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贞观公务员 > 第45章:第一代人力车

第45章:第一代人力车

    想要打造出来可以广泛实用的人力车,其中最主要的零部件也就是轴承。

    没有轴承的人力车就没有灵魂。

    陈平安去了将作监,让田季找来一辆高规格的马车,主要就是观察马车的车轮,发现这时候已经用上了轴承,不过,是滑动轴承,还是比较原始的滑动轴承。

    不过,这足以证明古人的智慧了。

    就算是比较原始的滑动轴承,也能让马车在马的拉动下,受力作用在这滑动轴承上,从而让马车行驶起来,速度更快一些,减少了车轮和车厢之间的阻尼。

    只不过,原始的滑动轴承,就是一个釭、一个锏,然后在其中间加油脂润滑。

    一般都是跑一次,加一次油脂润滑,跑一次,加一次油脂润滑,一旦没了油脂润滑,马车跑起来的速度就比较慢,马也会吃力一些。

    可是,滚动轴承的技术含量比较高,很难打造,看起来就是由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四部分组成,可没有车床的话,根本就没办法做出滚动轴承。

    先锻造出来外圈和内圈,然后按照外圈和内圈的半径差,去锻造滚动体,也就是钢珠,而这钢珠也就是滚动轴承的灵魂了,也是滚动轴承中最考验技术含量的零部件。

    陈平安把滚动轴承画出来了,不管如何,还是要试一试,万一,万一成功了呢?

    “田叔,你看,这个叫做滚动轴承,和那马车的那个滑动轴承是同样的作用,却比它更好。”

    “这个滚动轴承有四个零部件,外圈、内圈、滚动体和保持架。你找最好的铁匠试一试,先打造外圈,再打造内圈,规格就按照这个两个竹筒的大小锻造,然后再这样套住,按照两个竹筒相隔的差距,也就是这一点大小,锻造钢珠,实在不行,就先锻造钢珠,然后让人去打磨。”

    田季拿着图纸,听完陈平安的讲解,抱拳道:“喏。”

    滚动轴承需要时间去试验,有多长时间能够锻造出来,也不太确定,那就只能先用原始的滑动轴承了。

    至于改进这滑动轴承,陈平安是没办法的,他是理科生,但是并非全才,什么都会。

    滚动轴承也是小时候板车的车轮上有,还有风斗车上也有,陈平安小时候得到一个滚动轴承,视若珍宝,玩儿了很长一段时间呢。

    滑动轴承就滑动轴承吧,车座、车棚、车身、手拉杆,这些也都能画出来,然后先让人去打造出来,造出来之后,再进行改良。

    画好了之后,又让人叫来了将作监右尚,让他去找木匠、篾匠。

    仅仅是一天的时间,第一代人力车就造出来了。

    车身比较小,车座也仅仅是两个人刚好可以坐下,然后还有一个白布车棚,车棚上用的也是竹条,可以收缩的那种构架,然后就是滑动轴承。

    陈平安亲自上前,抬起手拉杆,然后尝试着拉动,发现第一次没能拉动,然后再使劲儿。

    动了!

    步伐慢慢加快,最后跑了起来。

    人力车,算是成了!

    陈平安笑了,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田叔,走,进宫!”

    高士廉要忙着商讨用以工代赈之法兴修水利的工程之事,此事,还需要去商讨一个最好的方案出来,不是全部直接扔给许敬宗,让他去完成的。

    当陈平安和田季出了将作监,在七八个护卫的保护之下,到了长街上,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哟,快看,那不是造出曲辕犁的陈少监吗?”

    “他拉着的是什么?”

    “看起来,好像是车。”

    “这是又造出来新鲜的东西了啊!”

    “应该是车。”

    “由一个人可以拉着的车,后面应该是车座,可以坐一两个人的。”

    “这车看起来就很厉害!”

    “感觉这车和那曲辕犁一样,又是一个利国利民之物,这陈少监当真是工匠一道的高手!”

    “岂止是工匠一道的高手,我听闻,陈少监还有谏言献策,被陛下器重,单独召见好几次,甚至是午膳都是和当今陛下一起享用,吃完又继续问政呢。”

    “呀,你这是从何处听闻的?”

    “那自然是……。”

    百姓们议论纷纷,都是紧巴巴地盯着陈平安,还有他拉动的人力车。

    这段时间,长安城话题最多的就是曲辕犁和陈平安。

    作为李世民身边的近臣,又是两个多月之内,连续两次升官加爵,让无数人羡慕的少年英才,又是锻造出来曲辕犁,提升了耕种效率,可以收获更多粮食等。

    自然是成为了人们的谈资,谁能拿到陈平安第一手消息,那绝对是备受欢迎。

    陈平安在刀卫的护卫之下,很快就到了皇城。

    还是和以前一样,有人专门快速通报,好让郭安能禀报圣上。

    等陈平安到了太极宫,郭安已经在此等候,瞄了一眼陈平安身后的人力车,躬身道:“陈少监,陛下和诸位大臣已经在偏殿等候。”

    陈平安看了看那鹿台台阶,喘着气道:“这人力车上不了台阶,最好,还是请陛下和诸位大臣能在这里一观。”

    郭安连忙道:“喏。”

    “陈少监稍等,某这就前去禀报。”

    很快。

    李世民大步走出偏殿,雄赳赳、气昂昂,看着陈平安和他身后的人力车,就大为高兴。

    “哈哈哈哈!”

    “陈卿如此之快,便已经造出人力车来了,当真是可喜可贺,让朕于治水之事的烦躁之中,听得一好消息啊!”

    跟在李世民身后的高士廉、长孙无忌等人,则是稍微有一点儿意外。

    感觉这事儿跳跃有点大。

    以工代赈之法是陈平安提出来的,可是他在这之后,却对此不闻不问。

    陛下似乎也有意没有让他继续参与,两次商讨,都没见陈平安。

    谁知道,这一天多的时间,对方又造出一个什么人力车来,还让陛下如此高兴欣喜,听圣上之言,似乎也早就知晓陈平安要造人力车了啊。

    如此说来,陈平安对于工匠一道要比为官一道更为上心,提出以工代赈之法,却不愿意去治水获取更大功劳和功绩与名声,却还是回将作监,造了个什么人力车。

    那,这人力车又有何用?

    为何能让陛下如此高兴不已呢?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