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 第0437章:儒术治国VS以法治国!朕欲大修宋刑统

第0437章:儒术治国VS以法治国!朕欲大修宋刑统

    午后,阳光炽热。

    一向热闹的南门大街,除了车马,鲜有行人走路。

    六月份的汴京城,热得就像一个大火炉。

    禁中,垂拱殿内。

    八个巨大的冰盆置于四端,有白色寒气不断冒出。

    数排红木椅齐齐排开。

    每把椅子中间都放着一个几案,几案上有茶水、点心、干果等各类小吃。

    此等摆设,意味着这场会议的时间会非常长。

    不多时。

    两府三司的相公、变法司的成员、台谏官们、外巡官们纷纷走进殿内。

    在内侍的安排下,分别落座。

    此等内会,赵祯不喜群臣行礼,皆是开门见山,直接言事。

    片刻后。

    赵祯快步走了进来,直接坐在最前面的御座上。

    御案上摆着一叠叠文书,皆是外巡官们外巡的总结文书。

    赵祯坐下后,先是喝了一口茶水,然后开口道:“这几日,朕已将此次官员外巡的总结文书全都仔细阅览了一遍。”

    “朕最初令台谏外巡,意在对全宋变法做一次地方性检查。本想着不会有大问题,待外巡结束,朝廷便可将重心放在他处。”

    “哪曾想,新法条例的执行没有太大问题,但地方上的小问题却是层出不穷,难以预料……”

    赵祯翻开文书。

    开始细数台谏外巡出现的问题。

    有县官懒政,有地主占田,有人任人唯亲,有富人欺贫,有吏员谋私,有武官做生意……

    赵祯讲了近半个时辰,竟没有一个问题是重样的。

    虽然大多问题都不严重。

    但却证明着朝廷的管理存在着严重缺陷。

    “这些问题就像一只只蚂蚁,看似影响不大,无关紧要,其实不然。长此以往,其足以令我大宋江山溃烂,甚至颠覆皇权!”

    赵祯环顾下方,提高了声音。

    “众卿可有良策,解决地方上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地方官的问题?”

    赵祯这一问,官员们都愣住了。

    他们不是没有想过,而是此问题根本无解。

    历朝历代。

    官与民、富贵与贫弱、不同阶级间都因利益存在着各种问题。

    有官员以权谋色,有官员以权谋钱,有官员贪图享受,有官员弄虚作假……

    人非完人,都有私欲。

    大宋两万多名官员,能做到像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这样的,寥寥无几。

    朝廷能做的,只有:发现便严惩。

    赵祯环顾四周,问道:“两府?三司?台谏?变法司?”

    官员们都无奈地低下脑袋。

    一向主意甚多的王安石都是撇着嘴,没有想出应对之策。

    苏良也无主意。

    但官家这样一问,他突然意识到官家可能有良策。

    这时。

    首相文彦博硬着头皮站起身来。

    “官家,此问题较为复杂,臣等暂无良策,可待今日会后,想出良策后再汇报。”

    对待官家,文彦博总不能称此问题不可解,便想着争取一些时间。

    完美解决之策想不出。

    减少此等问题的办法,努力想一想,还是能想出几条的。

    赵祯微微摇头。

    “朕有一策,众卿可听一听。”

    群臣纷纷抬起头来。

    赵祯坐直身子,道:“自我大宋开国以来,向来施行以儒术治国,德为先,法次之,推崇礼乐、利民为政,发展至今,有些法令政策过柔过偏,过重于情理,且对权贵的优待过甚,这是造成底层问题的一项主要原因。”

    “而今,随着全宋变法的施行,我们也在不断进步。当下已无人再讲我大宋是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无人再能倚仗刑不上士大夫而触犯法令,此乃全宋变法为我朝带来的改变。但是,还有很多细碎的问题依然存在!”

    ……

    “即使朕年年派遣台谏外巡,派遣百人、千人去地方巡视,这些相似的问题还是会出现,而从根本上减少问题出现的方式,朕以为,是重法治而轻情理,让刑罚归刑罚,人道归人道,不可含混处之。”

    “朕准备结合当下时事,大修《宋刑统》,完善法令!”

    “有些罪责应加重,比如拐卖人口、贪赃枉法、滥杀家奴等,有些罪责应减轻,比如:为治母病而偷窃,因受欺压而伤人……”

    “我大宋之法,不应该是束缚百姓的工具,而应该是让他们活得更幸福,惟有此,大宋才能创造真正的盛世!”

    赵祯讲完后,垂拱殿寂静一片。

    谁都没想到官家竟然能讲出此等惊人之语。

    大修《宋刑统》,强如苏良、王安石都不敢提出此等建议。

    这比裁减官员、缩减荫恩之官更严重。

    这是在动大宋的根基。

    历朝历代之法令,体现的都是统治者的意志,维护的都是统治者的根本利益,是防百姓造反,是控制百姓的工具。

    《宋刑统》自然是不公平的。

    大宋开国之时。

    丞相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开启了大宋以儒术治国的新篇章。

    自此后,历代皇帝都是以儒术之国,儒道为先,法令次之。

    但赵祯此次,将法提到了最前方。

    他认为,儒术重于教化,法治才能彰显公正。

    赵祯此举。

    才是从根上做到了:逆祖宗之法。

    这时,苏良突然笑了。

    他想起了王安石的那句名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官家这一刻,变成了王安石。

    不!

    比王安石更大胆!

    两府三司的相公们都愣住了。

    《宋刑统·序》曰:终宋之势,用之不改。

    官家逆祖宗而行,欲大修法令,若改不好,会遭天下人辱骂的。

    还未待众相公开口,赵祯又道:“众卿,朕召你们来,是要你们帮朕说服群臣,做好这件事的,若有人反对,不必讲理由,可立即退出去,朕不会追究他的过错!”

    赵祯的态度非常强硬,想来他已仔细分析过此策的利弊。

    而此刻。

    坐在最后一排的王安石,牙花子都笑了出来。

    他早就想动一动尽是昨日之法的《宋刑统》了。

    王安石站起身,立马表态:“官家,臣以为,此举甚好。”

    “若将我们理想中的大宋盛世比作一席盛宴,朝堂百官皆为烈火,各项法策皆是薪柴,而大修过后的《宋刑统》将是一道热油,能使得薪柴燃烧得更旺更猛,使得盛世更快呈现!”

    一旁,中书诸相公都皱起眉头。

    若真大修《宋刑统》,那大宋就真的是改天换地,要换一副样貌了。

    文彦博站起身,拱手道:“官家,此举玆事体大,大修《宋刑统》,则诸多事物情理都有可能发生改变,臣等需要认真想一想,思考一番利弊。”

    “朕不急,你们慢慢想,今日想好了,说明白了,我们再出垂拱殿!”赵祯面带微笑,成竹在胸。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