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寒门隐相 > 第二十五章 官官相护

第二十五章 官官相护

    上边有人。

    官场的晴天霹雳,无声雷电一样。

    苏乞怔怔的看着面前的刘县令,心中的厌恶,已经是波涛汹涌。

    “你一个新上来的孝廉,没办过什么案子,居然私自做主!”

    “天塌了,知府大人能管的了你?”

    “走,跟我去死牢里把刘善人请出来,赔礼认错,送到庄园。”

    刘县令坚持他的圆满官道,噼里啪啦的话在耳边爆裂而起。

    “你这个老东西啊,我都不知道你身上有多大的肮脏。”

    气的苏乞扭头看来,也是当仁不让。

    害人的凶手,住在死牢。

    是苏乞办的,现在去把他弄出来,还送回家,并且赔礼认错。

    这让他感觉吃了一个苍蝇,并且还要掏出来,将其复活了一样。

    “咳咳,同朝为官,何须这般?”

    王知州听吵闹的破天,终于又走了出来。

    “刘金豆还有其它的事,我听说他作为一个地主,居然有五个老婆,一个原配,四个小妾!”

    苏乞倍感紧张,灵机一动,突然想起了金莲说过了一个事情。

    “兰溪坊的一半,是他的。”

    “哦?”

    这话一出,王知州缩缩脖子,坐了下来。

    刘县令也有点傻眼。

    青楼!

    兰溪坊是青楼。

    青楼在大宋的地位特别特殊。

    开国的时候,杯酒释兵权和斧光烛影乾坤事件过后。

    大宋赵光义采取了一个办法,请军伍的开国元老们逍遥快活。

    青楼得以大行其道。

    后有大臣说,可以安定军伍之心。

    潜移默化的,青楼如同官营。

    到了宰相寇公这里,奋发图强,和潘家的二格格,努力的治理中。

    只可演绎,不得粗鄙。

    按照苏乞的理解,就是艺妓,卖艺不卖身。

    所以形成了一个局面,官场的妾,夫人。

    好多,好多,都在青楼里客串。

    学习戏文和交流消息。

    刘县令不知苏乞的底细,王知州明白。

    桃花格格,绥阳公主她们都经常出入青楼。

    尤其是有了歌舞升平的时候。

    “那你还敢胡作非为?”

    刘县令一头的雾水。

    颇以为苏乞也是同道中人,懂得一些什么。

    “非也,非也!这些小妾透露了些事情,刘金豆谋事害命!为了把闺女送到公主,棒打鸳鸯,这可不对啊,我这里有人证和物证。”

    苏乞心里的厌恶早就已经满满的。

    更加没有要和如此县令同流合污的意思。

    “不知所谓!官场进了尔这般愣头青!我劝你还是回去好好冷静冷静,明天一早,咱们公堂上见!”

    刘县令龇牙咧嘴的,恨的咬牙切齿。

    “今晚,刘金豆不得释放!”

    “什么?”

    “他有谋事害命,是元凶,必须要严惩!”

    “你这是故意要和我作对了?”

    “作对?”苏乞听到这里,心里的厌恶彻底到了极点,冷冷的呵斥一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嗖!”

    说完以后,他直接扭头来到了死牢。

    刚刚到了门口,就听里边传来了嚣张大笑。

    “一个孝廉,举孝廉,跪着伺候老人,当的官,不知所谓!”

    “我刘金豆,认识的京城官员,多如牛毛!”

    “随便拔出来一根牛毛,就能砸死了他!”

    苏乞听了这话,心里的怒火再次燃烧汹涌不息。

    如同要爆炸了一样。

    地主刘金豆说了,随便拔出一根牛毛就能把他砸死了。

    努力想想这情况,还确然。

    更加的让苏乞愤怒。

    “咳咳!”

    苏乞感觉不进去了,咳嗽了两声。

    “噼里啪啦!”

    死牢里当即发起了最可怕的斗殴。

    丐帮的那些弟子,和地主刘金豆可是被关押在一个监牢里的。

    有了苏乞的咳嗽,他们如果认出来...

    听到了最惨烈的打斗声,苏乞就放心了。

    看来丐帮不愧是他的背后靠山,自己也不白叫苏乞。

    苏乞离开的时候,足足三个时辰,才见刘县令鬼鬼祟祟的朝天牢奔去。

    ...

    旭日东升,第二天的一早。

    苏乞早早的来到了衙门,听提学官说,地主刘金豆并没有被带走。

    同监牢的义愤填膺,说出了官官相护。

    “不错,他们的眼睛雪亮。”

    苏乞点了点头。

    “咚咚,咚咚!”

    鼓声再次响起,衙门上升堂了。

    王知州坐在正中。

    头顶是匾额,上边有四个字:青天永宁。

    苏乞失眠了一夜的时间,家事都顾不得。

    看看如今这样的局面,尤其是看到一边,同样加了太师椅,坐着的刘大山。

    他忍不住的想吐。

    “好小子,我知道你了,一个糖铺的儿子,跟寇公还有关系!初生的牛犊不怕虎啊!”

    刘县令毕竟痴长几年,多了一些老谋深算,一夜的时间,已经将苏乞的底细摸清楚。

    “不要畜生不畜生的,今天是断案,听所有人说说真相!”

    苏乞只有一句,听的刘县令直翻白眼。

    ...

    “禀告大人,死者确实是毒蛇咬死的!”

    仵作做出了验尸定论。

    “既然是毒蛇咬死的,就把蛇抓出来弄死吧。”

    刘县令捋着胡须,悠悠然说道。

    “这老东西,还准备发难呢!”

    王知州看看场中,思索片刻,摸着胡须说话了:“事件如棋局,每个里边的人都是棋子,即便是没介入其中,也是闲棋,观棋者,都来说说吧。”

    知府大人果然不一般。

    听的苏乞忍不住侧目。

    “本县令先来说说!”

    刘县令第一时间站了起来,且当即长篇大论。

    “大宋以孝治天下,京城为大家,我们便是小家。”

    “家的和悦,社会和谐,百姓不出奸佞。”

    “在大宋朝廷,最特殊的一群人,他们叫公公。”

    “公公兢兢业业,没有世俗人情,还没家,没子女。”

    “咱们本地的地主,刘金豆想出了一个办法,让他们不时到人间来体察民情。”

    “得了一个刘大善人的名号,经常带领他们钓鱼,讲经,关怀民生。”

    “善莫大焉!”

    ...

    刘县令的一番话,听的大堂之上,当即默然。

    气氛的凝重中,知府大人和衙役们都感觉背后生风而手脚冰凉。

    难道真的抓错人了吗?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