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武侠仙侠 > 游侠外史 > 第29章 暗夜盗婴

第29章 暗夜盗婴

    颜溪月并不知师万里究竟是何人,但经陆涛这么一叫,他显然是有所惊慌,索性趁势讥讽他,令他自乱阵脚。

    “原来你叫师万里?刚玩过的把戏,怎么还玩?吃过的亏还不长记性吗?”

    师万里的脖子上被她驾着刀,心绪如潮,但仍毫无惧色,把心一横,冷冷道:“你要杀就杀,何必废话!”

    陆涛的心性比师万里还要激动,他见到这副熟悉的面孔,大有恨铁不成钢的之意。

    “万里!你……我一直以为你死了,可我做梦也想不到,你居然为这种没有人性的组织卖命!你、你对得起吴知县吗?”

    师万里眼望向别处,脸上一如既往的冷傲,“什么对得起对不起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大家各走各的路,休要多言!”

    陆涛并不想放弃她,忙叫住颜溪月:“颜姑娘,求你不要杀他。”

    又对师万里道:“看在咱们朋友一场的份上,这么僵持下去不是办法,你弃暗投明,以后咱们还是会和从前一样……”

    不及说完,师万里哼了一声,“以后?我自从走上这条路,就没想过还有以后!”

    如果没有陆涛这一句求情,颜溪月还真打算杀了他,只是师万里却并并不领情,当即冷笑道:“明明有条生路却要放弃的人,我还是第一次见。

    不过我跟你一样,并不打算杀你,我知道你也并不想死,正好留你一条命。

    回去告诉你的主子,育婴堂我们定会一查到底。不妨实话告诉你,我们已经查到了不少证据。

    到了合适的时机,一定会将你们的罪行公布于众。识相的话,就正大光明的出来交手,不要像老鼠一样畏畏缩缩,只会在暗地里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

    颜溪月这番话只为有意诈他,不管师万里信不信,起码能搅乱他的心神。

    果然这番话有了效果,师万里开始沉默。

    他若只是个无名小卒,说不定立刻就会效仿之前的杀手自尽,而他好不容易在这个组织里有了点地位,怎么肯轻易放弃自己的性命。

    “你、究竟想怎样?”

    颜溪月心中暗喜,面上仍波澜不惊:“适才我放你一马,只要了陆涛一人,但眼下,我要再加上一个吴知县。”

    师万里脸色大变,肩膀一动,欲做挣扎,被颜溪月手中长刀强按下去。

    “你的命就在我手里,没有条件跟我讨价还价,因为我随时都会改变主意。你是想现在就死在我的刀下,还是回去向你主子复命,自己做个选择。”

    师万里紧闭双目,身子微微颤动,过了片刻,方对手下大喊一声:“放人!”

    陆涛脖子上的数把长刀立时撤去,他转身跑进屋内,将吴知县拉了出来。

    颜溪月又命师万里:“准备一辆马车,到了我指定的地方,自然会放了你。”

    如此这般,颜溪月劫持着师万里,双方在对峙中缓缓来到村外的一条大路上,果见一辆整装待发的马车。

    颜溪月让陆涛和吴知县上车,吴知县还在原地疯癫自乐,好在也任由陆涛摆设,被拽上了马车。

    颜溪月又让师万里的手下退后三丈,师万里都一一照做,待杀手撤去后,师万里眉头紧锁。

    “你说的我都办到了,究竟要何时才放了我?”

    见他开始着急起来,颜溪月轻轻一笑:“站在原地数一百个数后,你就可以走了。

    不过,你也别想偷懒,要是让我看到你提前回头,我在马车上一样要了你的命。”

    师万里感到后腰被一个尖锐之物抵住,他方才的确也见识到了颜溪月的飞镖之技,凭她的准头,想要自己的命也是瞬息之间的事。

    其实,颜溪月的飞镖早就使完了,抵在师万里后腰上的利器不过是她的一枚发簪。

    “一、二、三、四……”

    师万里当真站在原地数起数来,未及数到五十,马车辘轳之声就再也听不到了。

    他恍然大悟,猛地转向身后,树林大道上,除了一地烟尘,哪里还有马车和颜溪月的影子?

    这一日度过下来,已是红日西沉。

    风谷县的客栈内,夏书恩遇到的那四人一直坐到天黑,方起身离开客栈。

    他们又找了一辆马车,摸黑向北行进。行至一个村口前,四人停下马车。

    夏书恩孤身一骑,与马车相距四五丈远近,始终不即不离的跟在后面。

    见马车在村口停下,急忙下马,隐入一颗大树后面。

    车上最先下来的是个白发老妇,一落地,手上忽然多了一根藤木拐杖,躬身弯腰的行路,显得老态龙钟。

    夏书恩心下一奇:“怪了,在客栈亲眼他们四人上得马车,从未见过有这位老人上去过,莫非是车上本就有人?”

    仔细一端凝,原来这白发老妇是常嬷嬷的乔装。借着树丛掩护,夏书恩在夜色下又悄悄朝四人靠近。

    车上陆续下来三个年轻人,夏书恩听见常嬷嬷管其中一个又瘦又矮的年轻人叫了声“常三”。

    常三指向村里,对常嬷嬷道:“白天已经查过了,这村里最近刚出生了三名婴儿。

    我们在这三户人家屋顶插了一根竹竿,您见到有竹竿的人家,就尽管去敲门。”

    常嬷嬷接过另一人递来的竹篮,“都做了这么多回了,还用得着敲门?你们动作麻利些就行了。”

    另外三人戴上黑色面纱,在村口处分开,只在暗处悄悄跟着常嬷嬷。

    一进入村子,常嬷嬷见路上有人,就拄着拐杖,步履瞒珊;到无人处,便快步行走。

    东转西走,终于找到村西一处人家的屋顶上插着一杆翠绿竹叶,便放缓了脚步。

    常嬷嬷四下望去,此时月夜深沉,路上已经没什么人经过了。

    她朝身后的三人使了个眼神,那三人悄悄溜到屋后去,学着小狗在屋外“汪汪”叫唤几声,屋内立刻传来婴儿的啼哭声。

    那户人家的窗户从内打开,朝外骂了几声,狗叫声再没响起,只是孩子再也哄不住了,一直哭闹不止。

    常嬷嬷一手拄拐杖,一手提篮绕着这户人家,在门外来回转悠,口内念念有词:“月光光,心慌慌,小儿夜啼不治光,三岁到老不兴昌……”

    念了几遍,直到那户人家开启门户,走出一个庄稼汉子。

    见门前站着一位慈祥老太,上前施礼道:“老太太,这么晚了您还在外面,听您方才的语气,可是有治小儿夜啼的法子?”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