,王子带找上了他们。

    王子带给他们讲了姜姓戎族帮助武王覆灭商朝,建立大周王朝,最终成为华夏正统,封邦建国的故事,要他们追随自己,夺取天子之位。王子带答应他们,事成之后,就册封他们为诸侯,可以和那些风光无限的诸侯大佬们平起平坐。

    这些戎族被封困在有限的空间内,他们对外面的情况一无所知,以为天子就是最大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已经大变样。

    戎族号召起庞大的军队,突袭洛邑,焚毁王城东门,占领王城,周襄王仓皇东逃,他想了很多可能,就是没想到王子带会利用戎族,发动叛乱。

    周襄王向秦国和晋国求救。两国反应都很快,晋惠公和秦穆公率军,几乎同时抵达洛邑。晋惠公见秦穆公也来了,担心他抢功,就劝他回去,说只要有晋国就足够了。秦穆公是有名的大好人,他想成全晋惠公,在把戎族赶出王城后,就回去了。

    戎族来的人很多,晋惠公不想和他们开战,就跟他们谈判,要他们跟周襄王讲和,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去。戎族们在大山里待腻了,提出想到伊洛大平原上来生活,被晋惠公拒绝。于是,晋军和戎族对峙起来。

    王子带为了避嫌,并没有跟戎族的大军在一起,而是躲在自己的封邑里。晋惠公不想跟戎族打仗,决定除掉王子带。若是王子带死了,戎族没了指望,自然就会撤军。

    周襄王也有这样的想法。两人一拍即合,派出军队,围攻王子带的封邑。

    王子带的警惕性很高,王室和晋国的军队一来,他就立马鞋底抹油,逃亡齐国去了。

    齐桓公早就得到了洛邑发生叛乱的事情,但没有得到周天子的求救,他也不好出兵。

    周襄王是在齐桓公的扶持下,才登上天子之位的,当时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如果齐桓公再救他于危难之际,这个人情该怎么还?到时候他恐怕只能对齐桓公唯命是听了。周襄王不想跟齐国有太深的羁绊,所以选择了向秦国和晋国求救,而不是齐国。

    齐桓公对周襄王舍齐国而亲近晋国和秦国,很不高兴,王子带敏锐地把握住了这一点,他希望得到齐国的支持。齐国即使不支持他,也不会加害他,他现在有本钱成为齐国的一个重要筹码。

    齐国得到王子带的请求,终于有了出兵的理由,齐桓公命管仲率领大军,直奔洛邑。

    管仲让戎族跟周襄王讲和,戎族一开始不肯,管仲威胁说,他们若是不同意,就杀了王子带。戎族只好妥协。

    戎族的大军还在跟晋军对峙,隰(xí)朋只身前往戎族大营,要他们撤军,不然,齐国就和晋国一起,把他们全都灭掉。戎族不敢同时跟齐国和晋国开战,只得撤军。隰朋是齐国的公族,很早就追随齐桓公,是齐桓公最倚重的大臣之一。

    隰朋一个人,一句话,就退了戎族大军,晋惠公感到很没面子,他跟周襄王打了个招呼,就带兵返回晋国了。

    晋惠公走后,管仲成了主角。周襄王设享礼,要以上卿的礼仪款待管仲,被管仲谢绝。

    管仲道:“我只是齐国的普通官员,齐国只有国氏和高氏二卿,他们是天子亲自任命的,以辅助齐国历代国君。他们从来没有违背过天子的命令。我如果接受上卿的礼遇,天子又用什么礼节来接待他们呢?”

    周襄王听了很高兴,再次命令管仲接受命令,管仲再次辞谢。最后,周襄王以下卿的礼节接待了管仲。大家都称赞管仲懂礼节,会做人。齐国和周王室的关系立马又变得亲密无间起来。

    楚国。

    楚国决定攻打黄国。

    战争要选择合适的机会,这就叫天时。上次楚国灭掉弦国,选的是齐国支持太子郑争夺天子之位的时候,郑国跟齐国闹得不可开交,楚国趁机灭掉了弦国。这一回,周王室发生叛乱,吸引了中原所有大国的注意力,没人再关注楚国了。

    楚国想干涉中原事务,就得把势力深入到北方。楚国北上的路线有两条:一是西线。走今南阳—平顶山—郑州一线,楚国在这里建立了方城基地,方城之外也基本变成了楚国的地盘,在这条线上,楚国可以直接面对郑国,算是已经打通了。另外一条就是中线,突破这条线路的关键是征服淮河天险两岸的国家。楚国虽然在这条线上建立了息邑,并灭掉了弦国,但这里还有其他很多小国,他们并不在楚国的掌控之中,黄国就是其中之一。

    楚国随便找了个理由,说黄国不向楚国纳贡,要来讨个说法。黄国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了别人的猎物,自持背后有齐国的庇护,想着跟楚国讲讲理,没有去认真布防。

    有人提醒黄国:当心楚国像突袭弦国一样偷袭你黄国。

    黄国不以为然:从楚国的都城郢都到我黄国,有九百里,难道他们的军队能飞过来不成。

    结果,楚国军队真的突袭了黄国。其它同盟国还没来得及援救,黄国就被楚国灭掉了。

    中原防御楚国的中部防线缺口越来越大,楚国将会如何利用这条北上线路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