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八一渔猎西北 > 第五十四章 不能食言

第五十四章 不能食言

    李龙三人提着兔子回到家的时候,梁月梅已经把所有的饭做好了,摆在桌上,等他们回来。

    李建国也清醒了,洗漱了后正在院子里等着他们。

    “大哥,头还晕不晕?”李龙提着袋子笑着问。

    昨天李建国高兴,半公斤的古城大曲他一个人喝了一瓶半,喝的时候高兴,喝完送走人就晕了,从下午一直睡到了今天早上。

    “不晕了,”李建国难得有的点脸红,他岔开话题:“你们逮了几个兔子?”

    “五个!”李强高声喊着,“爸,五个兔子!有两个活的,有一个还想蹬我叔,让我叔一下子砸地上,摔死了!我亲眼看的!”

    “好好好,去洗手准备吃饭。”李建国现在觉得送弟弟去乌城上班真是个英明的决定,去了一趟虽然被开除了,但回来的弟弟却像脱胎换骨一样,啥啥都会不说,性格还有了变化,成熟多了。

    吃过早饭,李建国和李龙一起处理兔子,边剥皮他边问李龙:

    “小龙,接下来消停几天吧?陶大勇、顾二毛都被抓了,虽然放出来了,但丢人不说,还罚款,咱可不能进去啊!”

    “哥,你放心,我不去黑市卖东西了,那地方买的人太少。”李龙把自己的计划说出来,“我打算先去乌城。这一趟我拿回来两块玉石,在县里问了,乌城有人收,说不定能卖个几百块钱。

    等回来,我打算再逮鱼去石城卖。那边的工厂家属院买鱼的人多,马上过年了,鱼好卖,挣上一波钱,等开春……”

    他放低了声音说:

    “大哥,我听说开春要分地了,到时队里的东西也要分,咱得早做准备,拖拉机咱搞不到,搞个马车啥的,至少运东西方便啊!”

    “你说是真的?”李建国听这消息立刻就激动了,“真要分地?”

    “真的。我在乌城就听说了,内地好多省份都分了,咱们这边这一次也要分,不过第一次可能就一个人分两亩地……”

    “两亩也行啊!”李建国是种田能手,“好好种也能打个几百斤麦子,苞米就更多了,种好了能上千!就算除去交公粮的,剩下的麦子磨面也够家里吃了……”

    娃娃在长身体的时候,能天天吃到细粮,这年头哪个当父母的没这样期盼过?

    真要成真了吗?

    “所以啊,这光靠人背着借别人的车也不行啊,得有自己的。”李龙趁机说道,“时间不等人,趁现在我就得多攒些钱……”

    “那也不能你一个人。”李建国说道,“我和你一块去,也能有个照应。”

    “大哥,你不能去。真有啥事,家里得留一个。”李龙急忙摆手,“我尽量小心,要是真出啥事,那我还得等你把我弄出来。”

    “去你的,说啥呢。”李建国拍了李龙一把,“那就小心些……逮鱼我和你一起去。”

    “好,那呆会儿我们去砸冰窟窿,今天逮一些,明天我先去乌城,等回来再逮一些后,我就去卖鱼。后面还要进山一趟……”

    李龙发现自己的行程安排的满满的。

    不过这样也好,有事干就有钱挣,总比队里大多数青年呆在家里闲极无聊东家长西家短好。

    两个人一会儿就把兔子皮扒完——兔子皮非常好剥,脖子上割开,用手硬撕就成,直接就能把整张皮撕下来。

    皮子被李建国绷展了放在闲房子钉好,能卖就卖,不能卖就做皮手套了。

    处理内脏的时候,院子里有人过来,推门进来的是队里的白发展,四十岁,这是这两年才过来的外来户,看到李建国,笑着说道:

    “强强他爸,我听说能拿子弹换肉……”

    “能换,五发子弹一公斤肉。”李建国笑着说,“不过这野猪肉和家猪肉可不一样……”

    “那我知道,我以前山里打过猎,吃过。”白发展笑了,“我换五公斤的。”

    大手笔,李龙站起来,接过子弹过去切肉,边拿刀边问:

    “白大哥,你要哪里的肉?”

    杆秤是借队里的,还没还,正好现在用上。

    “排骨,能不能多切些?”

    “没问题。”李龙给他划了六公斤——这是会吃的。不过这年头带骨头的大家都不是很喜欢,所以多切些没毛病,然后用细铁丝给穿好递过去。

    白发展看着兔子,知道李龙套的,笑着夸了一下李龙能干,提着肉又聊了几句便离开了。

    上午陆陆续续又来了七八个人换肉买肉,都是两三公斤的那种,有尝鲜的,有是家里没养猪,打算弄点肉过年吃的。

    有拿钱的,那就是一块钱一公斤,有拿子弹换的,李龙最后算下来,自己换来了一百多发子弹!

    这可不少了啊!

    十二点的时候,李建国和李龙一起,带着李娟和李强带着工具去了小海子。

    按他们的想法,要再打两个冰窟窿,等打通后,这边等冰窟窿里来鱼,那边拿抄网在老窟窿里捞鱼。

    到了小海子,李龙惊讶的发现,竟然没有人。

    他想想也就明白了,大约是陶大勇和顾二毛被抓,所以队里的人害怕了。毕竟投入产出比不正常,卖鱼的钱不够罚款的,还丢人,谁敢再去?

    肯定不是没人想过去石城卖鱼,但这时候绝大多数农民就算到了石城,找不到家属院,找到了也不一定敢张那个口。

    这时代,能迈出第一步第二步的,早早的就成了万元户、吃到了改革大潮的第一口红利。

    李建国让李娟和李强两个去收拾毛苇子,他和李龙两个人一个人负责一个冰窟窿。

    李龙铲掉苇丛边上冰面上的积雪,然后拿十字镐开始在冰上敲了起来。

    感觉冰面又硬实了不少,手震的发麻。不过小窟窿一敲开后,后面再凿就容易一些了。现在他无比怀念上一世那种电动冰钻,根本不需要用力,启动后一阵旋转,冰窟窿就出来了。

    足足敲了近一个小时,一个不规则的冰窟窿才被敲了出来。

    李龙拿铁锹把涌出来的水面上的碎冰去掉,看大哥李建国那边已经用抄网在老冰窟窿里捞上鱼了。

    显然,他的冰窟窿已经砸完了。

    李龙放下工具过去帮忙,然后就看到生产队的方向走过来一个大个子。

    陶大强?

    他过来干嘛?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