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贞观公务员 > 第68章:陈平安是一个变数

第68章:陈平安是一个变数

    高士廉轻描淡写却又十分冷静地敲打着长孙无忌,说道:“陛下不想让我等知晓的事情,最好不要去打听,隐秘之所以是隐秘,必然是不想让世人知晓。”

    “陈平安就算是师从隐士高人,甚至可能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杂家,那也不是我等应该在意之事。”

    “科学院早晚都可能会建立起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就好似陈平安所言,时机不成熟。”

    “或许,十几年之后,几十年之后,甚至是百年之后,时机成熟了,科学院自然会被建立起来。”

    长孙无忌也真正冷静下来了,喝了一口茶,压压惊,就在刚刚,他似乎非常强烈地想要知道陈平安的身世,甚至是想要花费巨大的代价,也要弄清楚,他到底是谁。

    然而,高士廉一番话,却也让他内心之中的激动,被平复了不少。

    确实,隐秘之所以能是隐秘,必定是不想让外人知道。

    那么,陈平安的身世肯定是关系甚大,若是他真要花费巨大的代价去深究,说不得,还会因此触及李世民的逆鳞。

    玄武门一事,才过去几个月。

    这位帝王连手足兄弟都可以处死,岂能是一个易于之辈?!

    真要是惹怒了李世民,他就算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是最早跟随李世民的人,也会被他给想办法堵住嘴。

    “舅父,我以为,陈平安就是一个变数,他的出现,让大唐走向了另外一个道。”

    “陛下似乎有意支持格物致理的思想,注重真才实学,有些不像是以前的那位陛下呢。”长孙无忌缓缓地说道。

    高士廉点了点头,他们入宫的时候,就在太极宫前见到了那一个石碑。

    上面有着陛下亲笔书写的八个字。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仅仅是八个字,就给入宫面圣的高士廉、长孙无忌等人一个小小的震撼。

    因为这八个字蕴含的道理,实在是太对了。

    更为关键的是,他们没有想到李世民会把这八个字,敕造为石碑,竖立在太极宫前。

    高士廉目光深幽,轻轻地说道:“其实,这样也好,最起码,我们都能看得出来,大唐的盛世必然会来临!”

    以前,他们在支持李世民做了玄武门之变一事之后,又因为突厥南下,以至于大家都憋着一口气。

    也有着对于未来的迷茫,不知道以后的大唐是否能够兴盛,是否能强大起来,而他们所做的一切是否值得?

    等到陈平安到来之后,又是改良了将作监的工序,又是炼焦、高炉炼铁,还有神臂弩、马蹄铁等,提高了军备实力,让他们有了些许信心,不久之后,就能够一雪前耻,以报渭水之盟的仇。

    而之后,又是曲辕犁,又是人力车,又是以工代赈,又是科举制度的改善,让他们感觉到大唐一直在变,向着一个强盛之路前进。

    可是,李世民在陈平安被士林学子认可,被世家子弟邀请去参加曲江宴,说出了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八个字,还有一些高谈阔论之后,就有一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建立科学院,想要让陈平安教授学子们格物致理,好早一些造出电,让他看到千年之后的电力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说白了,今天的这件事情上,李世民确实是着急了。

    或者是说,他对于长生不老,对于千年之后的飞上九霄,有着强烈的执念。

    “唉。”

    陈平安坐上马车,叹了一口气。

    他也是突然被召见,然后就突然知道李世民想要建立科学院,还询问了高士廉、魏徵等人的意见。

    然后,也是第一次见识到儒学在这个时代又是如何深入人心,却又是怎么禁锢人的思想。

    有人说,儒学在孔圣人之后,就变了味道,也有人说,儒学在董仲舒之后才变了味道,更有人说,儒学在程朱理学之后,已经改头换面,已经不能称之为儒学。

    纵观这中原五千年历史之发展,似乎也有一些道理。

    却也有一些片面。

    毕竟,在申论文、策论文、议论文之中,都有一个看事情不能片面,要用辩证思维。

    凡事都有利与弊,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又或者是双方刚好平衡呢?

    儒学的好与坏,最能评价他的利与弊的人,也都是身处在那个时代的人,只有他们的感受是最深刻的。

    当然,就那今天这个事儿来说,让高士廉、魏徵等人评价儒学,那肯定是好好先生了。

    陈平安喃喃道:“陛下……还是太心急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现阶段,儒学已经深入人心,从他完善科举制度,就得到了世家子弟的认可和邀请,想要交个朋友,就能够看出来。

    而李世民却要在他登基为帝的第一年,就要建立科学院,告诉天下儒生,他不想支持儒学,想要支持科学,必然是会引起儒生们的反对,甚至是声讨。

    玄武门之变一事才刚刚过去,他的名声还不怎么好,天下儒生对他还是一个保持观望的态度,结果,他却要搞出这么大的动作来,岂不是自乱阵脚,自毁长城?

    魏徵的反对是正确的,也是一针见血的。

    可是,陈平安的马车刚刚停到府邸外面,就见到郭安带着人急匆匆而来。

    “陈少监,陛下宣召。”郭安气喘吁吁地说道。

    还是第一次见到他如此着急。

    陈平安已经开始想象着李世民这条真龙,如何在偏殿狂怒的样子了。

    “唉……。”

    无妄之灾啊。

    陈平安只能是跟着郭安快速入宫,却也没有害怕,只是想着如何劝说李世民,不可心急,必须缓缓图之。

    到了偏殿。

    郭安只是伸手示意,让陈平安进去,他则是带着人守在外面。

    陈平安只好独自进入大殿,微微低着头,走上前,站定,抱拳道:“臣拜见陛下。”

    李世民正在批阅奏折,似乎没有听到陈平安走进来一样,不闻不问,不回声。

    陈平安就知道,这位陛下还在气头上。

    “陛下,并非是臣不敢和魏大夫等人辩论,也并非是真的不想建立科学院,而是时机真的不成熟。”

    “陛下才刚刚登基,北地又遭受突厥南下侵袭,正应该是休养生息、安抚民心、谋求富强,强军富民,以待来年便能北征,永远解决突厥之患,稳定边关。”

    “儒学已经是深入人心,天下读书人都为儒生,而陛下却要在自己登基之初,就建科学院,主张科学之思想,怕是会寒了天下儒生的心啊。”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