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读网 > 历史军事 > 纵横家纵横南北 > 第一百五十四章 外地安抚使

第一百五十四章 外地安抚使

    按理说,既然没有遭遇暴力抢夺物资,直接过去就行,张东信却犯了强迫症。救助一下吧,怕流民见了粮食反而一拥而上,饥饿可是能让人丧失理智做出过激的行为。不管的话,一是觉得他们可怜,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流民明天就可能成为暴乱的大军。

    想了好久,张东信试着喊道:“你们当中可有头领?”

    众人相互看看,人群里真的出来四个人。

    张东信立刻问道:“你们是头领?可以过来跟我说说情况吗?我是朝廷派来整顿这里的。”

    四个人靠近了,其中一个头领率先问道:“你是官?不是是给大军征粮的?”

    张东信答道:“我是官,朝廷让我来是解决地方的问题。你问征粮,看来你们对征粮有意见?”

    另一个人抢着说道:“我们已经这样了,哪有粮食?上次有个官过来,为了征粮打死了上百人,逼反了几千人。这一次要是再征粮,我们也反呀!”

    张东信对这种情况有预料,但是此时处于这样的对立关系上,没机会细细解释,只能抓重点,所以问道:“这里现在是哪个官管?为官如何?附近还有粮食多的富户吗?”

    见张东信答非所问,说的这些话又不像个不分是非只管谄媚上级的官。想了一下,另一个人问道:“敢问大人如何称呼?”

    张东信微笑说道:“张东信,新来的安抚使。”

    最后一个没说话的人说道:“张大人来这里所为何事?”

    张东信苦笑道:“刚说了呀!解决问题。也就是让战争快速结束,让地方的秩序恢复,让老百姓重新过上安定的日子。”

    四个领头人再次思考,然后还相互耳语了几句。最后,其中一人说道:“大人问的这些我们都知道,可是我们不知道大人要干什么。”

    张东信坦然答道:“这里的官如果做得好,我可以配合他。如果做的不好,我会防着他。大户如果有粮食,我会问他‘借’。至于借多借少,就看他的存粮数量和人品了。如果是坏人嘛…呵呵。索性再说一句,老百姓我也会调查,不可能给谁都发粮食的。”

    这话一出,四个人眼睛里难得出了神采。

    张东信突然连续问道:“我怎么相信你们呢?他们真的听你们几个指挥?你们四个真的是身世清白的流民?有没有奸细?”

    四个人气的脸色涨红,想反驳却又不知怎么说。

    张东信见状说道:“让我查一查就可以。最起码队伍里有人认识你们吧?”

    四个人这时都说话了。

    “任凭大人检查。”

    “大人请查。”

    “随便大人你查。”

    “随便查我。”

    接下来,张东信分别核实了一些情况,又让这四个人每人再挑五个人。这就挑出二十个人了。张东信又让二十个人在推荐二十个人。

    就这样,很快政集了三百民夫。

    张东信带着这些人继续赶路,路上询问了很多情况。

    类似于失去了才明白的感觉,苏小小从张东信离开的第一天就开始回味。张东信审过的案子,张东信作的诗,张东信讲过的故事,张东信画过的漫画……这些东西时常在苏小小的脑子里过来过去。

    有时候会感动,比如想起张东信的营救,苏小小可是被建康城的萧家纨绔看上了。有时也会得意,比如想起张东信专门送的一首诗。有时候却很气愤,因为想起了第一次见面那句玩笑。

    苏小小这才知道,以前自己是因为张东信而踏实,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这么大的依赖。苏小小觉得自己现在很心悸,说不出的难受,渴望立刻看到张东信。不需要做什么,只要能感觉到他的气息就可以了。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安全感。苏小小不知道这个词,却处于这种状态。

    ~~

    来到了官署,随行的护卫呦呵一声:“安抚使大人到了。”

    不一会儿,里面出来了几个人,为首一人问道:“安抚使在哪里?”

    张东信回答道:“本官姓张,这是朝廷的任命文书。”

    说话间,张东信的随从把文书在对方面前晃了一下。

    还是这个人说道:“下官姓闫,是本地的县丞,安抚使大人这边请。”

    随着闫县丞的引导,张东信到了里面一间相对整洁的大房子。

    闫县丞解释道:“这里以前是个学堂,临时征用了。以前的县衙被烧了。”

    张东信问:“你们县令呢?”

    县丞答道:“罗大人在宅子那边有事。”

    张东信想指责几句,但是又想到了以前在县令任上的自己。再想想路上流民的议论,张东信决定还是不要先入为主了。

    于是,张东信对闫县丞说:“把户籍资料拿来,给我说说哪些人还在,都是什么情况。”

    闫县丞立即吩咐人去取。

    等了解完情况了,张东信说:“朝廷的意思你应该也明白。这一次死伤了一些官员,造成了很多地方无人管理的局面。朝廷来不及一一核实,所以规定凡是派有安抚使的地方,县一级的官员一律听从节制。你去把所有人召集来吧,我有事安排。”

    闫县丞照办。

    人齐了以后,张东信正色说道:“原因不多说了,大家不想被灾民杀死,富人怕被灾民抢了。咱们是官…没有弃官而逃已经不易。现在我来了,大家有了统一领导,能把劲使到一处了。有谁要说什么吗?”

    等了约三十秒,还是没有人说话,张东信有了一种给员工开会的感觉。

    又等了约二十秒,张东信直接吩咐道:“从左到右依次来找我,一次进来一个人,我有事单独安排。其他人先出去吧。”

    一个一个谈心效果就不一样了,虽然多数人还是不愿说敏感话题,但终究还是了解了一些情况。再和之前从流民那里了解的情况一结合。张东信有了初步规划。

    再次把人集合到一起,张东信吩咐道:“即日起将所有百姓分三类。第一类是富人,需要出钱出粮。第二类是普通人,不用出钱但也领不到救济。第三类就是饥民了,官署统一安排发放粮食。具体的措施稍后再商讨,先把三类人的名单确定了。我这里就一个要求,严禁任何徇私舞弊。一旦查出来,家产全部没收,本人罚为官奴,妻女一律罚为官妓。”

    这下子,在场所有的官吏都抬起头了,却不敢和张东信长时间对视。

    张东信接着说道:“放心,富人的财产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我不会征用太多的。也不会让穷人吃的太好的,但也不能让他们饿的造反。里面的尺度咱们一起把握。一半人先去弄名单,剩下的可以对细则提建议。”

    张东信毕竟是朝廷命官,还带着兵上任,又把利害关系分析的这么简单明了。底下的官吏虽然心里有情绪,带着不同的心思,但还是先去执行了。

    这期间果然有来找张东信徇私的,还送了礼物。张东信没有选择铁面无私,而是酌情给了一点面子,但是大原则没有变。至于礼物,张东信也收下了,但是无法心安理得的接受,索性把礼物变现了,找机会可以买粮食。

    历来的灾祸民变都不是简单的因素造成,富商大户趁机囤积居奇,造成物价飞涨都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这里也不例外。

    换句话说,这次不是粮食的总产量不足以养活总人口,而是只有灾民穷人吃不起饭。

    张东信的政策针对性很强,推行阻力也很大。好在这是个小地方,这里的商人背后的靠山级别都有限。再加上周边复杂严峻的形势,事情到了这里阻力已经不大了。

    经过之后的商讨,又增加了一些细则,比如把富人也简单分了三类,即:善良的大富人,善良的小富人,邪恶的富人。这三种人的征收标准自然不同。

    而穷人也细分,这一点上,张东信力排众议,采取了类似匈奴的分配方式,即:青壮年吃的比老弱妇孺好。

    具体就是,青壮年喝的粥更稠一些。

    别看就这一点差距,对饥饿的人来说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幸福与不幸福的差距了。类似想上茅厕时在茅厕门里还是门外的差距。

    另外,从官吏们的反应也可以看出。几乎所有人众口一词的反对张东信。

    平心而论,张东信这样做确实有利有弊,好处是通过对比让青壮年更有幸福感,降低了造反暴乱的概率。坏处是不符合人人平等的原则和人道主义精神。最起码当时的人认为,灾民之间应该人人平等,而且应该尊老爱幼。

    再深入点剖析原因的话,可以这样理解。从汉武帝开设太学开始,儒家经典就是当官必读,甚至一度成为官员选拔考试的唯一出题内容。由官逐渐影响到全社会,儒家思想成了主流。而张东信的做法违反的就是儒家思想。

    张东信这时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

    ~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一次危机。官署这边得到消息,一支叛军朝着张东信他们所在的黄果县这里靠近,并且在路上不断裹挟流民。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