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人在大唐,开局与武家为敌 > 第13章 最后一丝体面

第13章 最后一丝体面

    说着说着,张观棋和二婶就已经走到了后院二叔的住处。

    见张论古一动不动地躺在床榻上,周娴终究还是没忍住眼泪,边哭边喃喃道:“夫君,你可要快些好起来,咱不能让亲者痛、仇者快!”

    张砚南侍立一旁,也捏紧了拳头,为自己的父亲鸣不平:“简直欺人太甚!等着吧,总有一日,我必得让那些人付出代价!”

    而张观棋看着近乎昏迷的二叔,总觉心里不安,但又说不上来原因,只得悉心叮嘱钟伯:“钟伯,这两日一定要安排得力的仆役,不分日夜地守在二叔身边,有任何情况,都要及时告诉我。”

    稍顿了两秒。

    张观棋又补充道:“对了,别怕花钱,一定买最好最贵的药材!”

    钟伯陪在张论古身边,少说也有三十年了,自然是信得过的。

    ………………

    午时。

    梁王府,书房内。

    梁王武三思眉头紧皱。

    背着手,在屋里来回踱步,看上去焦头烂额,还时不时地走到门口和窗边,朝外面张望一番,好似在等着什么人。

    想起昨日,武三思忽然得知自家堂弟武承嗣被武则天打入大牢的事情,乍一听还以为是谣传,后一打听,才知是因为巫蛊和龙袍……

    吓得一夜无眠。

    一直在盘算着要不要进宫去见姑母,可武三思人如其名,凡事喜欢三思而后行,倒不如武承嗣那般容易冲动。

    思来想去。

    还是决定安守本分。

    他知道武则天弑杀,但也相信,武则天不会对自己的侄儿赶尽杀绝。

    所以,此刻的他,动不如静。

    他不能让武则天察觉出自己的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武则天生气的时候,上赶着进宫去添柴加火,如此一来,最后难免烧到自己……

    眼下,一炷香时间过去了。

    窗边突然传来动静,一回头,一个紫衣女子便出现在了书房里,武三思迫不及待地问道:“怎么样,查清楚了吗?”

    紫衣女子先是跪地行礼,而后小声回道:“查清楚了。昨日跟在陛下身边的那个小郎君,就是张祭酒的侄儿张观棋,一个没有功名的白丁。”

    “身世呢?”

    “张观棋,父母早逝。有一兄长张若虚,几年前,因《春江花月夜》博得诗名,加上张祭酒的举荐,得了个兖州军曹的官职,为人十分闲散。而张观棋此人,十七岁前甚爱诗文,只是近几年,开始流连风月……”

    “这小子的父母是谁?”

    “张观棋的父亲张远度,据说是个喜欢隐居的山林野士,无功名在身。母亲吕氏,名唤吕柔,典册上只有两个词——仙姿佚貌、般般入画。”

    听罢。

    武三思略略沉思,自语道:“仙姿佚貌?这得是多美的女子?”

    沉吟片刻。

    武三思还是不敢置信:“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子,居然能解开突厥的谜题?还能引得姑母大肆搜查自家侄儿的府邸……此子,不简单。”

    紫衣女子听出武三思的话似有弦外之音,当即目露凶光,伸出右手,置于脖颈前,做了个杀的手势。

    而后,轻声问道:“殿下,需要婢子直接杀了他吗?”

    武三思眼中闪过一丝杀气,不过,仅仅一瞬间就消散了,冷静后叹道:“现在还不行,若是现在动手,岂不成了报复,反而落人口实?”

    紫衣女子也收起情绪,点头应道:“是,婢子一切都听殿下吩咐。”

    “听说,再过十日,张观棋这小子就要入国子学了……开学前,你去盯着他。记住,远远地跟着,知道他去了哪儿就行,莫要被发现了。”

    武三思沉声叮嘱道。

    “是。”紫衣女子领命离开。

    只剩下武三思呆坐在书房里,思忖着似乎不太明朗的未来前途。

    半晌,听见有人敲门。

    武三思有些失魂落魄地站起身,开门见是武崇训,问道:“何事?”

    武崇训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而后小声说道:“阿耶,孩儿有一个法子,或许可以讨陛下欢心,赢回咱们武家的局面来。”

    “讲!”武三思打起精神。

    “阿耶,可否进屋细说?”说话间,武崇训眼里闪过一丝神秘之色。

    ………………

    刑部,大狱深处。

    年逾花甲的狄仁杰迈着沉稳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到来俊臣面前,此时的来俊臣,已然不再是之前那副耀武扬威的酷吏形象。

    取而代之的是,经历了十多种酷刑折磨的“阶下囚”来俊臣,浑身血肉模糊,只剩下一口如游丝般残喘的气息。

    “来俊臣,这是你的罪状,老夫已经全部列好,你还是签字画押了吧?省得再被这些你自己创造出来的刑具生生折磨。”

    狄仁杰今日一早便收到了上官婉儿代为传达的“五日内,要来俊臣死”的旨意,所以,马不停蹄地赶往刑部,提审来俊臣。

    可来俊臣虽然怕死。

    但更怕全家全族都死。

    狄仁杰拟好的罪状足足有三十多条,来俊臣都认,唯独“唆使魏王以巫蛊谋夺太子之位,且私造龙袍”一事,他打死不认。

    来俊臣自己执掌刑罚数年,自然知道,一旦认下,就是诛九族之过。

    狄仁杰也很无奈。

    为官这么多年,他深知武则天的脾气秉性。

    既然武则天都已经暗下了“五日内,要来俊臣死”这般的旨意,且全然不提武承嗣之过……

    很显然。

    武则天就是要来俊臣一个人扛下所有的锅,好给武承嗣洗罪。

    狄仁杰虽贵为武则天亲封的“国老”,但此时,也没有选择的余地。

    而且,狄仁杰也心知肚明,让他亲自提审来俊臣,是武则天深思熟虑后的结果。

    毕竟,只有狄国老这样有威望的人审案,才能堵住悠悠众口。

    好在,狄仁杰对来俊臣此人这些年的所作所为,一向嗤之以鼻。

    接手此案。

    倒也没有那么反感。

    “来俊臣,你就别挣扎了,难道你还不明白?陛下要你三更死,你活不到五更去。”

    在一个必死无疑的人面前,狄仁杰说上几句大实话,倒也无妨。

    “狄国老,你就别白费力气了……我,我是不会认的。凭什么,陛下要保她的武家侄儿,就要踩……踩在我全族的尸骨上。”

    来俊臣拼尽力气。

    也说得断断续续的。

    “哼!你混到如今这个高位,又何尝不是踩在无数人的尸骨之上?你一手制造的冤狱,亲手害死的无辜之人,又何止一千一万?”

    狄仁杰说得义愤填膺。

    来俊臣冷哼一声,随即吐出一口鲜血来,半晌,才攒了一点力气,说道:“是啊,我是自作自受……自作孽,不可活。”

    狄仁杰还想说点什么,却听得上官婉儿的声音:“狄国老。”

    狄仁杰急忙退出牢房,令人关了牢门,与上官婉儿走到一处僻静背人的拐角,轻声问道:“上官舍人,可是陛下有什么旨意?”

    上官婉儿点头,从袖中掏出一个小瓶子,递给狄仁杰,叮嘱道:

    “狄国老,陛下密旨,不必逼来俊臣认罪,只须让他服下瓶子里的药丸……剩下的,您看着处置。对外只说风寒发作,伤重不治即可。”

    “需诛九族吗?”

    狄仁杰轻声问道。

    上官婉儿清了清嗓子,又往回走了几步,故意朗声说道:“陛下开恩,无须诛其九族,只判‘来氏全族流徙千里’即可。”

    如此,来俊臣便能听到。

    不诛九族,也算是武则天让他背锅,留下的最后一点体面吧。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