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大隋皇长孙 > 第84章 雁门太守行

第84章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听到杨倓喃喃自语念出的第一句诗句时,杨广虽然感觉很好,但也并未引起他的心绪多大变化,以为杨倓是在描述天色。

    但紧随而来的第二句,却是让杨广动容了。

    杨倓这是在描述边塞战场。

    敌军滚滚而来,犹如黑云般压将而来,仿佛坚固的城墙也抵挡不住那可怕的声势,将要坍塌。

    我军城墙之上,将士严阵以待,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之下,一片金光闪耀。

    杨广的思绪之中,一下子浮现出了自己被围困在雁门的场景。

    当时的场景不就是如此吗?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这四句诗一出,杨广更是动容。

    震天动地的战鼓号角,肃杀而又可怕的响起在萧瑟的秋色中。

    残酷战斗了一天,充满死亡气息的寒夜里,将士们身上干涸的鲜血已成暗紫,显示着他们这一天在生死之间拼命搏杀着。

    秋季萧瑟的寒风半卷着旌旗,我军的援军临近了易水,已是快要到来了。

    天寒霜气凝重,战鼓号角却依旧没有停歇,一直低沉的在响起着。

    这就是雁门这一战的真实写照啊!

    杨广看着杨倓的背影,看着从窗户吹拂进来,带着寒意的秋风卷起杨倓凌乱的发丝飘动,那种萧瑟之感,让杨广一下明悟,自己的长孙这是在伤悲雁门这一战。

    杨广迈步走向杨倓。

    杨倓最后两句诗,也在此时喃喃念了出来。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听到这两句诗,杨广的内心猛然被触动。

    与敌人悍不畏死的厮杀,战死沙场,只为了报答君王的恩遇。

    这一战,抛头颅洒热血,甘愿挥舞着宝剑,斩杀敌寇为君死。

    好好好!

    自己的长孙不仅极具才情,做出了这等绝佳的诗,更是赤城忠心!

    身后的萧瑀,更是动容至极。

    他虽然知道杨倓有才,却没有想到杨倓如此富有才情,一首诗竟是将雁门这一战的情景,活灵活现的描绘了出来。

    这完全是在他的意料之外。

    他心中为之激动。

    不仅是杨倓作出了这等绝妙之诗,更是因为杨倓做出的这首诗巧妙的切入到了雁门这件事上,稍后便能顺理成章的进入赈济雁门的话题,这般便不会让杨广有过多的防心。

    “燕王大才!”

    萧瑀的心中为之期待了起来。

    杨倓的这一首诗,便已经成功了第一步,后续是否也能成功?

    “唉……”杨倓仿似不知道杨广到来了一般,喃喃自语的念完这首诗后,轻叹了一声,而后目光从窗外收回,继续翻阅着书籍。

    “仁安,你的这首诗,极好啊!”杨广的声音在身后方响起。

    杨倓浑身一震,如同被吓了一大跳。

    他慌忙站起转过身,见到杨广与萧皇后时,他的神情中满是惊讶之色,接着便忙不迭施礼,“陛下,皇祖母,臣不知你们到来了,请责罚。”

    杨广笑道:“若是你知道朕到来了,恐怕朕就听不到你做出的这首绝妙的诗了。”

    “仁安,你很有才情啊!”

    杨广的这句话,是真心在夸赞杨倓。

    他乃是极富才情之人,很清楚杨倓的这首诗需要多大的才情才能作出来,恐怕这天下,没人能做出这般才华横溢的边塞诗。

    哪怕杨广自己也不行。

    杨广的诗皆豪迈大气,心境中没有这种悲壮苍凉。

    杨倓道:“和陛下比起来,臣的这点才情还差的远了。”

    “你这首诗的诗名是什么?”

    “雁门太守行。”

    杨广听到这个诗名,不由感叹道:“这是古乐府曲调名,用来做题描绘雁门的这一战,的确再也合适不过了。”

    萧瑀这时趁机道:“陛下,燕王的这首诗,与你当初在江都作的《江都宫乐歌》的格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杨倓真心想为萧瑀的配合点个赞。

    杨倓当即道:“臣能作出这首诗,正是学了陛下的《江都宫乐歌》。”

    这句话自然是在取悦杨广了。

    但这句话也是说的没有大错。

    他的这首诗,是出自中唐的李贺。

    在历史上有两位亡国之君,虽是亡了国,但在文学上却是直接开启了唐诗与宋词的华丽篇章。

    宋词自是不用说,乃是南唐后主李煜。

    而开启唐诗华丽篇章的人,便是杨广。

    初唐的诗人,大多受到杨广的文风影响,之后才在这种基础上演变发展到巅峰。

    而杨广的《江都宫乐歌》,更是被后世公认为是七言律诗的鼻祖。

    他现在说李贺的这首诗,是学了杨广的《江都宫乐歌》,其实也没有什么大错。

    “好好好!”

    杨广听着杨倓说是学了自己的诗,学会了其中的格律,才做出了这样绝妙的诗,心中的高兴洋溢在了脸颊上,“你能从朕的诗中有所领悟,朕甚感欣慰,将来你的才情,不会亚于朕。”

    “陛下的才情难有人企及,臣也万分不及。”杨倓并非谦虚。

    论才情,他是拍马不及。

    这一点他很有自知之明。

    杨广见着杨倓这般“谦虚”,更是心中感到欣慰与高兴。

    “仁安,朕听时文说,你在书阁废寝忘食阅览书籍五日也没出,这是何故?”

    说话间,他打量着杨倓。

    现在的杨倓,那真的就是蓬头垢面,神情中满是憔悴,双眼中也布满了血丝,而嘴唇也是干燥,出现了一些裂痕。

    这并非是能装出来的。

    看着这样的杨倓,杨广不禁触动情愫,叹了一声续问道:“何事这般令你这般自扰,将自己委屈成了此番模样?”

    一旁的萧瑀看着杨倓这般模样,心中为之难过。

    只有他知道,杨倓为了能赈济雁门,不惜这般苦了自己。

    在这天下间,有何人能为了天下民而这般苦自己?

    恐怕也仅有眼前的这位少年燕王了!

    杨倓就等杨广问出这句话,他刻意沉吟了一下,这才回答:“陛下,突厥奴这次南下对陛下以下犯上,在臣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这些天,每当臣在睡梦中,皆能浮现出突厥奴不可饶恕的罪行。”

    “每每半夜,臣便会醒来,难以入眠,这样的耻,臣无法忘怀啊。”

    “所以,臣来到了书阁,阅览群书,寻找对付突厥奴的办法,假以时日,一雪前耻,扬大隋天威,更为报陛下对臣的厚爱。”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