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贞观公务员 > 第70章:李靖、萧瑀回京

第70章:李靖、萧瑀回京

    陈平安的一个‘五年规划’是真的给李世民找到了一个治国理政的最佳方式。

    李世民并非是不知道该如何治理大唐天下,如何建立一个大唐盛世。

    只是因为出现了陈平安这么一个变数之后,很多东西也就随之改变。

    最起码,李世民已经打开了一扇大门。

    虽然没有亲自去千年之后见到那花花世界,却也通过陈平安之口,了解太多太多知识点。

    以李世民的能力、心智,岂会一点儿影响也没有?

    当下,李世民就已经算是赞同了陈平安所说的‘五年规划’,“好一个‘五年规划’,此法乃良策也!”

    李世民的脑海里面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想法,然后稳定了心神,平复了心情,问道:“陈卿,你所言,建立科学院,需要时机成熟才可,朕问你,如何才算是时机成熟?”

    很显然,五年规划是五年规划,科学院是科学院。

    李世民还是拎得清楚,或者说,心中对于那个科学发展的路,有了一些执念。

    陈平安回道:“陛下,臣以为,最起码需要让天下万民在不担忧吃饱穿暖之后,在大唐盛世来临,不担心外敌虎视眈眈,也不担心世家门阀之别,科举取士也已经让天下学子享受到利益。”

    “当臣造出来的物件,慢慢地深入人心,提高了朝野上下官吏、天下万民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工匠之道带来的便利之后,就算是我们不建立科学院,也会有更多的工匠主动去创新、创造。”

    李世民听完,低眼沉思。

    陈平安又道:“陛下且放心,臣从未忘记要以科学强国,兴盛大唐之志。”

    “只是如今儒学深入人心,想要直接改变人的观念,是不可能的事情。”

    “人的成见就好似一座大山,轻易搬不走。”

    “想要改变他们的观念,那就要让他们自己真正感受到科学之道的便利。”

    “如此一来,才会慢慢地接受,并且对其产生兴趣,还有大部分人能够因此而获得利益,获得立身之本,才算是时机成熟。”

    李世民抬眼,真诚地说道:“如此看来,确实是朕心急,未曾深思熟虑,倒是让你被弹劾了。”

    陈平安连忙抱拳道:“为陛下分忧,本就是臣应该做的事情。”

    面对这样一位能虚心纳谏,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主动承认,并不会死要面子,为难臣子的帝王,已经是非常难得了啊。

    李世民不免又是一番称赞,然后挥手让陈平安回去。

    不过一会儿。

    高士廉被郭安带进太极宫。

    “士廉,朕有一问,如何才能使大唐于五年之内可北伐突厥,一雪前耻呢?”

    高士廉还以为自己这时候被李世民召见,为的还是建立科学院的事情。

    谁知道,一见面,李世民就问了这么一句不相干的话。

    但是,又一想。

    李世民可能是在含沙射影,必然是先起一个头,再议论科学院。

    如此,便要小心应对了。

    高士廉施礼回道:“陛下,臣闻天地之间,国家为重;乾坤之内,民心难违。自古以来,国运盛衰系于君王之心,治乱安危悬于朝廷之上。今日我大唐外患未弭,内忧未定,百姓嗷嗷待哺,士卒筋疲力尽。”

    “诚宜休养生息,以振国家之基业也。”

    “夫中兴之际,首在于人心归附。《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今朝政清明,则百官效忠任怨;法度公正,则庶民同心共赴国难。故而富国强兵,充实府库,加强边防,御敌之外必先固本。”

    “昔齐桓公问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何术?管仲对曰:“修好内政而已矣。”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不可或缺。粮食充足养兵马,兵器锐利壮声势,民众信任增信念。

    “臣窃以为,欲兴盛大唐,须以内圣外王之道为准绳,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之气为指引。慎择良相贤才辅佐左右,务必做到日理万机而不废,胸怀全局而无疏,唯陛下您尊贵之力决断万古。”

    李世民听完,面无神情,回道:“卿所言,乃良言也。”

    内心却暗自摇头,这话,他早就听过了。

    随即挥挥手,直接让高士廉回去,然后,召见了长孙无忌。

    同样的话。

    又问了一遍。

    同样的话。

    又听了一遍。

    再然后,房玄龄、杜如晦,甚至是魏徵等人。

    都是大差不差。

    倒是魏徵,建言之中比之其他人要好很多,让李世民稍微有一些意外。

    若是当初大哥能重用此人,玄武门之变能否成功,怕是未知了。

    历史上,后来的魏徵写了一篇传世之作——《谏太宗十思疏》,算得上是忠言逆耳,配得上谏臣之名。

    只不过,这些人的建言,都不是李世民想要的。

    却也让李世民认识到,若想要做出‘五年规划’,就必须由他先做出规划,也只能是和陈平安商讨,最后再让高士廉等人辩论一二。

    然而,第二天早朝之后,李世民已经是没时间召见陈平安,商讨‘五年规划’这件事。

    巡察十三道的李靖、萧瑀等人回来了。

    此番主在安抚民心,其次就是追缉隐太子李建成的部下薛万彻、薛万均等人。

    这些人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带人冲击秦王府,后来听闻李建成、李元吉已经被斩首,立即逃出京师。

    李世民那时候没时间安排人追缉,他必须要保证绝对的兵力稳住京师的局面。

    等到京师的局面稳住了,他已经完成了权力交接之后,才安排人追缉薛万彻等人。

    不过,李世民爱才,根本就不想把薛万彻等人往死路上逼,而是先收服魏徵,再让他这位前太子府的人去招降薛万彻他们,好兵不血刃解决玄武门之变的事后影响,并且,获得几位武将。

    在之后,就是命令李靖、萧瑀等人形成巡察使,开始代天子巡察地方,以安民心。

    灞河河畔。

    李靖、萧瑀等人在船只靠岸之后,便下了船,上岸。

    然后,就见到郭安已经带着人等候他们了,还有不少百姓在观望。

    同时,在郭安的身后,还有一排车夫,车夫的旁边,便是最近盛行京师的人力车。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