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贞观公务员 > 第5章:初生的大唐王朝

第5章:初生的大唐王朝

    陈平安道:“不错,千古一帝。”

    “陛下,有了土豆和玉米这等高产的农作物,大唐人口将会再度提升,也不再忍受饥饿。粮食乃是百姓生存之本,也是国家安宁的保障,有了充足的粮食,矛盾也就会少很多,民富而国强,到时候,大唐将会更加兴盛。”

    “除此之外,还有教育、科技、民生、医疗、商业等制度的奠定,以及最关键的大唐国家制度建设。”

    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就算是三天三夜可能也讲不完。

    陈平安又不是专业导师,能够把现代化各行各业,甚至是行政制度讲的非常透彻。

    所以,陈平安高谈阔论,李世民一头雾水。

    一个时辰过去了。

    陈平安喝了三壶白开水,去了茅房两次。

    李世民自己动手揉了揉太阳穴,他觉得自己被陈平安这么一说,思绪完全混乱,收获很多,却又一时间不知该如何整理,为自己所用。

    “朕想静静。”

    陈平安停止说教,抿了抿嘴,抱拳道:“喏。”

    李世民未曾抬头,直接挥挥手,吩咐道:“你这段时间便好生地在兴庆宫种好土豆,然后把大唐之史册写出来,直接交给朕,朕想看看,还有……还有往后历史,以及千年之后,你所在的王朝之制度、繁荣之象等。”

    陈平安再度躬身道:“喏。”

    李世民想要看一看大唐未来会如何走下去,也想要看一看唐朝之后,又发生了什么,最主要的还是想要看一看一千年后的中原又是何等之景象。

    看完之后,或许也会有更大收获。

    等到陈平安离开大殿,又过去了半个时辰,快到晌午了。

    李世民才抬起头,深呼吸一口气,叫道:“来人,传高俭、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程知节、尉迟敬德等前来觐见!”

    ……

    陈平安离开大殿,早上那位中年宦官就恭敬地迎了上来,小心翼翼地抱拳躬身道:“先生,奴名郭安,城郭的郭,安宁的安,以后若有什么事情,先生尽管吩咐,奴能做的,会立即去安排,也会立即上禀圣人定论。”

    陈平安点了点头,又想起来什么,问道:“怎么不见昨晚那位老……宦官?”

    他本要问昨晚的那位老太监,又想起来,唐朝时期没有‘太监’这一说法。

    郭安微微躬身跟着,一边走,一边回道:“张大力士去守皇陵了。”

    陈平安“哦”了一声,若有所思。

    回到兴庆宫,这边又多了好几名护卫,穿着战袍盔甲,一个一个神色庄严肃穆、身姿挺拔,看起来就不是普通兵卒。

    陈平安对此表示理解,也没有在意,让郭安安排人搬来了大水缸,又让他去弄来最肥沃的土壤,填到水缸中,还去茅房那边挑来夜香,六个红皮大土豆已经切好,在他的讲解下,让郭安埋在沤了肥的水缸中,最后浇了点水。

    土豆已经种下,静待出芽。

    做完这些,又把玉米棒拿出来,放在向阳的地方晾晒,这是超市买的玉米,也不知道是不是从冻库中拿出来的,更不知道以后种下去会不会发芽。

    只能说,事在人为,先晾晒着,防止变坏发霉,等到三月初春之后,再剥下来,一颗一颗种下去,最后和土豆一样,静待发芽。

    做好了这些,陈平安拍了拍手中的灰,然后背着手,看着水缸和簸箕。

    看了一会儿,才回到二楼,继续书写唐朝历史。

    ……

    “陛下,此消息可当真?!”长孙无忌直接站出来,急切地问道。

    李世民严肃地点了点头。

    然后抬眼看向了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神色之中稍显复杂,把两人都看得微微一愣。

    尉迟敬德见此,也连忙站出来,抱拳道:“陛下,臣愿领兵前往冀州,把罗艺此贼抓来问罪!”

    罗艺在投靠了李唐之后,就被李渊赐姓“李”,可以说是国姓,还加封为燕郡王、开府仪同三司,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恩典。

    然而,罗艺武力很强,却性桀狡黠,刚愎不仁义,投靠李唐之后,支持的是隐太子,和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关系并不怎么好,甚至是还有点儿仇怨。

    谁能算到,最后是李世民登基为帝。

    罗艺刚愎自用,开始害怕李世民事后清算,找他麻烦。

    历史上,罗艺暗自招兵买马,最后于贞观元年正月十七日假称奉密敕,麾兵入朝,途中趁势占据了豳州。

    而今天正好是正月十七日,罗艺谋反的消息,怕是不久之后就会传来京师长安。

    不过,经过陈平安的提醒,李世民算是提前几天知道消息,可以早做部署。

    李世民本想要换个人去平叛,可又一想,自己身边还能派出去的人,并且声望比较高,可以镇住罗艺,让罗艺的部下们反戈一击、弃暗投明者,也就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

    在这件事情,没有必要做什么尝试。

    当机立断,直接对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说道:“辅机、敬德,你二人立即带兵前往冀州,告诉罗艺,他谋反的消息,早就被部下们传来京师。他此举乃是逆天而行、失了人心,若识相,便自缚前来京师。朕看在往日之功,饶他不死。”

    吩咐完,李世民又解释道:“罗艺部下已经有不少人不满他在天下太平之时,以一己之私,谋反求荣。朕能得到消息,也是罗艺的部下联名上书,秘密送来京师,你们可联络他们,兵不血刃,快速平叛。”

    长孙无忌和尉迟敬德听完,立即抱拳躬身道:“喏。”

    等到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两人带着李世民的书信、虎符前往北衙率兵,离开大殿之后,李世民又看向了高士廉、房玄龄、杜如晦三人,悠悠地问道:“诸卿,尔等可信这世上有仙人吗?”

    高士廉三人愣了一下,杜如晦是第一个反应过来,并且站出来,大声道:“陛下,始皇帝五次东巡,且让徐福出海寻仙山、仙人,未果,死于道上,以至于让奸臣赵高、李斯得以掌权,秦爷因此二世而亡……。”

    杜如晦从秦始皇说起,各种典故是信口拈来,更头头是道,总之,三个字,臣不信。

    不仅仅是不信,还要劝说李世民也别相信,子不语怪力乱神,不能因为虚无缥缈的仙人,而庸政懒政。

    杜如晦刚说完,房玄龄就站出来,躬身道:“臣附议!”

    高士廉瞄了眼李世民的神色,见他并没有阴沉着脸,也没有很不高兴的样子,便也站出来,躬身道:“臣附议!”

    李世民起身,笑着上前,一一搀扶起高士廉三人,说道:“好,都起来吧,朕也就随口问问,真要是有什么仙人,以秦皇汉武之功,定然是能见得。朕就算是想,那也应该建盛世大唐,功比秦皇汉武,才能有寻得仙人之机吧。”

    听了李世民这话,高士廉三人暗自松了一口气,又更为恭敬,我们没跟错人。

    “陛下圣明!”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