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隋皇长孙 > 第82章 萧瑀的策略

第82章 萧瑀的策略

    进入晋阳宫城,杨倓刚到府署,便见萧瑀已经在府署等待着他,只不过,萧瑀似乎等了很久,正坐在卧具上打着瞌睡。

    杨倓吩咐赵忠等人守在府署的门外,迈步独自走进了屋。

    正打着瞌睡的萧瑀,听到了脚步声,随之醒来。

    “燕王。”见到杨倓回来了,他慌忙起身施礼。

    “你在这里等了很久?”杨倓上前扶起萧瑀,诧异问道。

    现在也就早上五点左右。

    萧瑀在这里却等得打瞌睡了,至少也是等了一两个小时。

    “臣仅是等了一会儿。”萧瑀笑了笑,并没对此事多说。

    他与杨倓在屋中坐下,也不等杨倓问话,主动说明自己的来意,“燕王,我来此是欲与你商量,劝陛下回大兴之事。”

    杨倓道:“你有何看法?”

    萧瑀道:“如今天下的局势已经很严峻,再经过这次的雁门之围后,陛下的威信更受到了削弱,反贼必然更加猖狂。”

    “还有重要的一点……”

    萧瑀看了看门外,见赵忠等人在门外守着,没有外人到来,他小声续道:“陛下的威信这般被削弱,天下的世家贵族对陛下的忌惮便会随之减弱。”

    杨倓赞同的点头。

    现在天下虽然乱了,但还没有到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地步。

    关陇门阀,山东世家,江南士族等,都还在忌惮杨广,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叛,即使是支持叛军,也仅是暗中偷偷摸摸支持。

    但这次雁门之围,让杨广本就减弱的威信,更加被削弱,此消彼长之下,各大世家贵族对杨广的忌惮也就变弱,从而,叛心与野心便随之助长。

    若杨广无法再镇住这些世家门阀贵族,天下便真正大乱。

    萧瑀低声续道:“如今局势严峻,陛下需要尽快回帝京大兴,才能压住各大世家贵族的反心,从而对燕王才会有利。”

    “所以,我来此和燕王商议,寻机会劝说陛下回大兴。”

    让杨广回帝京大兴,的确是优解。

    毕竟文帝起家成就帝业,依靠的就是关陇门阀。

    关陇门阀便是基本盘。

    若杨广还能镇住关陇门阀,与得到他们支持,天下能平。

    至少关陇这一大片能够安稳,而关陇安稳了,然后让关陇门阀发力,河东、河北、山东,江南、岭南,皆能很快平定。

    将来李唐趁虚入关中,便是得到了关陇门阀的鼎力支持,采取的这一策略,用了短短七年时间,便是平定统一了天下。

    现在杨广的威信虽然减弱,但余威还在,还是天下之主。

    若杨广采取这一策略,再予民休养生息,完全不是李唐可以相比的,只需两三年时间,便可让天下彻底平定安稳下来。

    “陛下不会选择回帝京。”杨倓摇了摇头。

    “为何?”

    “陛下已经失去了信心。”杨倓沉吟说道。

    这次的雁门之围,让杨广看清了天下已经不在他的掌控之中,心态为此而崩了,就此也就彻底没了信心。

    已经没了信心的杨广,不会再选择回帝京。

    因为,杨广怕了。

    他怕回到帝京后,会死在关陇门阀的手中。

    在开皇时期,文帝就已经意识到,让关陇门阀一家做大,是对帝王的极大威胁,将来也必然成为大祸患。

    因此,文帝颁发了一系列政策,削弱了关陇门阀的权力。

    其中让杨勇得山东河北世家的支持,杨广拉拢江南士族,就是这个原因。

    可惜的是,杨勇却与关陇门阀走的太近,这也就是杨勇被废的原因之一。

    杨广继位后,又采取一系列措施,削弱关陇门阀的权力。

    杨广建造东都洛阳,除了便于南方与北方的粮食运输到中原之外,其中也有将权力东移,让南方北方的士族进入中枢,分散与占夺关陇门阀权力的目的。

    可以说,杨广与关陇门阀已经离心离德。

    如今杨广没了信心,就更不会再回帝京。

    萧瑀听到杨倓的这句话,不由浑身一震。

    他也一下子意识到,杨广已经没有了心气,已经害怕了,这种情况之下,杨广是不可能再选择回到帝京。

    “燕王,若陛下不回帝京,危害太大了。”

    萧瑀的声音压得更低,“若被某个反贼趁虚夺取了关中,必然就能得到关陇贵族的支持,到时候,大隋天下将危险至极。”

    “关中乃重心,一旦被贼人所夺,恐有秦人东出扫六合之危。”

    杨倓真心佩服萧瑀的眼光。

    萧瑀说的这些话,在史上就是李唐的战略,短短几年便统一了天下。

    萧瑀继续压低着声音说道:“虽然陛下已经没有了心气,但余威还在,关陇贵族还有所忌惮,不敢明目张胆的放肆。”

    “若我们能够激起陛下重拾信心,回到帝京后,再有燕王主事,逐步制定出贤明的政策,必然能够将关陇贵族镇住。”

    “关陇贵族一旦被镇住,一两年之内,必然能平定天下。”

    杨倓对萧瑀的策略佩服至极。

    能够在史上留名的人,真心是不简单。

    若杨广能采取萧瑀的这一策略,大隋真有很大机会快速稳定。

    现在最为关键的是,能否让杨广重拾信心。

    “好,我会找恰当时机向陛下进言回帝京。”

    萧瑀听着杨倓答应了下来,心情为之澎湃,“届时臣必当同燕王一起进言,哪怕死鉴也在所不惜。”

    “不。”

    杨倓阻止了萧瑀,“陛下如今听不进忠言了,不能向陛下死鉴,此事由我来做。”

    说到这里,杨倓郑重的向萧瑀道:“我需要你一直得到陛下的信任,令陛下不高兴的话不要说,只注重取悦陛下。”

    萧瑀为之错愕。

    但随即他便是明悟了,自己取悦杨广,留在杨广身边被重用,才是对杨倓最大的帮助。

    萧瑀笑着点头,“做忠臣难,但做佞臣倒是轻而易举的事。”

    说着,他与杨倓相视一笑。

    萧瑀的这句话倒是不假,萧瑀年少便跟随着杨广,要做一个佞臣取悦杨广,那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不过,进言陛下回帝京一事,要往后延一延,现在我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杨倓将那份赈济雁门的方案拿了出来,递给萧瑀,“你看看这个。”

    萧瑀疑惑的接过杨倓递来的方案,不解杨倓还有什么事比让杨广回帝京还要重要。

    当他看完方案的内容时,萧瑀整个人都是猛然间剧震,陡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

    “免除雁门三年的徭役与赋税……”

    萧瑀看向杨倓,神情中满是震惊与骇然。

    他并非骇然杨倓的这份方案,而是骇然于杨倓的大气魄。

    他很清楚,在杨广的心中没有天下民,如今连有功的将士的封赏都要自食其言了,杨倓竟是要进言杨广免除雁门三年的徭役与赋税,这是何等的大气魄。

    杨倓点了点头,“解决雁门的问题,刻不容缓,否则雁门一旦丢失,突厥奴大军便能长驱南下,进入到中原,到时候天下将变得更加危险。”

    “所以,赈济雁门的方案务必要得到陛下的同意。”

    “在向陛下进言之前,我需要你在陛下身边配合。”

    “好,燕王需要我怎么做?”萧瑀心中有些澎湃,丝毫没有犹豫便答应了下来,若杨倓这次能成功,所得到的声望将会更高……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